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股发行新规收窄打新收益 中信一产品提前终止

  证券时报记者 唐曜华

  本报讯 在IPO重启之际,因对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水土不服”,中信银行一只纯“打新”理财产品宣布提前终止。对此,业内人士指出,打新股理财产品“转型”迫在眉睫。

  单纯“打新”产品失去优势

  6月19日,中信银行提前终止了于2007年7月发行的“中信理财之新股支支打计划1号”。中信银行解释了其中原因,“2009年6月1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对新股发行机制进行了重大调整。上述新股发行制度的调整已对本计划的运行构成重大影响,将导致资金使用效率和申购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增强,投资者有可能面临更大风险。”

  类似中信银行上述产品的打新股理财产品在2007年一度风行,有多家银行推出了类似的单纯打新股的产品。按照今年6月改革之前的新股发行制度,资金量越大,新股申购中签率越高。此类产品拥有集中大量资金打新股的优势而受到投资者的欢迎。

  然而,随着今年6月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新规规定单一账户网上申购不得超过网上发行总量的千分之一,并且网上、网下申购参与对象分开,参与网上申购后不能再参与该只股票网下申购,参与该只股票网下报价、申购、配售的股票配售对象则不能参与网上申购。

  以IPO重启的首单——桂林三金药业的发行为例,三金药业此次拟发行不超过4600万股,按照千分之一的上限,单一投资账户网上申购数量将不得超过4.6万股,按照市场上目前预估三金药业12-15元/股的发行价格区间计算,每个证券账户网上申购最多只需60多万元就达到申购上限。

  而此前银行打新股理财产品资金规模通常上亿元,普益财富张星认为,“60多万元的上限意味着上亿元的大资金失去用武之地,产品整体的收益率反而因此降低;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能拿出几十万资金的投资者大有人在,没有必要再通过理财产品去打新股。”

  产品“转型”迫在眉睫

  这是否意味着单纯的“打新”理财产品将失去生存空间?张星认为,发行规模达10亿股的大盘股,网上申购上限可能高达上千万元,参与此类大盘股的新股申购的理财产品依然有优势,不过此类理财产品可能需要设置募集资金的上限,以免产品资金量过大反而降低整体收益率水平。

  他说,此外参与网下申购的打新股理财产品可成为个人投资者参与网下申购一个渠道,也具有一定优势。不过网下申购新股有3个月的锁定期,风险相对较大。

  在上周五IPO重启之前,已经有不少银行新发行的理财产品瞄准打新股的机会,不少新发行的资产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就包括新股申购,如工行最新推出的“七天滚动型”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就包括新股申购。张星预计,此类兼顾打新股的资产管理类产品或将成为以后打新股理财产品转变的主要方向。

  目前尚未有银行新推出纯粹打新股的理财产品。不过,除了中信银行以外,还有部分银行的类似新股支支打的理财产品尚在存续期内,如浦发银行的新股直通车理财产品等。与中信银行选择终止产品不同,浦发银行尚未有“动作”应对新股发行制度改革。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