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P2P信贷正名探路 盛融在线门户独立

2012年11月24日 00:31  中国经营报 微博

  庞华玮

  近日,旗下拥有盛融在线、广东盛融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融担保”)、广东盛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融小贷”)的广东大华仁盛科技集团(以下简称“大华集团”)被推到风口浪尖。有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盛融在线被人以“非法融资”、盛融担保被人以“非法经营”之名举报到广州金融办。

  盛融在线此时开始了脱离母担保公司的“独立运动”。在影子银行规模越来越大的背景下,盛融在线的“独立运动”会否成为地方金融办阻隔“影子银行”之间互相传导的风险的一个典型案例?

  盛融在线“独立运动”

  目前专家对“影子银行”的看法并不统一,一般认为,只要涉及借贷关系和银行表外交易的业务都属于“影子银行”。在中国,银信合作理财、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民间金融、私募投资、对冲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都属于这一范畴。然而日前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关于“影子银行将成为中国金融未来五年最大的风险”的担忧再次提醒,影子银行风险不容小觑。

  今年7月,曾有媒体报道,盛融在线总经理刘志军,以tonyliu的盛融账号,通过盛融在线平台,累计借入本金超1亿元人民币——这成为近期盛融在线被举报“非法集资”的重要原因。

  尽管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根据目前的法律无法界定盛融在线的做法是否属于“非法集资”,但这种自导自演的P2P网络贷款,确有较大风险。

  不过,盛融在线显然已经有所动作。

  “近期盛融在线股改,原最大股东盛融担保所持全部股份被其他股东溢价收购。”11月22日,盛融在线股改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10月30日,盛融在线的秒标留言信息显示,盛融在线的运营主体“广州志科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从20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增资扩股后公司名称变更为“广州志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志科”),并注明“名称和营业范围按照人民银行相关要求调整,以便更好地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

  而11月18日的秒标留言信息显示,志科继续增资,志科增资后的注册资本金将达到6000万元,暂时成为目前从事网贷P2P注册资本金最高的平台。

  记者获得的资料显示,广州志科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于2010年5月在广州市注册成立,当时注册金额为200万元人民币,其中盛融担保出资80万元,是最大股东,占股比40%,相对控股。

  而盛融在线的“独立运动”不止于此。网上有人爆料指出:为了完全撇清与盛融在线的关系,盛融担保退出不再作为盛融在线的担保方。在未与投资人商量的情况下,盛融在线11月初起将借款协议由原来的担保方“盛融担保”变为“志科”,并将以前的借款协议全部变更为“志科”担保。

  11月8日,盛融在线的秒标留言就上述网友担心的问题做出解释:“过去一直是盛融融资担保为盛融在线担保标进行担保,而且合同要今年12月30日才到期。……这个问题一直很尴尬,始终无法摆脱自己给自己担保的质疑。志科股改后,盛融融资担保与志科彻底摆脱股权上的关联性,为志科平台担保已经无任何法律障碍,所以新的合同正在签订。同时,还在和多家担保公司谈合作事宜,包括我们拟引进新的股东成员中也有人有自己的担保公司,也很想做盛融在线的业务。”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指,广东金融办担心盛融在线的P2P贷款平台一旦发生风险,可能把风险传递到由地方金融办监管的、盛融在线的母公司盛融担保身上。“金融办要它们改过来,至少要脱离出盛融担保,不能在网上写‘盛融在线隶属盛融担保’。”

  而金融办对盛融在线“独立”的法理根据,来自广东省2010年11月制定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融资性担保公司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限于国债、金融债券及大型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信用等级较高的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以及不存在利益冲突且总额不高于净资产20%的其他投资。”

  盛融担保投资盛融在线,明显超越了“信用等级较高的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的范围,而这也就是盛融担保被举报“非法经营”的原因。

  就融盛在线、融盛担保的问题,记者致函广州金融办,但广州金融办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摆脱自己给自己担保的质疑、引入第三方担保,盛融在线的“独立行动”步伐很急。

