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客户投入8000万理财却倒欠银行9000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3日 21:54  华夏时报

  银行客户遭遇“富豪杀手”Accumulator

  本报记者 季小舟 北京报道

  如果没有金融海啸的汹涌来袭,许多私人银行的客户或许还不知道Accumulator是什么样的产品,更加不知道他们的理财经理甚至已经为他们购买了这样一款产品。直到收到星展银行的催款通知单,客户才发现他们交给银行理财的资金已经完全栽在了这款产品上,还令他们倒欠了星展银行一大笔钱。

  存入8000万进行理财,却倒欠银行9000万的薛女士就是其中一位。遭受这样莫名其妙境遇的私人银行客户并不止一人,而遭客户投诉的外资银行也并不仅仅是星展银行一家。

  那么,原本应该享受私人银行提供优质理财服务的客户,是如何莫名其妙买下金融衍生品Accumulator并遭受巨额亏损的呢?为此《华夏时报》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华全国律协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肖金泉律师。

  何谓Accumulator?

  Accumulator全称是Knock Out Discount Accumulator,即“股票累积期权合约”。

  该产品是客户和银行之间签订投资合约:合约为期一年,每张合约最低投资金额约为100万美元;合约设有取消价及行使价,当该挂钩股票股价在取消价及行使价之间时,合约持有人必须每天以行使价购进指定数量的股票;当该挂钩股票的股价高于取消价时,合约解除;当该挂钩股票股价低于行使价时,合约持有人必须每天购进双倍数量的股票。

  Accumulator以其杠杆效应,能在牛市中放大收益,在熊市中加倍损失。举例来说,假设中国移动的股票价格现为100港元,如果一份Accumulator合约规定10%的折让行使价,5%的合约终止价,两倍杠杆,一年有效期,在中国移动100港元的股价时,投资人可以在其一年期限内,以九折优惠即90港元的行使价每月买入中国移动的股份。如果中国移动的股价涨到了105港元,这份合约就自动终止了。但是如果中国移动的股价跌破了90港元,投资者必须以90港元的价格每天买双份的中国移动股份,直到一年合约期满。

  “Accumulator合约收益是有限的,但是在投资期限内其亏损却几乎无限放大,作为银行的普通理财客户而不是专业投资者,谁会想买这样的合约?外资银行的客户经理通常在推销时不会告知这种巨大的风险。”肖金泉指出。

  客户如何掉进亏损深渊?

  首先,星展银行香港分行的客户经理到内地游说客户成为星展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客户将资金存入星展银行账户的方式也很特别,星展银行先是让客户在境外注册离岸公司,再让客户的离岸公司在星展银行开设账户,然后让客户把资金转入银行账户,甚至一些客户离岸公司的注册,都是由星展银行客户经理代为完成的。

  肖金泉律师点评:“这样,内地客户的资金就变成了境外资金,不属于中国法律的管辖范围了。Accumulator属于场外交易的投资产品合约,境外的银行直接向内地投资者推销境外的金融衍生品,本身就不是合法行为。”

  银行的理财经理不断地向投资者打电话为他们推荐“打折股票”,并承诺这笔存款绝对安全、可以随时支取。客户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购买的是一种十分复杂而又风险极高的金融衍生品,对于合约中复杂的英文术语他们并没有仔细去看。

  在牛市股票不断上涨之时,Accumulator合约确实能为投资者买到一定数量的打折股票,但打折股票并不是Accumulator合约的全部内容,其带来的亏损在投资期限内斩也斩不断!

  肖金泉律师点评:“这些外资银行利用了内地客户对传统银行的一贯信任,尤其是对外资银行信誉的肯定,以打折股票的名义向客户推销高风险的Accumulator合约。”

  由于金融危机的不断升级,购买了Accumulator合约的内地投资者存入银行账户中的资金很快亏光了,但是由于合约规定在投资期限内投资人必须按行使价以双倍吸纳股份,因此银行以透支贷款的方式不断以高价为客户买入股份。这就是为什么后来私人银行客户反倒成为了银行债务人的原因。

  肖金泉律师点评:“在内地客户的观念中,银行是最安全不过的了。把钱交给银行来理财,即使赚不到钱也能保住本金,即使亏损了也顶多是亏损一部分本金,从没料到居然会掉进一个亏损的无底深渊。”

  Accumulator原本只能向专业投资者销售。根据香港的法律规定,Accumulator的门槛在800万港元以上,并且投资者也被视为“专业投资者”。私人银行向专业投资者售卖Accumulator产品的有关发售文件及推广材料无须获监管机关核准。也就是说专业投资者受到的监管保护比普通投资者要少得多。

  肖金泉律师点评:“购买了Accumulator合约的内地客户原来并不清楚这份合约的内容,他们只是普通的投资者。但外资银行打了法律的擦边球,由于这些客户的资产全部超过800万港元,外资银行不但没有将作为专业投资者的风险告知客户,反而让客户误认为专业投资者将享受更多的投资优惠。这些成为了‘专业投资者’的内地客户,即使莫名亏损也无法受到监管部门的保护。”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