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银行理财自查中 今年监管将加码

2013年01月10日 02:45  第一财经日报 微博

  曹金玲

  2013年会否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加固年”?

  “银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应该严格落实《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代销第三方机构产品则可能会出台相关新政策进行加强监管。”

  而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近期一连串的银行理财事件将使得影子银行的监管步伐明显加快。

  监管“持续优化完善”

  上述接近监管层人士说,去年下半年以来,一些银行理财产品和代销第三方产品“出事”,部分原因在于没有严格按照《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操作,未来要加强对《管理办法》的执行力度。“此外,近年来银行代理销售第三方产品的数量不断增加,相关的监管办法则需要‘打补丁’。”

  “个人认为今年有必要加强银行理财产品和代销第三方机构产品的监管。”另一位监管部门人士也对本报记者说,“监管措施将会持续优化完善。”

  据本报记者了解,去年底以来,沪上各家银行金融机构先后经历了三轮排查,包括上海银监局电话通知排查、开会通知排查,以及后来银监会统一发文《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代销业务风险排查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排查代理销售第三方产品的业务风险,30日内上报。

  其中,“上海银监局是比较有针对性地要求银行自查,主要排查银行代理销售的股权投资产品和私募股权产品,这些产品需按要求分为几大类,包括由法定部门或总行批准发售的、分行批准发售的,以及未经总分行批准而私售的等;银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并不在其中。”上述接近监管层人士对本报说,“之后的银监会《通知》则更像是全面的、统一的检查。”

  《通知》要求各银行加强内部管理,对本行代理销售的第三方产品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排查;但银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也暂不在其列。《通知》还显示,各银行应对照代销产品清单,对本行的销售系统进行自查,检查代销产品是否通过销售系统实现系统出单和系统管控,是否存在线下销售交易和手工出单情况;如代销产品存在线下销售交易和手工出单,产品是否经过总行批准。

  “总共先后经历了三轮检查,现在基本已接近尾声,检查报告已经完成并递交监管部门。”一家中资银行总行零售部负责人对本报记者透露,“就本行来说,没有发现风险问题。”

  一家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相关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说:“监管部门的接连排查会对银行相关业务产生一定影响,从总行到分行再到基层,银行的自查料将开展相当时间,一些业务开展也将更加谨慎;同时我们预计2013年在该领域的监管也会继续加强。”

  监管如何加强?

  实际上,监管部门早已察觉到风险的存在。在2012年10月底举行的第三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就表示,一些银行为规避贷款规模、监管指标考核以及限制性信贷政策等要求,借道信托、证券、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同业,将银行资金投向融资性项目,资产表外化趋势明显。尚福林还在通报会上强调,银行要规范发展理财业务,充分披露信息,提示风险,避免不当宣传与销售,防范表外风险。

  “近年来,理财产品规模发展太快,达到6万多亿元,已经超过保险业资产规模,信托行业资产规模也迅猛发展到6万多亿元,还有银行与保险、基金、证券的合作,会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前述接近监管层人士说,“同时,这些产品的交易对手也在不断衍生,期货、基金等机构的子公司不断加入,银行、证券、保险分业之间的监管协调成本加大。”

  在该人士看来,监管机构检查和协调的灵敏度已远跟不上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快节奏,监管套利使得风险不断加大。“下一阶段银监会肯定会对影子银行加强排查和监管,可能会推出相关政策,或包括调整资本考核系数,比如提高这类业务的风险权重,提高资本计提比例,加大这些业务的资本占用等。”他如是说。

  不少银行界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坦言,从目前的情形看,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暴露进度超过了市场的普遍预期,而近期一连串的理财事件使得影子银行的监管步伐明显加快。

  “影子银行”风险已经备受关注。一般来说,中国的影子银行大多集中于三种形式的融资:第一类是银行表外业务,如理财产品;第二类是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如信托公司、小贷公司、财务公司和典当行等;第三类则是民间金融。

  中金公司报告指出,银行部分理财产品资产池涉及委托贷款、信贷资产转让等,从而规避了监管层对信贷规模、拨备等的管控。据中金公司测算,预计2012年末理财产品余额将达到7 万亿元,同比增长53%。

  “一方面,由于影子银行的规模巨大、影响甚广,不可能坐视其无序扩张。”中金公司报告称,“另一方面,为维持货币环境的稳定性,对影子银行的处理也不至过于激进。最有可能的路径,将如同过去对地方投融资平台的清理一样,对其期限、利率、投向进行摸底,进而分类排查风险,再进一步进行总量控制;并通过适度的风险暴露,促进影子银行业务的冷却和调整。”

  有分析人士表示,理财产品市场火爆的背后是资金要素价格改革滞后,“影子银行”膨胀反映了社会对银行管制利率价格的不认可,也显示了包括利率市场化在内的金融改革滞后于市场发展。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英媒称薄熙来可能在两会前受审
  • 体育CBA-青岛罢赛中断15分钟 麦蒂斥裁判
  • 娱乐郭富城奔丧送准岳父 给熊黛林名分
  • 财经企业退休养老金9年人均涨1.7倍超1800元
  • 科技微软3月15日正式关闭MSN:中国大陆除外
  • 博客郎咸平:社保制度不公 老子故里在哪里?
  • 读书2012新浪年度"十大好书"出炉 榜单
  • 教育2013大学排行600强清华卫冕造富冠军
  • 育儿3岁女童遭后妈毒打身亡 颅骨被打碎(图)
  • 陈思进:对美国货币政策几个最常见的误读
  • 刘步尘:从全球的角度看中国彩电
  • 吴玉慈:日本成人纸尿裤超过婴儿意味啥
  • 黄震:中国基金业为何频遭黑天鹅事件
  • 郭士英:美国债务上限的关键在哪
  • 王占阳:中国正在迎来改革开放的新春天
  • 刘远举:闯黄灯新交规是皇帝的新衣
  • 梅新育:反垄断域外管辖不能遗漏不宜过苛
  • 张五常:毫无约束的竞争会毁灭人类
  • 陈思进:欧美为何相继抛售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