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理财产品零负收益前四月重新抬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6日 13:42  新快报

  新快报综合报道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句话不但是对炒股者的提醒,对购买各类金融机构推出的理财产品,也同样适用。综合社科院金融所理财产品中心、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已有90款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遭遇零负收益。其中,1月遭遇零负收益的理财产品有31款,2月数量为23款,3月份及4月份各有18款。

  数据对比显示可见,今年的零负收益情况要比去年更加严重。社科院金融所理财产品中心数据显示,去年56家商业银行共发行银行理财产品4456款,其中零负收益产品数量仅有34款,只占2008年全部到期产品的1.23%。显然,今年理财产品零负收益呈现爆发式增长。

  零负收益数量已超去年

  银行理财产品零负收益现象早在2007年底就已出现。2007年12月底,浦发银行一款产品——浦发汇理财F2以0.0396%的收益率收场,由于当时正处于A股牛市期间,其接近零收益带来的反差在市场上引起强烈质疑;但此后不久,深发展、中国银行、平安银行、东亚银行、渣打银行等银行陆续爆出零负收益案例;民生银行甚至有一款产品亏损50%后自动结束,成为当时备受关注的理财产品清盘案例。

  然而,银行理财产品的“零负收益”并未停止,在今年反而有批量出现的现象。今年头四个月已有90款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遭遇零负收益,这相比去年全年只有34款银行理财产品是“零负收益”来讲,数字有点惊人。

  由此,理财师提醒投资者,投资者如果还存有银行理财产品一定“稳赚”的心理,那就大错特错了。该人士指出,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新出现的两大因素,改变了理财市场5年来的游戏规则。其一,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振荡,使得一些原本低风险的产品出现大幅亏损;第二,部分外资银行为开拓市场太过激进,以“结构性存款”、“双利存款”、“挂钩存款”等名称来包装一些与海外资本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挂钩的高风险产品,导致亏损连连。如果写明是保本的,普通百姓还能收回本金;如果不保本的,那就损失惨重了。

  结构性产品成重灾区

  值得注意的是,结构性产品已成为银行理财产品零负收益的重灾区,占到了绝大部分份额。以3月份为例,共有24款结构性产品未能实现预期收益,其中有16款零收益、2款负收益。从1月、2月、4月到期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情况看,也有类似特点。社科院金融所理财产品中心的数据显示,2008年到期的34款零负收益产品中,结构性产品有22款,占比为64%。

  随着零负收益结构性产品数量剧增,更多的银行出现在产品零负收益榜上,其中交通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都有零负收益产品。相比之下,外资银行此类产品数量更多。研究人员提示,外资银行是发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主体,但由于外资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较为欠缺,因此有可能还有很多结构性零负收益产品没有统计进去。

  据了解,上述零负收益理财产品多以挂钩股票、指数、汇率为主,其中大部分产品发行期限在一年以前,因此该类产品多以看多挂钩标的为主,但随着时间推移,国际资本、金融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这些结构性理财产品集中出现了零负收益现象。

  统计数据表明,由于一年期、两年期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从今年开始将陆续到期,但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并没有明显的回暖,因此预计将集中出现结构性理财产品零负收益潮,而前四个月的数据剧增已经显示出了这一特点。

  分清“天灾”与“人祸”

  当然,面对去年下半年以来频频亮相的所谓“零收益”,投资者也需理性看待,尤其要分清“天灾”与“人祸”的区别。所谓“天灾”,是指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海外股票市场大跌,拖累产品表现;而“人祸”,则是指银行的设计能力不足和产品信息不透明等问题。综观现在市面上销售的林林总总理财产品,已不仅仅是挂钩信贷、股市、大宗商品,有些理财产品挂钩的对象甚至连“二氧化碳排放量”、“水资源”等也名列其中,成为了投资理财的对象。当然,随着国内金融市场逐渐和国际接轨,理财产品、尤其是结构性产品日益复杂是大趋势,但投资者心里要清楚,结构复杂多样,未必等同于投资价值就更高。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研究那些获得较高收益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基本上都是在尚未到期时就锁定了高收益,或者是提前终止并获取高收益。这些理财产品获得较好收益的重要因素,是其收益获得条件设计得不是太苛刻,给予投资者若干次可能获利的机会,而且只要挂钩对象表现好,投资者就有很大的获利机会。专家建议投资者投资这类理财产品时,首先要理解收益获得条件,或者说是挂钩对象与产品收益的关系,即当挂钩对象表现如何时、产品才有收益;其次是了解挂钩对象的过去表现,以此形成自己对其未来走势的判断。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