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利率市场化过早全面实行可能会产生六大危害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22日 14:42  《当代金融家》微博

  文/金维虹

  编者提示:过早全面实行利率市场化至少有六大危害:可能危害整个国民经济,并付出沉重代价;在我国政府调控、金融监管难以跟上现实的情况下,将危及较弱的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承受能力;在我国现有情况下必然会导致信贷资金更加分配不均、资源配置更加不合理;会使巨大的自由信贷资金的洪流在高额利润的引导下冲击一个个领域,一个个地区;会出现全民拉贷款,全国拉存款的难堪局面;除增强银行垄断地位外,还会冲击原本脆弱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从某种角度说,利率本身不是大问题,但是如果对利率市场化的决策不当或失误,则可能犹如蚁穴可以溃堤。今天如何放开中国的利率已是一个关乎国家经济命运的大问题。在一些来自国内外方方面面主张我国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急促呼声面前,我们应保持头脑冷静,千万不要陷入利率市场化“早化早好,快化快好,多化多好”的误区。面对我国目前多方面的实际情况,在看到利率市场化有利方面的同时更要重视它所带来的负面作用。说得尖锐一点,过早全面推进利率市场化可能犹如脱缰野马,冲击和干扰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

  具体而言,利率市场化在我国过早全面实行的危害不会少于以下六个方面:

  其一,利率过早全面市场化可能危害整个国民经济,并付出沉重代价。

  过去的30多年,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因为没有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机械地学习西方市场经济的做法,在许多领域的改革出现失利,其教训应认真吸取,例如已经发生的楼市、股市,以及民间借贷的大起大落和兴风作浪,我们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被迫宏观调控、巨额经济损失、社会公众不满甚至信任危机等代价。

  1988年我国进行价格闯关的改革结果出现了抢购风潮、物价飞涨、银行挤兑、经济下滑和失业增高等一系列恶劣状况,使价格闯关的改革被迫停下来,其经验教训极为深刻。

  我国房地产制度改革以来,住房商品化、货币化改革的单一推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严重缺失,导致房地产市场几经大起大落,天价房屋频频出现,政府的调控措施却屡屡落空,暴露出了保障性住房历史欠账问题的严重性。据统计,目前的保障性住房仅能覆盖6%的城镇家庭,供应量还不到住宅市场的1/10,难以满足低收入家庭对住房的庞大需求。中国指数研究院(微博)发布的《2011保障白皮书》报告显示从2001年至2010年间,开发商对经济适用房资金投入规模虽然总量不断扩大,但其投资额度占商品房的比重却明显下降,同时指出从2011年到2015年间,我国将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来填补过去房改十多年来留下的巨大缺口,虽然未见得完全补得 上这个缺口。在房改初期正是由于没有意识到房地产市场化必须和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设同时进行,没有重视住房保障制度是保证住房“商品化”、“货币化”的前提条件。

  我国的股市发展20年来更是扑朔迷离,冲天的牛市让所有股民疯狂,而骤来的熊市又让所有股民掉进了冰窟窿,如2007年到2008年,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股票市值就损失了72.8%,这在全世界也是少有的。股市过山车式的翻转起伏不仅极大损害了投资者即股民的利益,更对经济发展和政府形象造成极坏影响,这个代价小吗?

  我国民间借贷的畸形发展也映射出利率市场化改革过早实行的弊端。民间借贷的洪流之所以阻挡不住,还是因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有资金需求,而金融机构又不能满足。当民间借贷在一些地方变成了一些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的唯一主渠道时,使得民间资本本能地“待价而沽”,也吸引了大量银行信贷资金通过各种方式,直接地、间接地转入了民间借贷市场,使得原本还在可控范围内的贷款利率越来越疯狂地飙升,变成不可控的野马。不仅出现天价的高利率,而且大量涌向虚拟经济领域,或者形成一种资金的恶势力去“炒楼”、“炒大豆”等,甚至越来越多的企业放弃实业,专门做“炒资金”生意。截至2011年年中,中国民间借贷余额已达到3.8万亿元,相当于银行总贷款的7%;民间借贷利率高的达100%,而银行贷款利率只在6%~7%间。当中小企业面对如此之高的利率还不起的时候,资金链断裂,曾经因信誉著称的温州商人“跑路”、“跳楼”的现象便纷纷出现,危机一触即发,局部金融风险初显。这正是银行利率和民间借贷利率利差过大的必然结果。从某种程度上看银行的高利率也是由民间借贷的高利率所带出来的。所以,遏制了民间借贷高利率也可间接抑制银行的高利率。

  上述种种现象都证明了利率市场化的实施应该和经济基础、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同步,一定要认清,利率完全市场化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是经济的完全市场化和经济管理体制的完全市场化,在经济尚未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万万不可盲目地以闯关的心态推行利率的全面市场化。楼灾、股灾的出现就已难承受,且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如果整个经济出现问题,还承受得了吗?代价付得起吗?

