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小微企业以及成长性科技企业等领域是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也是金融服务需要拓展和加强的重点方面。
这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金融管理当局和金融机构也采取了许多措施,改善融资环境,引导资金投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薄弱环节融资难问题。但由于多种因素制约,这些领域金融服务仍然存在瓶颈。
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是非典型性或非常规性金融业务,这些领域或因产业平均利润率偏低,或者缺乏足够的抵押和担保,或者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或者缺乏明确的可操作的法规办法等,而得不到足够的金融服务。对这些领域的金融服务,不能单纯靠政策宣示,也不能靠硬性的行政手段,需要创新思维、机制和方法,因地制宜,贴近市场,创造性地加以解决。
善于创新。解决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问题,同样要遵循市场规律和金融规律,注重商业可持续性,但不能抱残守缺、墨守成规,应善于在体制、机制、政策、方式等方面不断创新。与常规性金融服务相比,薄弱环节在满足金融服务条件上存在明显缺陷,这就需要通过创新改善其信用条件,其中重要一点是增信和分散风险。这些年来,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创造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经典案例。一些银行从供应链、产业链的角度入手,有效弥补单个主体的缺陷,实现了信用增级问题,增强弱质领域的信用能力;还有些银行充分利用相关中介机构,完善相应风险保障和分担机制。这些做法值得推广。但从宏观角度看,还应进一步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三农、小微和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立法,加强征信体系建设,以改善相应的制度环境。同时,要加快结构性经济金融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建立适应多层次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保障体系。
发挥合力。薄弱环节金融服务不足不是单纯的金融现象,也不是我国独有的现象,需要统筹规划,硬化法律政策约束,真正把实招落到实处。当前看,应综合运用财政税收政策、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引导和调节资金流向,特别是应放在公共资金安排的优先顺序,发挥好政策的组合效用。同时,要加强不同金融政策的协同,充分运用各种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注重股本融资和债券融资的结合,注意发挥保险的保障职能,为薄弱环节提供多方面的金融服务。应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在促进薄弱环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当前还应加快相关方面改革,实行更加包容开放的政策,改善薄弱环节的资本结构,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投入。
寻求共赢。在这方面,既要积极主动开展服务,又要防止简单放松贷款条件,切实有效防范金融风险。要实现共享利益,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和杠杆调节,促进利益的合理分配,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让不同市场参与者共享经济改革发展成果。要实现共同成长,妥善处理好短期和中长期的利益关系,从转型的角度和长远的眼光,注重培育战略客户和新的增长点,促进金融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促进金融与经济的共同成长。要实现共推改革,通过综合改革,协调推动各方面体制机制创新,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机制和方式。
勇担责任。薄弱环节的发展,涉及就业、稳定和自主创新能力,关系到社会经济转型和长远发展,我们务必从战略的高度,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薄弱环节的政策支持。从金融角度看,一要注重商业利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金融机构在坚持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的同时,兼顾公平性,合理调整贷款分布结构,适当在贷款总量上予以倾斜,适当让渡利润,促进和谐发展。二要注重短期发展与长远发展的结合。重视涵养水源,放水养鱼,培育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三要注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坚持把服务好实体经济作为金融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把服务三农、小微和科技作为应尽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