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结构性产品无申购管理费 QDII费用不便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1日 09:28  理财周报

  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要“贡献”多少费用给银行?门类众多的收费项目里,到底有哪些“门道”?

  近日,理财周报记者调查了解到:大多数结构性理财产品并不产生申购费、管理费等相关费用,而QDII产品的费用则属于所有理财产品中收费最高的一类,各项费用累计在2.5%左右,高者达3.3%。同时该类产品的赎回费也是相当高,从0.5%到3.3%不等。

  银行盈利点在佣金返回

  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发现,市场上销售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大多数不产生申购费、管理费等费用。那么哪些情况会产生费用呢?一家外资银行产品部负责人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如果产品挂钩的是一些海外基金,那么基金需要收取一定管理费,所以这类结构性产品也就会向投资者收取相应管理费。比如最早一批银行系QDII中,就是与几只海外基金直接挂钩,便会发生管理费这一收费项目。

  还有一类结构性产品,购买的并非期权,比如直接买入某几只股票,产品收益与股票直接张跌幅挂钩,那么这类产品银行会收取销售管理费或申购费等。

  也许有投资者无法理解,结构性理财产品没有各项费用,那银行的盈利点在哪里呢?

  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财富管理部产品处负责人向理财周报记者解释,“结构性理财产品好坏的背后,体现在期权金的比例上。因为结构性产品的特点就是将本金所产生的利息去购买期权,那么这背后银行会拿出多少比例去购买呢?这里就存在银行间的差异。”也就是说,假设银行拿95%的利息收入去买期权金,那么剩下5%的利息就可能成为银行的利润所在。

  很明显,银行拿出的比例越高,付出的期权金越多,产品预期收益也将越高。“但是,投资者是很难看出背后,银行究竟投入了多少比例”,该人士表示道,“即便是同一款产品,但不同银行推出的时间点有所偏差,也很难看出背后的差异。”

  理财周报记者注意到,有两家银行几乎在同一时间点推出了一样的产品,挂钩于二氧化碳的期权。一家银行给出了45%的参与率,另一家则给出了60%的参与率。参与率越高,银行所付的期权金也就越多,这背后能窥视出一些差异。“国内商业银行在期权产品方面没有竞价优势,无法拿到最优报价,只能以这样的形式赚取利润。”上述人士表示道。

  另一家外资银行的产品主管解释,“与国内商业银行不同的是,外资银行在结构性理财产品的盈利点在于投行的佣金返还。”他向记者举例,比如用100元所产生的利息4元准备向某一投行购买期权产品,这时投行会先返回1块钱的佣金,而银行不需要马上这4元利息钱给投行,可以逐步给投行,甚至最后给。

  其中,佣金的返还比例则取决于商业银行与投行之间的谈判。有些银行为了争取客户,也可能会将返还的佣金再去购买期权,使得产品设计出的收益更高。

  银行理财产品透明度不高

  结构复杂、常令人“看不懂”,这是结构性产品留给投资者的一大印象。事实上,一些专门负责产品设计的业内人士也坦承“有些外行”。

  一般,投行会将期权放到一数学模型中,推导出它的价值,然后再预计出产品的收益区间。“但期权最终获得的收益是多少,银行是不会公布的,它只公布理财产品的收益”,普益财富银行理财产品研究员张星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道,“也许一个期权最终的收益有12%,但是理财产品当初预计的最高收益是10%,那么这2%可能到银行的口袋中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王增武博士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结构性产品背后的区别之一在产品给出的预期收益水平差异上,如果给投资者的收益区间较宽,可能需要投资者自己支付一定手续费等,如果给投资者的收益区间较窄,那么一些费用已经抵扣了。”

  QDII产品费用最高

  一般费用中包括了认购费(申购费)、管理费、托管费等。其中,托管费多数为0.2%/年,管理费为1%。银行之间的差异主要在认购费或申购费上。同时,各银行对客户优惠费率的资金门槛不同,认购资金越多,银行给出的优惠费率就越低。

  理财周报记者粗略统计,购买一款QDII产品所产生的费用大约在2.5%左右,赎回费在0.5%左右。而不同QDII产品收费也有差异。如债券型QDII的费用比股票型QDII的费用低1%。

  除了这部分费用外,理财产品的赎回费普遍较高。如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赎回费有高达3.3%。如荷兰银行一款产品“荷银私募股权总回报指数”挂钩结构性存款提供赎回机制,产品在封闭期结束后头三个月赎回,收取本金的3.3%,之后每3个月递减0.3%,2011年1月后无提前赎回费。

  QDII的赎回费一般按年限计算,如工行的这款“东方之珠”规定第一年赎回费收取0.5%,第二年赎回收取0.3%,大于2年则无赎回费。渣打银行的“聚通天下”QDII产品第一年赎回收取1%的费率,第二年收取0.5%的赎回费,2年后则无赎回费。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