■俞 悦
刚刚进入11月份,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就步入了“看涨”行情,与此同时,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热情也同时“看涨”。近日,不少银行已经开始扎堆推出“跨年”理财产品,而且年化收益率普遍超过5%。于是,投资者的眼光盯上了那些收益高的理财产品。然而,理财专家提醒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不能只听银行销售人员的推介,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10月22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有超过三成的消费者经历过误导行为。有30%的消费者表示,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过程中未进行任何风险提示;在银行代销的产品中,将保险当做银行理财产品误导销售的比例达39.42%。
由于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渠道、信息披露详细程度、信息披露的及时性等没有统一的标准,都由商业银行自行决定,因此各商业银行之间在理财产品信息披露问题上存在较大差异。中消协通过对银率网“我评银行”平台数据分析和对相关银行网站的调查发现,购买理财产品时被销售误导、夸大收益、出现巨额亏损、资金被占用、信息不透明等现象,是近年来金融消费者对银行理财产品集中投诉的问题。
根据银率网对60家大型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期的信息披露、产品运作期间的信息披露以及产品到期后的信息披露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在各个环节都存在信息不全面、不稳定和时滞性的问题。
因此,理财专家提醒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不仅要看预期收益率,还要根据每位投资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主要由投资期限、投资金额、是否保本、投资方向等因素决定,这些因素对不同购买者会有不同影响。一般而言,投资期越长,预期收益率越高;投资期越短,预期收益率越低。承诺保本的,预期收益率低;不承诺保本的,预期收益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