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短期理财产品好日子将到头 收益率或大幅跳水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12日 06:58  南方都市报
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可能将大幅跳水至年化2%-3%左右的水平。 IC供图

  当下年化收益率动辄高达6%-7%的短期理财产品,很可能随着银监会的一纸新规,而被刺破高收益的泡沫。

  昨日有媒体报道称,银监会7月7日在内部会议上决定,叫停融资类资产进银行理财资产池的做法。有银行业人士对南都记者表示,“资产池”是监管要求银信理财由表外转入表内之后衍生的变通做法,融资类资产进入“资产池”本不合规。不过,昨日南都记者向民生银行、广发银行等银行求证时,他们均表示未接获相关通知。

  由于融资类资产通常能博高收益,一直是理财产品资产池中的主角,银行业人士表示,如果此规定严格实施,短期理财产品高收益的泡沫将有可能被刺破,收益大幅跳水将回归至货币基金年化2%-3%左右的水平。

  刺破短期理财产品高收益的泡沫

  “如果严格禁止融资类资产进入资产池,那么银行短期理财产品高收益热潮就要告一段落。”一位国有银行人士昨日对记者表示,银行目前并未收到监管部门的通知。而记者从部分银行总行相关人士处亦获悉,银行暂未获得相关通知。融资类资产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几乎将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中高收益资产“一网打尽”。

  有媒体称,银监会近日内部会议上决定叫停融资类资产进银行理财资产池的做法。而上述银行人士预计,如果规定正式执行,将对银行理财产品市场造成大冲击,因为目前国内主流银行大多采用资产池的理财产品运作模式。

  今年银行理财产品短期化趋势明显,一天、三天、七天的理财产品层出不穷,而短期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较中长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出现倒挂。以6月为例,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动辄高达6%-7%,而高收益的背后是银行资金运营采取“资产池”的模式。这类高收益短期产品通常以组合投资的形式出现。根据社科院金融所金融产品中心副主任王增武的统计,基于投资信息较完整的理财产品计算,组合类产品中有超过40%是信贷类,而组合类产品占理财产品总量的30%以上。

  一位国有大型银行广东省分行财富管理中心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通常短期理财产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利用国债投资人提前支取的额度打包为期限匹配的理财产品;另一种就是投向拆借市场,不过近年更流行、收益更高的是滚动式发行的理财产品。

  “理财期限极短的产品大多是‘滚动式发行’。”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也对记者证实了上述说法,银行发行的短期理财产品资金都是先进入一个资产池,靠不断滚动来保证池子的容量,短期产品资金主要是投向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市场,但也不乏个别银行将资金投向其他品种的资产,融资类资产就是重要的一个领域。据银行人士介绍,融资类资产包括票据贴现、委托贷款、信托等等领域。

  如果银监会严格执行这一规定,短期理财产品高收益的泡沫就有可能被刺破,收益将回归至货币基金年化2-3%左右的水平。

  仍存在变通渠道

  据称,由于资产池运作模式青睐融资类资产,并且存在“短期资金搭配长期资产”可能造成的流动性风险为监管层警觉,近期业内一直传言监管层会采取动作。而有银行业人士评论称,银监会这一计划是对理财产品监管问题又打一个“补丁”。

  今年1月,银监会发布《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的通知》。其中要求,商业银行在2011年底前将银信理财合作业务表外资产转入表内,并按照每季度至少25%的比例予以压缩。

  而资产池的做法就由此时衍生出来并立刻风靡。一位银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银行多采用资产池的方式运作理财资金,因为投向和比例均不被监管层掌握,所以一推出就大受欢迎,其他银行都竞相模仿。”据业内人士介绍,此类产品即使投99%的信托贷款,1%的其他类,也算是组合产品,不是纯粹的银信合作业务,不被统计进表内。而融资类资产因为通常能博高收益,而成为资产池中的主角。

  监管部门此次规定可否令资金池回归短期理财产品应有的低风险,低收益特征?一位国有银行私人银行产品开发人士认为并不乐观。

  银行还可以找寻其他规避办法,例如投资单一信托的集合类理财产品,又或者对高端客户采取有限合伙的形式,客户以股权投资的形式,募集的资金再投向融资类资产。“对某一个领域的监管会令市场衍生出新的应对形式,更有效的监管可能是对理财产品发行、投资整个链条的系统监管。如果单纯叫停融资性资产进入资金池,那么银行和信托公司有可能找到其他打擦边球的合作模式。”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称。

  南都记者 王晶晶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