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发行逐渐趋缓,市场预计资金或逐步回归储蓄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徐岚) 2010年以来,由于投资者对风险厌恶情绪的持续升温,银行理财产品成为投资市场主力,存量增速一直稳步上升。今年一季度,随着资金面缓解,银行高息揽储动力减弱,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也逐渐趋缓,预期年化收益率也在全面下降。有分析认为,随着通胀的回落和市场利率的下降,理财产品利率同步下降,未来理财产品的存量增速或将转而下降,而存款增速有望逐步回升。
产品收益率全线下降
3月份是银行季末月末考核“冲时点”的时期,根据普益财富监测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共有78家银行在境内发行1829款个人理财产品,较2月增加106款。今年一季度,各银行共发行6312款银行理财产品,1月发行较少只有1780款,而3月份发行数量增速明显弱于2月份。而去年月增速一般是10~20%。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市场资金面仍呈现出宽松的一面,受此影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由高走低。据银率网统计报告显示,3月份各投资期限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平均预期收益率全线下跌。1个月以内期限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8%,较2月下降0.1个百分点;1至3个月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8%,下降0.2个百分点;3至6个月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2%,下降0.1个百分点;6个月至1年投资期限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6%,下降0.3个百分点;投资期限1年以上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8.2%,下降0.6个百分点。
对于这种现象,银行业内人士解释称,由于年初降准释放了银行的流动性,各家银行的揽储压力相比去年明显减弱,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自然随之减少,收益也出现下行趋势。记者在银率网上浏览也发现,今年一季度发行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基本在4.8%左右,收益超过5.0%的理财产品十分少见,相比去年动辄5.4%、5.8%,甚至超过6.0%的高收益,下滑幅度相当明显。
资金将来或回流储蓄
不仅收益率走低,而且在一季度的产品中,超短期的产品几乎销声匿迹,和去年相比,少于30天的“时间短、收益高”的理财产品基本不存在。对于产品期限的时间拉长,业内人士认为,不排除在CPI继续走低的同时,银行理财的收益率水平可能更低,从而带来理财市场的新变化。
如果理财产品收益率继续走低,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当存款期限达到三年时,所得利息很可能将超过连续三年购买理财产品获得的收益。简单测算:按现行存款利率,如果将10万元存一年,所得利息为3500元,存两年利息为8800元,存三年利息则为1.5万元。而如果将这10万元用来购买理财产品,根据目前的1年期到3年期产品的平均收益率测算,一年收益约为5200元,随后反而随时间递减,两年收益1万元,三年收益1.47万元。即使将钱分段买1年期产品,也会因产品购买间存在时间空白,而造成收益损失。也就是说,当投资期为一年时,存款利息比理财收益少1700元,投资两年,存款利息比理财收益少1200元,当投资期达到三年时,存款利息反倒高出理财收益300元。那么3年以上又如何?由于目前市场上3年期以上的理财产品相对匮乏,购买短期理财产品或断档期较长,因此理财效率同样低于中长期银行存款利率。
国泰君安对此分析认为,理财产品存量规模增速取决于中短期债券利率,债券利率越高,理财产品存量增长越快;而存款增速取决于CPI,CPI 越高,存款搬家效应越强,而中短期债券市场利率与CPI呈现同向相关性,导致理财产品增速和存款增速呈现反向相关性,随着通胀的回落和利率的下降,未来理财产品的存量增速或将转而下降,而存款增速有望逐步回升,即社会资金将逐步回归银行体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