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规提升自打新股成功率 打新产品还有优势吗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9日 06:36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陈珂 发自上海

  日前,《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工作结束,IPO指导意见即将正式发布。根据《征求意见稿》,未来将限制大资金申购新股,这意味着中小投资者直接申购的成功率将大为提高。面对IPO的重启,投资者“打新”是该自己单独行动,还是该继续依靠理财产品?

  “打新”产品难保高收益

  2007年的股市牛市,一度创造了新股不败的“神话”,也奠定了银行新股申购(打新)理财产品的强势地位。当时,同类产品凭借“无风险套利”机制,收益率几乎都在10%以上。但随着股市进入调整、IPO暂缓,“打新”产品一度隐退市场。

  近期,随着股市强势复苏,一些有新股申购概念的理财产品已 “蠢蠢欲动”。目前,建设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等都有同类产品,产品根据设计不同,有一定比例的资金可以参与新股申购。不过新股申购规定可能出现的变化,或将阻碍“打新”产品续写辉煌。

  根据《征求意见稿》,机构投资者在申购新股时,只能在网上和网下两个渠道中选其一,同时网上单个账户将设申购上限,原则上不超过网上发行股数的千分之一。机构资金的申购规模被限制,意味着中小投资者的中签率将大大提高。

  另外,以往的“打新”产品通常倾向于收益更高的网下配售 (提高中签比例),但由于网下申购有锁定期,在目前单边牛市尚未成形之时,当前银行资金若进入网下申购,将面临较高的风险。

  价格市场化或致本金亏损

  正是由于IPO“新规”削弱了机构投资者中签的规模优势,银行“打新”产品的盈利空间面临大幅压缩的危险。这也是近期市场上新股申购概念产品不单一“打新”,而采取结构化设计的原因。

  不过,尽管“新规”理论上可以提高中小投资者的中签率,但投资者若放弃 “打新”产品进行自行申购,同样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根据 《征求意见稿》的思路,IPO将 “形成进一步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2007年左右,IPO市场的发行市盈率基本在20倍以上,但目前随着参与主体增多,发行价将趋向于市场化定价,打新股将与二级市场基本接轨。

  另外,在牛市格局尚不明朗时,“新股不败”的思路也需要打破。统计显示,在成熟市场,新股跌破发行价的比例达20%,今年全球最大的IPO忠旺在港上市当天也跌破了发行价。业内人士分析,在新股定价市场化后,不排除上市首日出现更多“破发”的情况,投资者可能面临本金损失的风险。

  综合来看,目前银行现有的参与新股申购的结构化产品,除“打新”外,还会将资金投向二级市场及固定收益类工具,这意味着即便申购某新股遭遇失败,投资者仍有望获得正收益。

  专家观点

  投资不可忽略机构优势

  对于“打新”理财,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王增武博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从IPO‘新规’来看,新股申购中签率的确在向中小投资者倾斜,而银行 “打新”理财品由于申购渠道被限制,收益率很可能会出现下降。不过对于投资者而言,理财的意义在于提高资金的综合效益,并非以打中一只新股为标准。”

  在王增武看来,IPO重启后,中小投资者只能决策什么时间去申购哪只新股,但在申购的资金锁定期以及没有新股上市的时期,资金就可能闲置;而银行理财产品可以通过机构组合管理的能力,投资债券、货币市场等,提高无新股发行期内资金的使用效率。

  “也许一次新股申购,投资者自行‘打新’的收益率会高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所得的收益。”王增武表示,“但就一个期限内综合而言,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率仍可能高于个人直接投资。”

  王增武建议,面对IPO即将重启,投资者如何从中获利,需要从自身风险承受度、资金充沛程度等多方面考虑。如果投资者对后市看好,从提高中签率角度出发,可以选择自己“打新”,这样成功率较高,但面临破发风险;如果投资者希望借道理财产品稳健理财,可选择一些平时投资债券或做融资信托、闲时“打新”的产品,更易做到安全与收益并举。 每经记者 陈珂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