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怀洋
这两年的财经新闻中,投资者上门围堵讨债的事件屡见不鲜,而这次“中枪”的是华夏银行。11月30日,数十名投资者聚集在华夏银行上海嘉定支行门前,迅速引发了舆论关注。一款名为“中鼎财富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入伙计划”的理财产品也由此浮出水面。
华夏银行很快发布了官方声明,称中鼎相关产品并非华夏银行发行,也不是华夏银行代理销售。在这次事件中,银行前员工濮某牵涉其中,违规私下参与推介该计划,公安部门已经立案。
根据公开的投资计划书,我们可以得知,中鼎四期产品共募集金额约1.4亿元,每期产品均承诺11%-13%的预期收益率,自然人投资人认购金额门槛为50万元,产品的管理人为通商国银资产管理公司。显而易见,这样一款产品属于典型的地下私募,是绝无可能通过审核进入到正常的银行销售渠道的。从这点来看,华夏银行的声明倒也不假,该产品不太可能属于银行代销发行产品。但在这个节骨眼上,把问题完全抛给了员工,也难免有撇清干系的嫌疑。
事件的当事人,银行前员工濮某因已被调查,无法发声。而其家人却在接受媒体采访中,对银行“甩包袱”的做法进行了还击。目前尚无法确认支行负责人及亲属购买该产品的说法是否属实,但濮某能够畅通无阻地在支行营业场所内销售非银行体系内产品,显然不合常理。华夏银行内控体系对支行层面的控制显然漏洞百出,可以用失控来形容。
再来仔细研究一下这款产品,管理人通商国银注册地位于北京,销售地为上海嘉定,而资金却投资于河南。以最基本的投资常识看,管理、销售和投向分属三地,这样的产品风险是很大的。投资者愿意拿出多年的积蓄购买,自然是冲着银行而去。此时银行急于撇清关系,损耗的是自身的声誉和公众的信任。在此事件中,银行承担了很大的责任,一方面是对于员工的失察,另一方面对所辖营业场所管理不严。华夏银行暴露出来的问题值得其他银行警惕。事实上,这两年国内银行支行层面屡屡曝出问题,其中的原因主观上是由于银行网点众多,对于末端管理欠缺,而客观上则是金融管制下,资金从银行体系内的外溢。
最近两年,银行看似严密的体系多次被民间借贷轻而易举地攻破。从民间借贷传导至银行体系的风险传导路径这次又要在华夏银行上演了,不出意外的话,这场大戏的下一幕将从嘉定转向河南。从投资计划书看,这四期产品分别投资于商丘市永恒生典当行、河南奥鑫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郑州新盛博汽车销售服务公司、河南云顶文化娱乐投资有限公司四个项目。从可获资料来看,后两者都跟去年底被曝出担保危机的河南新通商投资集团有关。若要追讨资金并查清事实,恐怕就要揭开新通商这一谜中谜。
“私售”大戏一波三折。如今,大批财经记者已经赶赴嘉定,最新的消息是,上海银监局和经侦支队都已经介入调查。事件最终如何解决先不谈,银行方面首先都应警醒,不管是近期频发的骗贷还是借银行渠道集资,都反映了银行内控体系尤其是对基层支行的管控失力。无论是媒体还是监管部门,都只能是外力推动,真正关键的还应是银行加强自身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