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行短期理财大打节日牌 结构性概念成营销噱头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03日 09:11  深圳特区报

  ■深圳特区报记者 谭德波

  端午节临近,不少银行打出节日概念,大卖特卖各类理财产品,包括“结构性”在内的营销概念层出不穷。

  端午的理财产品大战仅是“冰山一角”。业内人士指出,临近年中,银行多有揽储压力,理财产品是揽储手段之一。同时,目前国内银行结构性产品开发能力不足,一些“结构性”产品可能仅是噱头,消费者需擦亮眼睛。

  销售人员力推结构性概念

  “到底买哪家的好呢?收益都高得差不多。”昨日,市民叶女士拿着3万元现金前往福田区一家银行准备存定期,银行工作人员却建议购买一款七天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有4.5%,如果购买金额超过5万,还能送一款粤式海鲜肉粽。最终,叶女士另加2万元购买了5万元的一款理财产品。

  和叶女士一样,市民这几天前往银行办事总会听到销售人员的“热心”推荐。一位银行工作人员表示,今年端午节,理财产品营销比往年激烈,上级在5月中旬就下发销售任务指标,并给了最低额度,要求在端午期间完成。“大家的情况都一样,我们的收益率算是中等。”

  记者调查发现,各大银行推出的端午系列理财产品品类繁多,期限一般从7天起,预期最高年化收益从4.2%到5.5%不等。银行普遍使用“专供”,“收益高于同类”等广告词,但营销人员最热衷表述的莫过于“结构性”概念。一家银行工作人员表示,该行产品投资高收益品类,包括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企业债等,同时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也是投资重点。除以上固定收益类外,还推出了一些收益更高的“结构性”产品,预期收益超过5.5%。

  “银行说的我都听不懂。”家住红荔路的市民文女士告诉记者,银行销售人员对理财产品的推介“太专业”,特别是一些“结构性”产品,“什么期权、外汇互换我都不明白,但我看收益高就买了”。

  理财产品出现爆炸式增长

  记者了解到,端午节理财产品大战仅是冰山一角。日前,社科院金融所金融产品中心统计显示,2011年前四个月,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达5429款,同比增加3061款,增幅达129%。新发理财产品的募资规模超过4万亿元,同比增长172.52%。这已超过2010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的一半。

  昨日,深圳一家第三方理财机构人士对记者分析,目前市面理财产品收益率水平普遍高于当前银行存款利率,投资者选择容易转向理财产品。以6个月期产品为例,市场上的平均年化利率普遍在4%以上,而同期存款的利率仅仅为3.05%。放在同样的投资期限下比较,理财产品“吸引力”更大,这是很多“储户”转为“投资人”的主要原因。

  一家股份制银行深圳分行人士告诉记者,临近年中,监管部门对存贷比严控越来越紧,总行给分行的上半年存贷指标也并没有放松,理财产品成为揽储手段之一。随着流动性紧张局面继续保持,加上未来可能将对银行实行日均存贷比监测,理财产品大战还可能持续,收益率也可能水涨船高。

  一些产品并无结构性设计

  针对部分销售人员打出“结构性”概念的情况,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研发能力还不足,市场上结构性产品不多,“结构性”产品可能仅仅是概念和广告的噱头。消费者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结构性”,选购理财产品要基于自身经济状况考虑,同时注意收益和风险的平衡。

  昨日,一位资深银行业研究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国内人民币的衍生品很少,国内很多银行都不具备设计结构性产品的能力。内资银行的理财产品以固定收益类为主,如果投资于货币、债市,全年正常收益水平在4%至6%为主。如果是一些特殊的外汇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还会更高,超过6%都没问题,但国内银行该类产品很缺乏。如果是收益很高的结构性产品,消费者要仔细看清理财产品各种条款,再根据资深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购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