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网银被盗:不良习惯成帮凶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9日 03:15  汉网-长江日报

  本报讯(记者胡楠 黄斌 通讯员陈艳)将密码设置为家庭电话;网银登陆密码、交易密码和电子邮件密码完全一样;在网吧使用网银;办公电脑不设置开机密码,任何人都能使用;不安装杀毒软件,任电脑“裸奔”;对陌生电邮很好奇,想打开看看……

  如果以上几条符合你的上网习惯,那么,你的网银危机四伏。

  央视“3·15”晚会上,一种被称为“肉鸡”的电脑让公众对网银安全高度关注。黑客通过木马病毒,能完全掌握网银信息。很多人担心,关系到资金安全的网银真的安全吗?

  昨日,招行武汉分行网银专家给出答案:网银技术的不断发展,足够抵御黑客侵袭,但要保证资金安全,还需持卡人养成良好的习惯。

  据了解,早期黑客主要通过暴力破解密码。但随着技术发展,目前黑客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获取网银信息,一是在传输过程中截取信息,二是利用木马盗取信息。对于前者,银行已通过数字认证技术解决。对于后者,则通过控件加密、行为加密等方式对应。

  目前,大多数银行的网银都有两种版本——大众版和专业版,两者的功能、成本和安全系数有所区别,以满足不同人群需要。

  一般来说,大众版只需持卡人输入账号、密码信息即可登陆,但从安全方面考虑,该版本仅能进行查询、向同名账户转账等部分功能,系统还会自动设置网上支付保护期和每日消费限额。专业版可进行投资理财、转账汇款在内的多项功能,但需要持卡人到柜台申请证书,并预留私人问题和手机号。即使证书被盗,黑客必须回答出预留问题,并从指定手机上获取验证码,才能进行操作。“而且无论哪种版本,在密码输入区域都有安全控件这个‘铁将军’把门,即使密码被黑客获取,显示的也是乱码。”

  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如果网银技术如此完善,为何还有那么多被盗事件发生?

  招行网银专家认为,这与持卡人使用计算机和上网的不良习惯有关。“网银好比保险箱,箱子保险级别再高,如果持有人不注意保管好手中的钥匙,同样危险。” 

  该专家给出建议:注意保护隐私,不轻易泄漏身份证号、电话等个人信息,密码不要设置为生日、家庭电话号码等易破解的数字,最好使用字母和数字的组合,且设置不同的网银登陆密码、交易密码,并与其他密码区分,定期修改;注意上网环境,设置开机密码,不要在网吧、图书馆等公共场合使用网银,避免被他人偷窥;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定期更新;选择熟悉的购物网站,如无意购买,不要留下任何个人资料,抵制任何来历不明索要账号密码的电子邮件;最好使用usb-key形式的移动证书,虽然需一定的费用,但其是目前安全级别最高的。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