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小心银行理财产品高收益变成大忽悠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1日 11:49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北京 袁秀英

  看着宣传单上高达10%的预期收益率,小杨禁不住在年初购买了某银行的理财产品。然而,前两天那期理财产品到期时,小杨却发现它的实际收益水平远低于当初的宣传。

  近来,这样的投诉事件屡见不鲜。许多投资者反映,他们前往银行存款时,稀里糊涂地被销售人员鼓动,购买了所谓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可是,到期后才发现,收益根本达不到销售人员介绍的水平。

  高收益成空谈

  笔者邻居张阿姨最近遇到了烦心事,去年她到一家银行存钱,银行工作人员向她推荐了一款理财产品,说是利息高、能分红,还能随时支取。前些日子家里急需用钱,取钱时她才发现手里的存单竟是一份保险单。

  目前,银保业务迅速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特别是不规范经营、销售误导行为的存在,对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有业内人士说,个别银行甚至给工作人员定下保险销售任务,致使一部分银行业务人员向客户介绍产品时,故意夸大收益、隐瞒风险、误导消费者。

  一些代理保险产品的银行工作人员往往利用消费者信赖银行的心理,谎称某种保险是该银行的理财产品,误导消费者购买。对银行来说,如果没有如实告知,就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涉嫌欺诈。而作为消费者,在办理银行柜台业务时一定要认真阅读有关条款,学会自我辨别,不可轻易签字。

  风险提示不够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银行网点摆放的宣传资料中,风险提示并不醒目,且不明确。尤其是一些银保产品,风险提示的字号远远小于宣传收益的字号,有的说法含糊,并未明确预期收益不能作为承诺。

  比如一位未购买过理财产品的客户,打开宣传页看到的都是放大字号的预期收益率有多高,一时糊涂就忽略了其存在的风险。只有当投资者要求看更详尽的资料时,客户经理才会另打一份内部共享的某款理财产品资料。

  同时,客户是否有提前终止合同的权利在宣传页上只字未提。在某一产品宣传页上明确表示,不收取认购费用、申购费用、赎回费用或手续费。某银行客服经理透露,“银行不是不收取手续费,只是给客户看的资料里,预期收益率是已经刨除手续费的收益,所以当客户提及时,自然会说不收。”

  专家指出,不要轻易迷信银行高收益保本的理财产品,很多都不保本,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将预期收益率标得如此之高,有明显误导投资者的嫌疑,银行的广告宣传不应只讲可能的收益,却避而不谈潜在的风险。投资者如果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不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的收益计算细则,而仅仅为银行给出的高额收益所吸引,那么最终很可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损失自己的时间和金钱。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