  其二,利率过早全面市场化,在我国政府调控、金融监管难以跟上现实的情况下,将危及较弱的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承受能力。

  由于计划体制、行政管理的缺陷,政府会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出现一定的滞后或难以做到随心所欲。如前所述,中国房地产的调控实践表明,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之后的政府调控费力不少,却总难以得到所预想的成效,不仅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更影响到房地产上下游几十个产业的正常发展,还影响了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天价的房价激起了老百姓对政府的多少民怨?过山车式的股市让多少股民损失惨重?赔了大把的钱,这些股民又何尝不怪政府?

  完善、健全、有力的金融监管是利率市场化顺利进行安全的保障。监管的利剑不到,投机的风险就会失控,最终导致企业承受不了高利率而破产倒闭也在所难免,或引发和激化一些社会矛盾也是有可能的。就民间借贷而言,由于这些年没有被有效地监管,其利率上涨失控,导致素有信誉第一美誉的温州信誉扫地。“温州现象”让我们认识到,民间资本脱离实体经济、大量外流、高利贷成风,必然会增加区域性金融风险和经济的系统性风险,所以我们必须引导民间资本沿着正确轨道发展,把地下资金通过政策和法律引导到地上,纳入金融监管的范围,加强金融监管的力度,才能保证利率市场化的顺利进行。在金融监管不利、政府调控局限的情况下过早全面实行利率市场化,将会给经济、政治和社会带来巨大冲击的严重危害,弄得不好产生一定程度的金融风险和经济风险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其三,利率过早全面市场化后在我国现有情况下必然会导致信贷资金更加分配不均、资源配置更加不合理的严重后果。

  从横向分布而言,利率过早市场化会加大信贷资金分配不均和资源配置低下的局面,导致大量低端、微利中小企业,特别是“三农”企业、民营企业更难以得到足够的贷款,不利于这些企业的发展。一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门槛过高,中小企业平日就很难达到贷款标准;另一方面,由于宏观调控的实施,在存款准备金率一再提高的情况下,银行放贷能力下降,自然会抓大放小,以降低风险获得稳定收益,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加严重。据统计,99%的中小企业创造了我国近六成的经济总量,贡献了近一半的财税收入,提供了近八成的就业岗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融资难、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中企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根据银监会发布的《中国银行业运行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第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余额为10.1万亿元,只占企业贷款余额的29.5%,占全部贷款余额的19.1%,虽然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但总体还处于较低水平。假如在这种情况下盲目推行利率的市场化改革,会使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雪上加霜,信贷资金分配不均会更加严重,信贷资金会更流向那些处在垄断地位的国企和高额利润的行业及企业,同时大量的低端、微利中小企业,特别是处于发展期的“三农”企业以及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许多民营企业,面对利率放开后不断攀升的高利率不但难以得到足够的贷款,也承担不起高利率的高成本,使这些企业的发展难以为继。随着信贷资金的流向,物资流、人才流自然也紧随其后,会出现整个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更加不合理和扭曲的严重情况。

  从纵向分布而言,由于发展中国家存在暴利机会和行业,过早全面实行利率市场化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发达国家经过长久发展,各个行业利润分布比较合理、经济运行稳定,很少有企业存在暴利、超额剩余价值的现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实行利率市场化,利率也会趋于合理的均衡水平;然而我国仍处于市场经济发展阶段,资金供需严重不平衡,存在着严重的资金饥饿症,据有关研究报告显示, 2011年我国中小企业的资金缺口占比一直在60%至80%这一较高的比例区间变动, 90%的小企业从银行贷不到款。倘若过早全面实行利率的市场化,必然会使资金流向已经发展成熟的高利行业,而原本得不到资金支持并且处于起步期、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高科技、新能源等行业,就会由于资金缺乏而止步不前,低利润的传统产业也难得到信贷资金,在这种资金分配不均、调控难行的情况下,资源配量自然会更加糟糕,给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带来很大的障碍。

