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12日03:01 京华时报

票选中国好银行: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6(第四届)银行业发展论坛”拟定于7月初在北京举行。作为年度盛会的重头戏,“第四届银行综合评选”正火热进行中。欢迎参与投票!

  股票配资投机最后造成的严重损失仍然让人记忆犹新,楼市配资近期也因“首付贷”正式进入公众视野。

  其实,早在今年3月央行答中外记者问上,周小川行长就对首付贷问题明确表态,客户的首付不能是借的。之后,上海、广东等地也先后出台了相关办法。

  顾名思义,“首付贷”,是指金融机构为无法支付全额首付款的客户提供的用于首付的贷款。“首付贷”其实并不是新鲜事物,但是在房价快速上涨的阶段,“首付贷”需求更为旺盛,因其增加了购房者的杠杆,使其可以用较低的资金购买房屋,但是对于银行而言,则增加了银行的贷款风险。

  过去一些开发商为了尽快回笼资金,曾联合金融机构为购房者提供“首付贷”促销,不过开发商也会担心贷款的收回,所以开发商往往会限制首付贷占首付款的比例。

  “首付贷”的大量涌现,特别是当前首付贷资金来源的变化,从过去的房地产开发商,变成了一些民间机构,例如,当前的首付贷资金,更多来自于P2P平台、小贷公司等银行体系之外的渠道,成本也高于银行渠道,而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将“首付贷”作为一种创新在推广。而这究竟是不是真正的金融创新,还是有待思考的。

  首先,首付贷增加了金融系统性风险防控难度,首付的规定本身就是对于银行贷款风险的一种控制,因此银行有权限在央行授权的范围内对首付进行风险规定,而首付贷则将银行这种控制能力削弱,使其不能够准确识别客户的真实资金实力。极端情况下,购房者通过首付贷达到“零首付”,类似于美国次贷,把首付门槛作用消除掉了,因此在银行把贷款发放给不具备还款能力的人时,就可能出现潜在风险,贷款进入投机者手中。

  其次,这一创新可能并没有促使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因为如果是炒房的人利用楼市配资,则产生的风险更大,在房价上涨的时候,楼市配资对于炒房者来说是可以利用杠杆赚钱的,但当房价出现大幅下跌时,可能跟去年股市配资差不多,杠杆用得越大的人,可能会遭受比较大的损失。

  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首付贷”恐怕并不能算是金融创新,也许只是方式上借助了互联网渠道,但是绝不是值得鼓励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当下,中国金融体系风险逐渐上升,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灰色地带”监管需要更加坚决,如何守住系统性风险底线,使其往更合理的方向发展,考验着监管的智慧,也需要社会大众提高辨识能力。

  ◎京华时报记者马文婷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