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丹丹 ○编辑 孙忠
今年6月央行宣布将存款利率的上限扩至1.1倍,同时6月和7月两次降息,其后各家银行出现存款利率不一的局面。当时,市场有声音担心,这是否会造成存款在各银行之间大规模搬家的现象。然而,新鲜出炉的三季报显示,与二季末相比,16家上市银行的存款余额有升有降,但是变动比例不大,没有发生异动。存款利率上浮至顶的银行吸收存款数量并没有出现猛增。
今年6月8日和7月6日,央行两次降息并调整利率浮动区间。有了自主定价权后,商业银行对不同期限、不同额度的存款定价各异。以活期利率为例,五大行活期利率与基准利率持平,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活期利率普遍上浮1.1倍。
当时市场有声音担心,存款利率较高的银行将吸引更多的存款。如果说二季报尚不能反映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存款的影响,那经过三个月,三季报应该能初步体现银行调整利率后对存款的影响。
三季报显示,16家上市银行里仅有3家银行在三季度存款减少,分别是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其余银行在三季度存款均不同程度地增加,增速最快的是兴业银行和华夏银行,与二季末相比,这两家银行三季末的存款余额分别上涨了10.6%和9.4%。
中投证券猜测,华夏银行存款快速增长,可能与用协议存款替代到期的金融债有关。三季度华夏银行有76.20亿金融债到期,可能引入了大量协议存款补充长期负债,保持负债的稳定性。
7月份降息后时,南京银行、宁波银行两家城商行的存款利率上浮最多。宁波银行各线存款利率均上浮1.1倍;南京银行较为特殊,实施“以量定率”,对于活期存款和一定额度以下的定期存款实施基准利率,对于大额的定期存款实施1.1倍利率。三季末,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的存款增速分别为3.4%和0.6%,并没有出现存款大量涌入的情况。
反而是由于活期存款利率实施基准利率,南京银行的活期存款还出现流失。三季报显示,3季度南京银行活期存款余额环比大幅下降8.8%,活期存款占比下降3.7个百分点至35.7%。中金指出,南京银行活期存款流失可能与南京银行差异化定价策略有关:7月份降息后,南京银行将活期存款利率由上浮10%调整至基准(即0.35%),而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仍保持活期存款利率为0.385%。
“调息后,商业银行竞争虽有所加强,但存贷款市场运行基本有序,未出现恶性竞争,整体情况好于预期。总体来看,银行体系并未惊慌失措,应对措施比较理性,大型、中型银行均未将全部存款利率上浮到顶。”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曾撰文表示,主要金融机构中,并没有出现恶性竞争导致大规模存贷款搬家的现象。
而且,对于一些大额的存款,商业银行往往通过协议存款形式与客户协商确定利率,从而保持客户和存款的稳定,利率上浮区间的扩大对这些协议存款利率影响不大。
由于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三季度银行净息差普遍受到压缩。在这种情况下,部分银行已经开始主动调整存款结构,稳定净息差。中金报告显示,三季度中行境内人民币业务净息差环比大幅上升11bps 至2.45%, 主要受益于存款结构改善。三季度高成本结构性存款余额环比下降33%,结构性存款占全部存款比重环比下降2.3个百分点至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