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的取与舍

2013年02月26日 20:41  卓越理财 

  由于已经出现的理财产品到期偿付风险事件,银行在未来会对相关产品的发行和销售进行调整,会更加注重风险的把控,这将拉低新发行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收益率,降低对资金的吸引力。

  文/王丽莎

  2013年已悄然而至,新的一年人们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期盼。同样理财话题依然是人们离不开的焦点话题。

  风险意识增强

  银行理财产品以及信托的大规模发行,主要得益于制度红利和市场红利共同作用。因社会融资规模持续扩大,企业资金链能得以延续,资金来源从贷款逐渐过渡到表外项目如:信托、银行表外和债券等。故而,银行理财产品的偿付风险一直没有出现,绝大多数投资者都把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视为“无风险”利率。

  从不同角度来看,目前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几乎是收益率非常高的无风险利率。例如,三月期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一般4.5-5.5%,六个月4.6-6%,一年期为5.8-7.2%,而信托产品的收益率就更加高了,均远远超过了同期限的银行存款利率。在2011年到2012年的一段时间内,三个月和六个月理财产品收益率曲线甚至于国债基准利率相反上扬!

  然而,投资者一定要明白理财产品是投资而不是储蓄,要有“买者自负”的意识;投资者要清楚银行定期存单是保证本金明确收益的;而银行理财产品是分为两种理财产品:一类是保本理财,为风险一级;另一类是非保本理财,分别为二、三、四、五级别。两种收益率均为预期的,如果出现了风险,收益均可能为零,非保本理财风险有可能严重亏损。

  现实生活中,没有任何监管部门要求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时承诺“刚性兑付”。而且,与信托挂钩的理财产品风险较高,普通投资者应谨慎投资。例如,有银行销售理财产品曾提前一周终止理财协议,导致银行理财产品的运作期限缩短,实际收益率下降。以百万元计算,提前与到期的收益相差1200多元。

  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需要理性。某些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超过10%甚至更高,这意味着其蕴藏的投资风险也相对更高些。出现亏损而不兑现本金的理财产品也曾有过,这需要投资者自问于心,如果不能承受一定要规避这样高风险理财产品的投资。

  回顾2012年发生身边真实的事情,尽管关于理财的大道理人们已耳熟能详,但到了现实生活中真正运用操作时候,却依然出现偏离,茫然不知跟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严重后果。

  有些资金雄厚的投资者盲目跟风购买信托,有些中老年人们盲目跟风买高收益非保本理财,他们只看到高利润而不管风险与否。一旦风险出现看到本金亏损,又忙着到各家银行去抢买保本理财,殊不知保本理财只能承诺保证本金,对于预期收益也是不能保证的,一旦风险出现预期收益率也可以为零。这些盲目跟风的投资者,审视过自己真正需求了吗?很多投资者在曲解状况下,认为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为保证给付的,这样为日后银行与投资者之间出现纠纷埋下严重隐患。

  2012年令人失望

  2012年不同人群投资收益如何呢?在投资理财上,永远是有人欢喜有人忧。经历过2012年的经济投资环境,现在如果有人去问一问投资者,想做理财的话,首选哪种理财方式?相信一半以上投资者会很现实,选择银行理财产品和债券型基金。原因很简单,在2012年这两种理财方式让投资者看到收益,保守投资者会选择把家庭资金变成定期存款或者购买国债。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也大多数是风险厌恶型,一般的资产配置需求是银行理财产品、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以及银行存款等。

  还有一部分投资者,主动选择投资股票和股票型基金作为的投资目标。大多数股市投资者,面对目前的投资复杂形势,经常一出手被套牢。

  无论是股市投资还是债券、保险、黄金投资,不同的理财产品都会有不同的投资门道。把握好各种投资趋势,用专业的投资知识去分析市场,自然会在实际投资操作中积攒更多的经验和财富。

  总体来说,在2012年,多数投资者的投资理财感觉是“心里没谱”。

  长久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因其较高而稳定的收益率而吸引着投资者,股市则因高风险低回报而遭到抛弃。随着媒体近期报道相关各家银行出现理财产品兑现问题,诸如华夏、工行、建行等多家银行爆发偿付风险事件,所谓的“银行理财产品无风险收益率”彻底消失。

  由于已经出现的理财产品到期偿付风险事件,银行在未来会对相关产品的发行和销售进行调整,会更加注重风险的把控,这将拉低新发行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收益率,降低对资金的吸引力。而投资者在意识到风险上升之后,也会对新发的结构性产品进行风险重估。

  2013投资机会分析

  2012年12月A股迎来一波大涨行情,对投资者和资金的吸引力正在提升。2013年投资股市还是理财产品?

  之前银行理财产品分流了股市资金,如果2013年股市彻底走出低迷市场,除了外部的因素影响,最大推动力来自于增量流动性资金的进入,银行理财产品吸纳的资金有流向股市的可能。

  2013年,监管部门对银行理财监督严厉、规范银行理财产品的运行,加强发行、销售、投资、兑付环节监督管理,扭转理财期限过度错配的问题,减少信用风险暴露的可能性。监督管理部门将严格降低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提高产品透明度,短期内可能影响产品的规模和收益率。2013年一旦出台正式的文件和细则,将对股市产生正面积极影响。

  2013年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会出现两极分化,形成两个利率体系:一是更低的无风险利率体系,二是更高的含有信用风险的利率基准,之前不合理的利率结构会逐渐扭转正常。

  综上所言2013年理财机遇是多加关注市场估值低的潜力股票,这是勇敢投资者的获利关注点,维稳客户可以关注基金,尤其是低迷的指数基金和题材好的股票型基金,一旦股市上涨这样的基金会早些获利。对于保守求稳不求高收益投资者来说,还是首选银行理财产品,对于有资金愿意冒险但无暇打理投资者,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理财产品更加省心地获取收益。

  插排:如果2013年股市彻底走出低迷市场,除了外部的因素影响,最大推动力来自于增量流动性资金的进入,银行理财产品吸纳的资金有流向股市的可能。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解放军四总部明确按战斗力标准花钱办事
  • 体育刘国梁任国乒总教练 孔令辉女队主教练
  • 娱乐传李天一案受害人撤诉 律师辟谣解读
  • 财经中海油151亿美元完成收购加拿大尼克森
  • 科技iPhone拍摄影片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 博客董路:李双江儿子真实年龄不是谜(图)
  • 读书漂泊的文物:两岸故宫珍宝的聚散离合
  • 教育小学匿名调查:680个孩子收406万压岁钱
  • 育儿北京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作业
  • 于刚:大数据时代的电子商务有什么特点
  • 清议:国地税合并后患无穷
  • 陈思进:末日博士鲁比尼会再次猜中吗
  • 张五常:悼老师阿尔钦
  • 叶檀:房产税应更严厉
  • 何亚福:统计局数据证明专家不及小学生
  • 金岩石:城市化进程中的出境游
  • 石建勋:竞争性货币贬值损害世界经济复苏
  • 西向东:拉动GDP不妨大力发展宗教经济
  • 陈虎:谁该为水源空气食品污化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