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招商银行理财产品业绩不佳:机制设计之失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30日 12:27  中国经营报

  卢远香

  1月25日中午11点,小李赶在最后期限前向招商银行(600036 .SH,3968.HK)递交了“金选双赢”理财计划(代码8129)的延期申请书。“我投了20万元,现在只剩12万元,不延期怎么办?”

  “金选双赢”是招行“金葵花”增强基金优选系列的理财计划,成立于2008年1月23日,预定2010年1月25日到期。但由于到期前产品仍亏损接近40%,招行给客户提供了产品延期的选择。

  这已经是招行“金葵花”系列第三只延期的产品。此前,原定于2009年12月12日到期的“招商精选”(代码为8128),产品延期为4年;原定于2009年12月28日到期的“中投策略”(代码为8126)也同样延期。

  不过,除了产品延期本身,市场更关注的是,产品成立两年亏损幅度近40%。截至2010年1月的数据显示,8129亏损36.1%,8126亏损37.46%,8128的亏损幅度较小,但也有21.33%。同期偏股型基金、股票基金的亏损幅度分别为18.27%、20.11%。

  报告显示,8126的投资顾问为中投证券资产管理部,8129的投资顾问为广发基金。同样作为机构投资者,为何这两只产品业绩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高位加仓,低位减仓

  小李说,8129、8126产品“跌时领跌,涨时小涨”的“蹊跷表现”是最让持有人不满的地方:2008年,产品净值随着大盘一路暴跌;但等到2009年,大盘一路快速反弹,净值却“趴在低位一动不动”。

  《中国经营报》记者查阅这两只产品的投资管理报告发现,2008年前10个月,产品的历史累计净值增长率和比较基准收益率的对比图走势高度重合。上证指数跌幅达60%,8126、8129分别亏损45.7%和51.77%。

  投资管理报告显示,熊市重仓金融地产股和基金,是8129、8126净值大幅亏损的主要原因。8129在2008年2月份管理报告中判断市场底部即将出现,当时其仓位为57.25%,随后逐渐加至近满仓。到了2008年9月,这两只产品的重仓策略开始发生逆转。投资管理报告显示,8126、8129产品的投资顾问在2008年9月大幅减仓,清掉股票和基金。

  “2008年是极端的市场,产品净值大幅下跌可以理解。但我们不能忍受的是他们在底部减仓,大盘迅速反弹,产品净值却趴着不动。”持有8129的另外一位客户说,“专家理财的水平值得质疑。”

  2008年10月,客户的不满情绪逐渐蔓延。2008年10月28日至2009年2月28日,上证指数自1664点快速反弹至2402点,指数上涨738点,但8126、8129的净值却几乎维持不动,这种“大盘大涨、净值几乎不涨”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009年6月。2009年6月底开始,产品仓位由50%以下加到80%以上,净值开始追随大盘的攀升而上涨。但8月份大盘超过20%的调整,将产品在几个月累计的收益全部“吞噬”,这让持有人的不满情绪集中爆发。

  “两边挨耳光”

  “8126、8129产品的投资顾问号称专家理财,为何会犯底部斩仓、高位追涨的错误?”提起产品在转折性方向上的判断失误,持有人愤愤不平,甚至质疑投资顾问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是什么原因让投资顾问连续判断失误?

  “产品确实做得不好,等于是两边挨了耳光。”一家投资顾问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在这两个关键时点犯错误,与投资顾问和招行的“沟通”有关:“来自招行的强势建议,让产品的运作处于两边挨了耳光的被动状况。”

  这位投资顾问回忆,自2008年初产品开始运作起,仓位接近满仓,而市场大幅下挫,产品净值随之大幅下跌。随着亏损幅度不断扩大,招行开始不断向投资顾问施压:“仓位不能那么重!这是做绝对收益的产品,怎么能跟基金、集合理财比仓位?”

