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家庭理财

2012年11月08日 14:17  《时代金融》 

  张慧一

  (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

  【摘要】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是调节国民经济的重要杠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与发展,不仅能够给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带来重大影响,也将对家庭理财、投资与消费产生深刻影响。文章正是以利率市场化为背景来探讨家庭投资理财的策略,实现家庭资产的合理增长。

  【关键词】利率 利率市场化 家庭理财

  2012年6月8日和7月6日,央行对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及其浮动区间进行了两次调整。目前,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累计比调息前下降0.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累计比调息前下降0.5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1 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0.7倍。这两次利率调整拉开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大幕,通过利率浮动范围的调整,使利率由管制走向市场化,将资金价格的定价自主权交给商业银行,不仅有利于实现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加快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所谓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由资金借贷的双方根据资金供求的情况来自主调节,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如果把资金的价格(即利率)看作商品,那么利率的高低与商品价格的升降是一致的,同样受价值规律所支配。若市场上资金供大于求,则利率就低;反之,利率就高。

  理财,即财富的管理,进而提高财富效能的一种经济活动。所谓家庭理财,从概念上讲,就是在家庭财务资源约束的情况下,

  针对风险进行家庭财产的有效投资,达到财富保值、增值目的,抵御社会生活中的经济风险。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必将会为居民打造一个全新自由的投资理财新天地,催生理财新观念,促使居民采用多种交易工具与方式进行资产的保值增殖。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家庭的投资理财活动产生的影响

  (一)实际利率水平上升,居民储蓄偏好增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增长,居民的收入与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可供家庭自由支配的资产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居民的家庭资产在结构和功能的配置上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更多的倾向于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和消费,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家庭金融需求也使得我国家庭经济行为的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特别是进入21 世纪以后,居民在股票、债券、保险等金融工具上的投资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然而,根据我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一直高居不下,在家庭金融资产中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2001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73762.4亿元,到2010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增长为303302.5亿元。在这十年间,除了2007年受股市大涨热潮分流资金的影响外,其他年份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年增长率都在15% 左右。可见,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一直保持着较高的速度增长。

  储蓄存款是我国最古老的金融产品,由于其具有变现能力强、安全性高并且简单方便等特点,它成为了我国大多数家庭选择的金融投资工具。储蓄存款的收益就是利息,而决定利息多少的正是利率。从一般意义上讲,利率的提高会提升居民的储蓄倾向。然而,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储蓄的利率弹性 很小甚至接近于零。

  所以,利率的提高不能保证储蓄率的提高,而且各国的的实例也印证了这一点。但是,一般情况下,利率市场化能导致实际利率水平提高,从而诱导居民增加储蓄。6 月8 日央行调息后,可以清晰的发现:从表面上来看:一年期存款利率下调了0.25 的基点,即由3.5% 降为3.25%,而允许金融机构存款利率的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了基准利率的1.1 倍,这又使得存款利率变为3.58%,这也意味着实际上存款利率不降反升。从各大商业银行的实际操作来看,全部银行一年期(含)以内定期存款利率均上浮,其中中小型银行上浮到顶(基准利率的1.1倍)。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2012年6月份和7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创新低,分别为2.2%和1.8%,这使得居民的实际利率持续为正值。实际利率为正值,将增大银行对居民存款的吸引力,实现储蓄的保值增值。

  (二)银行竞争加剧,可供家庭选择的理财产品更为丰富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利率市场化后,银行有了利率的制定权,各家银行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自身的资金条件来采取差别化的经营策略,自主决定存贷款利率,这无疑导致了商业银行间更直接、更激烈的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将会表现出更多的差异性,不同银行在币种、额度、期限、利率等方面都会有所差异,这些差异也会在其金融产品的定价中得到反映。作为金融机构的客户,居民可以像购买其他商品一样,挑选自己满意的银行和产品。

  (三)金融意识加强,个人信用受到重视,利率风险加剧

  利率市场化后,家庭的消费贷款利率也将实现市场化,这意味着不同的家庭将从银行获得不同利率的消费贷款。家庭的消费贷款主要用来购买住房、汽车及其他耐用消费品,因为利息支出在这类信用消费中占有很大比重,所以贷款利率对家庭的贷款成本有重要的影响。银行主要根据贷款人的信用情况、职业类型、收入、学历等综合情况为每个人执行不同的贷款利率。那些资信情况良好、且学历较高、收入稳定的人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并且能够享受较低的贷款利率;相反,就要承受较高的贷款利率甚至无法获得贷款。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家庭的总收入、家庭成员的职业、学历等自然条件是相对不变的,那么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家庭要重视信用记录的积累,提高金融意识,以求获得更低利率的贷款。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遵循着“帕累托改进” 的原则,这一改革过程将尽可能地使一部分人受益,并且不使其他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对于存款人来说,表面上的降低存款利率并不会损害存款人利益,扩大的存款利率上浮空间反而可能会使其受益。对于贷款人来说,降低贷款基准利率的同时还扩大了贷款利率下浮区间,更加有益于贷款人。对于银行来说,为了抢夺优质的贷款客户,银行必然会把贷款利率下浮到底。另一方面,为了争揽储户,银行也必然会尽最大努力把存款利率上浮到顶,这无疑增大了银行自身的利率风险 。各银行间由于业务范围、风险程度、公众认可度的不同,必然会凭借自身的优势展开竞争。从国际的经验来看,有一些国家在利率市场化后出现了银行破产倒闭的情况,导致了金融秩序的混乱。近些年来我国部分中小商业银行经营困难,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市场利率波动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越来越大,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亏损倒闭的风险也越来越高。