  其四,利率过早全面市场化会使巨大的自由信贷资金的洪流在高额利润的引导下冲击一个个领域,一个个地区。

  若利率开放,就一定会出现信贷资金大量流向高额或超额利润的行业和企业,也会流向高额或超额利润的地区。也就是说前面提到的高利润行业以及全部经济发达地区会得信贷资金的青睐,就会使本来就不合理的经济结构更加不合理,造成一些行业和地区因过多的信贷资金流入而超高发展出现供大于求;相反,一些行业和地区因缺乏信贷资金支持而萎缩出现供不应求,本来就不平衡的东、西部经济更加不平衡,使整个经济出现扭曲的局面,这样必然造成一些行业和地区因缺乏有效地信贷资金支持而削弱或更加落后。

  其五,利率过早全面市场化会出现全民拉贷款,全国拉存款的难堪局面。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就前出现过“存款大战”,各家商业银行为了使存款更多地流入自身的银行除了开展各种营销手段外,更为严重的是大量向存款户送各种礼品、旅游,甚至在正常利息之外送现金,严重搞乱了银行秩序。如果我们完全放开存、贷款利率的上下限,一种可怕的全民拉贷款、全国拉存款的恶性竞争局面一定会出现。因为对银行来说是“存款立行”,存款是立行之本,没有存款银行就不能生存;而对于企业来说,“贷款是命”,由于企业对贷款的高度依赖,离开贷款企业就无法正常生产经营,贷款是企业的命根子。因此,各家商业银行会不惜一切代价向拉来存款和贷款的人输送各种利益,包括直接送现金,一定会引起全社会的参与。虽然存款利率上升会增加银行的成本,但是到时候在利益的驱动下,“存款为王”会使各商业银行想尽一切办法拉存款,“存款大战”的硝烟必然再次燃起,且一发不可收拾。拉存款本来就需有一定的人际关系,而此时的人际关系则更会加重加大,因而全社会参与是免不了的。除一般的人际关系,更加厉害的是权力性人际关系,掌握这些政权的人难免会为本地区、本部门甚至个人的利益以各种方式主动或被动地参与拉存款的队伍之中,这在上述的“存款大战”中就初有显现。与此同时,贷款更成为稀缺且高回报的重要资源,尽管高成本的存款利息会转嫁到贷款利率上去,企业仍然会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去银行拉贷款,因为到那时只有拉到银行贷款企业才有生存的可能,因此发动全民拉贷款自然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其六,利率过早全面市场化除增强银行垄断地位外,还会冲击原本脆弱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在市场经济下,作为货币商品经营者的银行一般是通过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来赢得竞争。但如果利率市场化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全面推行,则会在加大利率风险等市场风险的同时,使全社会资金会像潮水般流向银行,因为高存款利率对存款的企业和个人有极大的吸引力,这会使本来就不发达的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所需资金更加紧缺,处在更不利的地位,竞争不过银行,受到冲击而发展不起来,既不能使不平衡的金融市场走向平衡,壮大弱小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更不能满足企业对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需求。

  这里强调利率市场化的六大危害只是适当放大对这些危害风险的认识,而不是过分夸大风险,旨在引起大家对危害的足够重视,准确预测风险的前提下提早做好防范风险的准备,采取应对措施,对利率政策作出正确的决策。可能实际上的危害要比我们这里分析和预测的要多得多。尤其是在我们目前对利率完全市场化的缺陷和危害尚未高度重视,对如何弥补这些缺陷,如何应对这些危害还没有足够准备的情况下,暂缓利率完全市场化的决策与步伐实为明智之举、利国之举。

  (作者为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投资咨询专业组副主任)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薄谷开来一审被判死缓
  • 体育NBA-保罗拇指手术伤停八周或无缘中国赛
  • 娱乐张伟平指艺谋单方面分手:应给我个说法
  • 财经湖北省地税局证实正制定房产税征收方案
  • 科技360搜索问答被连夜替换为奇虎
  • 博客北洋舰队差点炮轰长崎 目睹隆胸险晕倒
  • 读书文革时期的女流氓(图) 1979小平猛批越南
  • 教育留美生用话剧解密洋高考:另一种应试
  • 育儿违规爽身粉或致中毒 保姆虐婴(图)
  • 健康分辨市面上不同种类盐 咳嗽吃啥好得快
  • 女性紧身胸衣外穿风潮 周迅杨幂复古妆容pk
  • 尚品香氛国度的情欲之水 因爱之名的催情食物
  • 星座哪种面相克夫 测试你会爱错人吗
  • 收藏鉴宝公司黑幕:农民一枚伪金币估价9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