  随着净值不断下挫,“逼投资顾问减仓”成为招行与投资顾问沟通的核心内容。“跌下来,招行熬不住,天天给我们施加压力,天天喊着逼我们减仓。”前述投资顾问说。但在2008年9月前,投资顾问依然选择持股不动,因为他们坚信“下跌是买入良机,市场很快就能企稳回升,不能像散户那样追涨杀跌”。

  但运气并没有站在投资顾问这一边。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闭的消息让本来企稳的A股再次陷入“崩溃式下跌”,产品净值也跟着拉出“长长的大阴线”,8126、8129产品的净值亏损幅度已接近50%。

  这一次,8126、8129、8128产品的投资顾问均选择了斩仓,以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化。戏剧化的是,A股随即快速反弹,但此前承受了大幅亏损的投资顾问,担心这是又一次下跌途中的小反弹,继续维持轻仓的谨慎策略。

  股票市场大幅上涨,产品净值却是趴在0.5元低位不动,踏空上涨行情的投资顾问同样面对来自招行的压力。

  “市场在上涨,产品净值怎么不动?仓位不能这么轻,要加仓啊!”前述投资顾问说,他们在2009年六七月期间选择加仓追涨。但运气似乎始终没有站在他们这边,当年8月超20%的暴跌,将前几个月累积的上涨收益全部吞噬。

  几个来回以后,三只理财产品都呈现出“低位斩仓、高位加仓”的散户行为。“相当于是两边挨了耳光。犯错误的是我们,没有顶住压力。”对于产品的运作失败,投资顾问极为懊恼。

  1月28日,针对投资顾问所说的8126、8129产品运作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联系采访招商银行总行办公室相关人员,但对方表示因时间仓促,暂时无法安排采访。至截稿时,记者仍未收到回复。

  业绩不佳缘起产品设计机制

  “招行金葵花三只产品业绩不佳延期,是行业性问题的集中反映,其根源在于产品设计机制上就存在问题。”这是某国有银行广东省分行个人金融业务部总经理的说法。

  “和银行合作的产品很被动,受到的限制会很多。而投资最重要的是按照自己比较擅长的风格来操作,不能受太多的外力限制。”一位了解内情的投资经理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以基金和券商为投资顾问的银行理财产品,普遍在市场重大转折时发生方向性失误,原因在于产品风格定位不清。

  “产品的委托人是银行,投资顾问是券商和基金公司。但在产品属性上,这并不是券商的集合理财,也不是基金公司旗下的开放式基金,而是银行的理财产品,管理权在银行,他们有权干预产品运作。”前述投资经理解释,正因如此,投资顾问面对来自银行的压力时,不得不改变原有的投资策略。

  “站在银行的角度看,产品净值一路在下跌,银行作为委托人,确实有权力干预投资运作。”中投证券内部人士表示,银行聘请基金或券商担任投资顾问,但对于投资顾问的权利和义务却没有清晰地界定,“产品是全权委托给投资顾问运作,还是投资顾问只是提供咨询和建议,由银行来决策和管理。这并没有清晰地约定。”

  事实上,在实际运作中,银行普遍都会对投资顾问进行干预。“我们也有这类产品,也会要求投资顾问必须将仓位加到多少,或者是减仓10%等。”某国有银行广东省分行个人金融业务部总经理承认“银行干预投资顾问的投资”是普遍现象,虽然这种干预常常引发银行和投资顾问之间的矛盾。

  “2008年,银行发现净值掉得很厉害,压力很大,要求投资顾问必须减仓,但投资顾问认为这是市场的影响,和投资能力关系不大,不愿意减仓。”前述总经理直言,“由于管理人、投资顾问角色不明确,投资顾问的理念不能得到贯彻,反而连续踩错市场节奏。”

  如今在投资顾问和银行心里,都藏着很多个如果:如果投资顾问在银行的建议下能早点减仓,下跌中的损失能减少很多;如果2008年底不减仓,重仓策略也能让净值回到1元附近,而不是趴在0.6元的低位。但时光不能倒流,投资顾问和银行目前能做的事情,只有面对现实,谨慎走好下一步。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