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证券时报记者 孙 闻
本报讯国内私人银行在金融危机助力下获得了对外资私人银行的反击机会:过去三年中不断流失的高端客户出现了从外资私人银行大量回流的现象。
客户回流汹涌
据来自招商银行私人银行方面消息称,“最近私人银行客户增加迅猛,其中包括部分来自外资私人银行的客户。”据介绍,这一现象从去年就开始出现,但今年以来情况更加明显。
招商银行副行长唐志宏介绍说,由于投资理财亏损等问题,现在外资银行的客户纷纷往中资银行转移。他同时透露,除了中国客户,甚至一批外资私人银行客户经理也选择跳槽到国内银行。他将这一现象称为:国内银行这个曾经的“学生”正在替“老师“管理客户和客户经理。
并非只有一家银行感受到这一变化。日前在中信银行私人银行深圳分中心,记者见到了一位从外资银行处转投而来的高端客户。这位客户介绍,他是汇丰私人银行多年的客户。在谈到转投国内银行原因时,这位客户对记者说,“外资私人银行具有国际经验优势,国内私人银行开展时间短,但更熟悉本地市场,服务更贴心。”
据中国银行私人银行部门有关人士透露,该行从去年开始也陆续获得一批外资银行转投而来的客户。
受客户回流和大力开拓国内市场的双重效应,内资银行私人银行客户规模增长迅速。招商银行人士给出的统计数据显示,该行私人银行去年客户增长达到35%。中信银行行长陈小宪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中信私人银行2008年业务增长非常快,目前已拥有超过2000名的私人银行客户。据了解,招行私人银行门槛为1000万元,而中信银行为800万元人民币。
国内银行获得反击良机
客户回流现象给了国内私人银行家极大鼓舞。招商银行副行长唐志宏在论述这一形势时大胆直言,以前外资银行是国内银行的老师,但现在双方竞争格局已经转变。
中资银行这一心态与三年前大为不同。当时,外资银行抢滩登陆给国内银行在高端市场带来巨大竞争压力。2005年瑞士友邦银行在上海率先开设了私人银行代表处。紧随其后,法国爱德蒙得洛希尔银行、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渣打、汇丰、东亚等国际巨头的私人银行纷至沓来登陆中国。
“狼来了”,国内银行被迫仓促迎战。2007年3月份中国银行成立了国内银行首家私人银行,随后招行、中信私人银行开业,2008年工行、建行、交行、民生等银行的私人银行也紧锣密鼓开业。
充满喜剧性的是,当几年前外资私人银行抢滩中国市场的时候,大多数国内银行家都在担忧高端客户可能的流失,恐怕不会有人预料到国内富豪们会这么快重投国内银行怀抱之中,但现在这一现象却因为金融危机的爆发而提前到来。
根据记者从国内多家私人银行获得的信息,出于保卫高端客户战略目的上马的国内私人银行部门大多增长迅速,客户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而客户回流则成为国内私人银行今年的一个意外之喜。
但国内私人银行仍然面临着外资银行激烈竞争压力。一位股份制银行私人银行部门经理坦言,目前发生的客户回流现象虽然在增加但还不能看做是外资银行已经溃败。他分析,外资银行作为“外来和尚”没有固有资源,因此他们每在国内获得一位高端客户,都是国内银行存量客户的流失。此外,外资银行在品牌、人才等方面仍然占据优势,因此从长远来看,外资银行将持续保持对国内银行的高竞争压力态势。
相关报道
外资私人银行兵败理财产品
本报讯 外资私人银行头顶百年老店光环而来,却因旗下理财产品遭遇滑铁卢,而在短时间内遭到不少国内投资者抛弃。
“当初选择外资银行贵宾理财,国际招牌起了很大作用。但现在这些理财产品却给我带来了巨大损失。”一位渣打银行投资者在向本报记者投诉时说,他购买了500万额度的渣打银行理财产品,最终却以亏损200多万的结局出场。
实际上,因为理财产品让国内投资者受到巨大损失的外资银行不止一家。据本报接到的投资者的投诉情况显示,这类客户涵盖了东亚、汇丰、花旗等多家知名国际银行,其中大多是外资银行的贵宾理财客户或者私人银行客户。在这轮金融危机中,很多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深陷批量亏损境地。根据普益财富最新统计,外资银行公布净值的67款QDII理财产品中,实现正收益的仅有3款,其余64款均跌破净值。亏损超过50%的有16款,占比24%,其中3款累计亏损超过60%。(孙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