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前4月90款银行理财产品零负收益

  证券时报记者 孙 闻

  本报讯 曾经引起轩然大波的“零负收益”银行理财产品卷土重来。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4个月,已有90款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出现零负收益,结构性理财产品是其中的重灾区。

  零负收益批量重现

  综合社科院金融所理财产品中心、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已有90款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遭遇零负收益。其中,1月遭遇零负收益的理财产品有31款,2月数量为23款,3月份及4月份各有18款。

  银行理财产品零负收益现象早在2007年底就已出现。2007年12月底,浦发银行一款产品——浦发汇理财F2以0.0396%的收益率收场,由于当时正处于A股牛市期间,其零收益带来的反差在市场上引起强烈质疑;但此后不久,深发展、中国银行、平安银行、东亚银行、渣打银行等银行陆续爆出零负收益案例;民生银行甚至有一款产品亏损50%后自动结束,成为当时备受关注的理财产品清盘案例。

  相对于2007年底银行理财产品首次出现“零负收益”引起的轩然大波,今年的理财产品零负收益在市场上看起来波澜不惊,但零负收益产品的批量出现,表明该现象正在深化。

  数据对比显示,今年的零负收益情况要比去年更加严重。社科院金融所理财产品中心数据显示,去年56家商业银行共发行银行理财产品4456款,其中零负收益产品数量仅有34款,只占2008年全部到期产品的1.23%。显然,今年理财产品零负收益呈现爆发式增长。

  结构性产品成重灾区

  值得注意的是,结构性产品已成为银行理财产品零负收益的重灾区,占到了绝大部分份额。以3月份为例,共有24款结构性产品未能实现预期收益,其中就有16款零收益、2款负收益。从1月、2月、4月到期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情况看,也有类似特点。社科院金融所理财产品中心的数据显示,2008年到期的34款零负收益产品中,结构性产品就有22款,占比为64%。

  随着零负收益结构性产品数量剧增,更多的银行出现在产品零负收益榜上,其中交通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都有零负收益产品。相比之下,外资银行此类产品数量更多,研究人员提示,外资银行是发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主体,但由于外资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较为欠缺,因此有可能还有很多结构性零负收益产品没有统计进去。

  据了解,上述零负收益理财产品多为挂钩股票、指数、汇率为主。其中,大部分产品发行期限在一年以前,因此该类产品多以看多挂钩标的为主,但随着时间推移,国际资本、金融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这些结构性理财产品集中出现了零负收益现象。

  统计数据表明,由于一年期、两年期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从今年开始将陆续到期,但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并没有明显的回暖,因此预计将集中出现结构性产品零负收益潮,而前4个月的数据剧增已经显示出了这一特点。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