  二、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家庭理财策略

  (一)综合比较、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完善家庭理财投资结构

  由上文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家庭的储蓄率仍然居高不下,大部分家庭的理财结构都较为单一,不利于家庭财富的增长。合理的理财结构不是单纯的购买储蓄,而是应该根据每个家庭的自身情况制定不同的理财计划,配备不同期限、不同风险度的理财产品,建立投资组合,优化资产配置。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人民币理财业务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是发展的态势非常迅猛。在利率逐步自由化的今天,各大银行提供的新型理财产品将更具有特色,品种期限将更加齐全,投资者也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面临多样化的理财产品,家庭首先要深入的分析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构造一个风险梯度完整的理财产品组合,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累积家庭财富。其次,不要盲目的追求产品的收益率,要对产品的费用、风险、客户的权益与义务做全面详细的了解,综合比较每款产品的优缺点,有效保障好自己的利益。最后,家庭的理财投资结构还必须要结合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考虑家庭生命周期不同的理财重点,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调整理财结构,更有针对性的解决家庭理财的需求。

  (二)提高公众对银行业的认识,提升家庭的信用约束意识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业务的企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负债经营,这一特点也决定了商业银行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内在风险的企业,因而防范和化解风险也成为了银行的永恒主题。在过去传统的经济体制下,单一的国有产权形式决定了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政企合一的制度特征,由此国有独资银行也承担了过多的政策性业务,也奠定了其在我国银行业的主体地位,成为了公众心中一个无风险的“政府部门”。为了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金融体制,应对加入WTO的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我国逐步完成了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工作,实现了金融机构主体的多元化。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居民对银行的认识仍然不到位,缺少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尤其在利率市场化后,利率定价权放给银行,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市场风险自然增大,居民也应改变对银行的传统观念。此外,居民应当加深对我国银行业体系的认识,不要将目光只局限于四大银行,应当更多地关注中小股份制银行。许多中小股份制银行为了招揽客户,开发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并且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人性化的服务。居民应当分享金融体制深化的成果,享受金融业竞争带来的收益。当然,利率市场化的关键在于利率,居民也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利率的高低上。不同银行提供的利率水平不同,但是居民也不能盲目的选择提供高利率水平的银行。所谓高收益对应着高风险,一些实力较弱的银行为了吸引客户会把存款利率定的较高,因而也承担着较大的风险;相反,一些信用度高、实力强的银行提供的存款利率可能略低一些,但这些银行存款的安全系数也较高。这就需要对银行做出综合全面的考察,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收益。

  利率市场化后,个人的信用记录好坏直接影响家庭的经济生活成本。许多商品的消费贷款都与个人的信用程度直接相关,这也要求我们提高对自身信用水平的重视程度,培养守信观念,从而来提高整个家庭的信用状况,为家庭的经济生活建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规避风险,合理保险,为家庭解决后顾之忧

  利率市场化后,随着利率的波动,家庭在投资过程中所承受的财务风险也增大了,保险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自然成为了家庭理财的首选。家庭在投资理财过程中要防范利率风险,在日常生活中还要防范意外、疾病等不可预测风险,因此保险也是家庭理财的必备工具。通过发挥保险的杠杆效应,投入少量的资金即可弥补风险造成的损失,实现转移风险、获得保障的目的。利用保险的保障功能来管理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各种风险,保证家庭理财计划的顺利进行。此外,保险理财产品不仅具有保障功能,许多理财产品还附带理财功能,能够在保障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保险资金的增值和灵活运用。家庭在投资保险工具时,可兼顾其保障功能与理财功能,根据家庭的风险偏好在整体规划中进行比例调整,确保家庭资金的安全性与收益性。

  参考文献

  [1] 史代敏,宋艳。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5(10)。

  [2] 许崇正。论中国利率市场化[J]。经济学动态,2001(1)。

  [3] 邹红,喻开志。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选择特征分析:基于6个城市家庭的调查数据[J]。工业技术经济,2009(5)。

  [4] 王光伟.中国利率市场化机制的建立及影响[J]。管理世界,2001(2)。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李光斗:奥巴马连任美国总统打破哪些魔咒
  • 王海滨:世界进入经济危机的新阶段
  • 丁志杰:维护美元霸权是美国核心国家利益
  • 陶冬:中国楼市短期看好 中期看淡
  • Kingsley:奥巴马连任是中国经济大利空
  • 朱大鸣:未来十年中国道路走向何方
  • 黄鸣:任志强别把绿建标准主权拱手相让
  • 陈序:奥巴马还需要向外国人证明自己
  • kramer:奥巴马再次当选意味着什么
  • 洪平凡:20国集团的政策方针可能步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