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招商银行A股掘金系列理财产品巨亏连连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7日 21:19  投资者报

  《投资者报》记者 肖君秀

  当多数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普遍印象是低风险低收益时,招商银行(600036.SH)曝出数款“金葵花”理财产品最高亏损近40%,近期在市场上引起了一片哗然。

  生不逢时,巨额浮亏

  根据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布的2009年11月份理财产品研究月报,招商银行三款亏损的理财产品分别为——“金葵花”增强基金优选系列之“金选双赢”理财计划、“金葵花”基金优选系列之“中投策略”理财计划和“金葵花”增强基金优选系列之“招商精选”理财计划,其累计信托收益率分别为-36.78%、-36.90%和-21.33%。

  这三款产品在招行60多种理财产品中显得特别扎眼,何以三个产品同时出现大比例浮亏?

  据记者了解,这三款亏损产品均出自招行七大主打系列之一的“A股掘金”系列,发行时间为2007年底和2008年初,均为与股票市场挂钩的相对风险较高的理财产品类型。

  三款产品的一个共同点是,均是在2007年底、2008年初开始发行,当时正值上证综指抵达6124点的峰顶后,筑就M头掉头急泻的关键点。此后一年内,上证综指迅速跌到1664点。也就是说,这三款产品从其出生那一刻就开始跌破面值,收益率跌入负值区。即使到了2009年,股市开始明显向好,它们的收益率仍未能实现“咸鱼翻身”。

  目前,三款亏损产品中已有两款到期,“中投策略”于2009年12月28日到期,招行已表示“向投资者提供产品延期的投资机会”;一年发行期的“招商精选”于2008年11月29日到期后,招行决定延期4年;“金选双赢”将于2010年1月25日到期,届时或许同样会给投资者延续的选择。一向经营稳健的招行表示,正在努力为投资者减少损失。

  上述三款亏损产品面向的客户,均为招行“金葵花”客户。“金葵花”是招行客户分类中较为“富裕”的一类,要求个人资产达50万以上。这一群人当中对于高收益产品会有较大的兴趣,同时承受风险的能力会比普通客户强一些,但无论如何,亏损都是客户不愿看到的结果。

  银行失误,投资者买单

  实际上,银行理财产品亏损并非“新问题”。2008年底银行发行的4827只产品中有500只浮亏,占10.35%。2008年全年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募集金额达3.7万亿元,总体亏损约1.7%。除招行外,其他一些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也同样遭遇了亏损。

  但是“生不逢时”并不构成“金葵花”三款产品亏损的唯一借口,专业理财大幅亏损还要从投资管理团队的管理能力和具体操作选择上寻找失误的原因。此外,如何在客户追求稳健和获取高收益的期望之间寻求平衡,也是银行理财所面对的难题。

  三款产品造成亏损的共同原因均是投资经理对于行情的判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误。从银行每个月公布一次的投资报告上可以了解到,这三款产品的投资组合都有一个特点,即高度单一。如,“金选双赢”98%的资金投入在股票上,“招商精选”和“中投策略”则重仓基金。

  但是,我们还是想进一步追问招行,投资结构失当,为何没有及时调整投资思路和结构避免长期亏损,银行在这中间是否还存在理财产品运作监管机制上的不健全?

  据我们的了解,大多数购买理财产品亏损严重的投资者只看到银行承诺可能的、较为诱人8%~50%的收益率,且禁不住理财经理的拼命推荐而盲目买入。

  较少投资者可能会了解产品所面临的风险,像招行这三款巨亏产品在密密麻麻的产品说明书中也有提示:“本理财计划有投资风险,您应充分认识投资风险,谨慎投资,由此产生的理财本金及收益损失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承担,招商银行不承担任何还本付息的责任。”

  这段风险提示意味着,理财产品都属于不保本产品,所谓的预期收益率并不是承诺必然可以获取的回报,一旦出现亏损,投资者不仅得不到超额收益,就连投资本金都无法全部收回。也就意味着对银行交付了资金和信任的客户,只能选择自己承受不期而至的损失。

  事实上,从网站公布的产品月度投资报告上,投资者只能看到收益率和排名前十的投资组合分布,知情很有限。其他一些更为重要的信息像投资的进出时间以及价位等明细信息,均无从了解。

  换言之,投资者签订投资协议后,交付了理财管理费、投资顾问费等系列费用后,只能被动得到一个笼统的投资结果。

  因此建议投资者在购买证券类银行理财产品时,应认清产品类别,详细了解产品的投资范围,资产运作人的情况以及赎回的具体条件等,高风险的结构型产品在资产配置中的比例也最好控制在15%左右,并及时关注银行公告,损失严重时能赎回的尽早止损。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