  P2P监管的空白

  “昨天我们还在跟广东某家融资担保公司谈担保问题,讨论费率。”上述盛融在线股改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公司有可能引入3个担保公司来担保业务,它们都是与盛融在线股东无关的第三方担保公司,至于盛融担保是否会为盛融在线做担保,现在还在商谈,还没谈下来。

  为了吸引出借人,大量平台引入担保,承诺一旦违约,借款人可以得到100%赔偿。

  “担保可以保护投资人的利益。没有担保,投资人不愿在网上把钱借出去。”深圳红岭创投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岭创投”)董事长兼总经理周世平告诉记者。

  然而,现实却是,市场上从未有P2P公司能引入第三方担保机构来提供担保。比如,2011年9月成立的、中国平安[微博]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集团”)旗下的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也是P2P公司,它就是引入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做担保。

  而目前中国最大的P2P网络借贷平台红岭创投,为其提供担保的也是自己旗下的担保公司。

  “P2P公司的担保,如果能由第三方担保公司来为借款人建立防火墙,这样会更合理。”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秘书长白澄宇告诉记者,P2P公司自己的担保公司提供业务担保,没有把风险隔离。

  为什么这些P2P贷款平台不找“第三方担保”呢?

  “我们谈过很多担保公司,”周世平说,“但第三方担保公司只愿意介绍借款人给网站,以换取中介费,不愿承担风险,不愿签赔付的协议。”所以红岭创投不得不自己成立了担保公司来为P2P业务提供担保。

  周世平告诉记者他们做了3年,现在的坏账是2100多万元。而另一家P2P平台翼龙贷的董事长王思聪也表示,翼龙贷坏账率达到3%~4%。

  事实上,要为P2P贷款平台的人提供贷款担保,风险相当大。一旦出现违约或逾期,担保公司要代垫本息。

  “质量好的贷款根本不需要担保,质量不好的贷款,第三方担保公司不愿做担保。”另一家P2P公司、上海信而富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风险管理的王征宇告诉记者,双方很难合作。

  事实上,快速成长的P2P信贷平台正成为一股民间融资的新鲜力量。资料显示,国内P2P信贷起步于2006年,目前国内已有2000余家P2P公司,2007年至2011年上半年,其整体融资规模由2000万元飙升至60亿元。

  资料

  所谓的“P2P”信贷(即点对点信贷,或称个人对个人信贷),主要是指个人通过第三方平台,在收取一定费用的前提下向其他个人提供小额借贷的金融模式。其客户对象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将资金借出的客户,另一个是需要贷款的客户。

  不过,国内的P2P公司仍游走在灰色地带,这个行业被认为活力十足却鱼龙混杂。对于处于野蛮生长状态的P2P信贷,国内监管一直处于空白。截至目前,对P2P贷款平台“喊话”的监管部门仅有银监会。

  银监会在2011年8月下发一份《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提示P2P贷款平台具有潜在风险,要求各地银监局和各家银行采取措施,做好风险预警监测与防范工作,但未有具体的监管措施。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云南昭通撤销对跪访温家宝农妇拘留决定
  • 体育郑智成亚洲足球先生候选 弗格森铜像揭幕
  • 娱乐王石携新欢回国首度坦诚谈婚变(图)
  • 财经酒鬼酒塑化剂门后复牌跌停 未提是否召回
  • 科技中国市场已售出1.3亿部Android手机
  • 博客王石携田朴珺回国谈婚变 90年代的北京
  • 读书文史观天下:揭秘1942河南大饥荒
  • 教育高校行政权力膨胀使教师奔钱奔官
  • 育儿男童幼儿园内生殖器被撕裂调查无果
  • 谢百三:上海从朱镕基到俞正声
  • 如松:中心城市的房价不是安全岛
  • 张卫星:中央集权政府是中国最优选择
  • 金岩石:双倍增目标能实现吗
  • 郑风田:城里为何难买便宜大白菜
  • Kingsley:日元快速贬值背后的金融语言
  • 章玉贵:资源为王时代的中国经济软肋
  • 林园:食品安全问题对酒业龙头没影响
  • 李山泉:外资买A股符合中国未来趋势
  • 马光远:白酒业应直面公众对塑化剂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