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行系QDII借市回暖投资机会或到来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3日 00:59  经济参考报微博

  沉寂已久的银行系QDII又开始活跃。获准发行QDII两年后,星展银行日前终于推出了其首款产品。而据不完全统计,3月份以来银行系QDII产品密集发行,截至目前已过10款;相关数据表明,2011年全年的发行量仅为31款。

  而正在运行中的QDII产品在一季度净值普遍上升,平均净值上升0.0558元,上升超6%。具体到产品而言,226款产品中,200款一季度实现净值上升,占比88.5%。QDII产品真的已经摆脱金融危机的阴霾了吗?海外市场的回暖能否带动新一轮QDII产品的热潮?

  净值上升明显

  根据普益财富公布的最新数据,3月31日至4月6日的一周内,在227款正在运行中的银行系QDII理财产品中,有49款(占比21.59%)产品净值上升,所有QDII产品平均净值增长率为0.07%。

  而从一季度来看,截至2012年3月末,正在运行的银行QDII理财产品共226款,平均净值为0.9925元,最低0.4850元,最高2.2365元;而2012年1月初,正在运行的244款银行QDII理财产品平均净值仅为0.9367元,最低0.4375元,最高2.1979元。

  银行QDII理财产品净值在一季度普遍上升,平均净值上升0.0558元,上升超6%。具体到产品而言,226款产品中,200款一季度实现净值上升,占比88.5%,26款产品净值下跌。

  分析指出,QDII产品主要投资海外市场的开放式海外基金,净值上升的直接原因是海外市场回暖。海外市场连创新高,一方面受益于欧洲债务危机得到喘息,市场情绪明显改善,另一方面希腊国债互换计划的终结,使希腊债务危机所面临的又一障碍被清除。

  发行数量增加

  226款正在运行的银行QDII理财产品中,大部分成立于2007年和2008年,最晚成立的产品是渣打的贝莱德全球基金-欧洲基金USD和施罗德环球基金系列-亚太地产基金USD两款产品,均成立于2010年4月7日。此后的两年中,新发行的QDII产品寥寥无几,银行几乎终止发行新的产品。普益财富的数据显示,除了中国银行仅有的一款产品,中资银行整体停发QDII;而对此甚为倚重的外资银行,全年发行量也仅为30款。

  不过,据国内媒体的不完全统计,3月份以来,银行系QDII产品密集发行,截至目前已过10款。

  日前,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宣布推出第一款代客境外理财产品(QDII)———“美国石油基金结构性票据”。美国石油指数基金是在美国纽交所高增长版块上市交易的基金,主要反映原油商品的价格,交易量大,流通性好。该理财产品最低投资金额为2万美元或等值人民币,收益上不封顶。

  星展中国董事总经理兼个人银行业务总经理朱亚明表示,“虽然星展中国早在两年前就获准发行QDII产品,但考虑到当时国内的投资机会尚佳,且人民币升值强势,因此在产品开发上,决定暂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国内市场。之前的两年,次贷危机后的市场情况并不稳定,不适合进行海外投资,今年起则有所改变。”

  朱亚明指出,从今年年初开始,美国经济逐步平稳,就业市场开始复苏;中国经济也没有出现硬着陆的迹象;欧元债务危机则随着希腊债务的缓解,正逐步走出阴云;而英国、日本等再度宽松货币政策,美国也摩拳擦掌,意欲实施三次量化宽松(QE3)。“这些为我们提供了发行QDII产品的机会,让成熟的投资者有多一种理财的选择”。

  购买QDII目前是机会

  “QDII产品的收益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海外投资标的价格的涨跌,另外一个就是汇率波动。”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微博)表示“从这两方面来看,2012年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普益财富研究员曾韵佼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相对于2008年和2009年,目前市场回暖很多,而且目前国内市场的投资渠道也有限,投资者可以考虑投资海外市场。另外,一直以来主攻QDII产品的外资银行在产品的设计和服务上也有所转变,推出了更多保本的产品。所以,投资者购买QDII产品目前是一个机会。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称目前阶段为QDII的拐点并不合适,尽管美国经济复苏的信号比较明显,未来几年将会持续,但欧债危机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经过去年的大涨后,目前黄金的防御性也并不是很强。

  理财分析师提醒投资者,QDII是一种名副其实的高风险理财产品,一般投资者最好不要购买QDII产品,而有经验的投资者则一定要对QDII产品的投资方向和挂钩标的仔细研究,了解其历史表现,根据宏观趋势进行判断。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