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2日 15:02  《时代金融》

  易 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摘要】文章首先谈到了在当今全球化的金融经济中,银行风险控制的必要性。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主要是针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而言的,文章介绍了每种风险,以及如何有效地控制每种风险。最后,谈到了银行在风险管理过程经常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不足,以及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风险控制机制 信用风险 市场风险 操作风险 风险管理体系

  一、银行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多次出现的金融危机和大银行倒闭事件,世界各国加强了对银行业的风险监管。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也先后发布了一系列银行风险控制和风险监管的指导性文件。近年来,国内监管机构也发布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2002 年9 月)、《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2004 年3 月)、《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2004 年12 月)、《关于加大防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工作力度的通知》(2005 年3 月) 等风险监管规章或规范性文件。风险管理攸关银行体系稳定,影响国家金融安全,关系经济长远发展。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紧迫的任务。

  二、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存在于贷款业务中,贷款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风险面临的最主要的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

  1. 信用风险的回避。它使银行受损失的概率降到零,因而是防范和控制信用风险最彻底的方法。

  2. 信用风险的分散。常见的分散贷款信用风险的做法是规定单一客户授信比例,通常是规定银行对单个客户授信总额不得超过银行资本余额或净额的一定比例。

  3. 信用风险的转嫁。贷款信用风险的非保险转嫁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保证,商业银行以保证贷款的方式发放贷款,可以将贷款风险转嫁给保证人;抵押与质押,即银行要求借款人以其财产或第三人的财产作为抵押物或质物作担保发放贷款;贷款出售与证券化,贷款出售就是银行在贷款二级市场上将贷款本金的回收权出售给对方,同时也将与贷款有关的信用风险转移给对方,贷款证券化同时伴随着贷款的真实销售,贷款信用风险转移给了特设机构。

  4. 信用风险的控制。贷款信用风险的控制措施有:健全审贷分离制度,提高贷款决策水平;推广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提高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加强贷后检查工作,积极清收不良贷款。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即由于市场变量发生变化而导致银行出现巨大损失。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一般可以归结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证券价格风险、商品价格风险四大类。

  这类风险的防控主要通过加强市场研究,关注国内外央行货币政策的动向,金融市场利率、汇率变化的走势,并采用各种避险工具,尽量减少因市场变化引起的损失。

  (三)操作风险

  1. 操作风险的介绍

  包括了法律风险、欺诈风险、技术风险等。引发操作风险的因素主要有四种,分别为内部操作流程、人为因素、系统因素和外部事件。这类风险主要通过内部控制的各种手段,减少道德性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以及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减少技术性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相关规定,操作风险按损失类型可划分为以下七种: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就业政策和工作场所安全性;客户、产品及业务操作风险;实体资产损坏;业务中断和系统失败;执行、交割及流程管理风险。

  2.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管理

  各国商业银行和各监管当局都日益重视对操作风险的管理和监管。2003年2月,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操作风险管理和监管的稳健做法》,将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和监管概括出10项原则。

  2004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将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监管的范畴。2006年10月,巴塞尔委员会修订后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专门为“操作风险的监管”新增一条原则,同时还制定了评估该条原则执行情况的8 条必要标准和1 条附加标准。2005 年3 月,中国银监会出台了《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对加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提出了13条要求。2007年5月,中国银监会又发布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该指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三、健全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启示

  (一)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

  风险管理需三道防线,而这三道防线各自由银行的经营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内控合规和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三个部门在风险防控上存在着交集,需要各司其职、明确分工,以提高风险管理效率。此外,各部门的相互制约应当适度,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需要计成本,讲效率。但是,银行往往存在着成本过高、效率低下的问题:银行风险部门往往是一人做业务,二人管风险;风险管理部门层级过多,造成决策链条过长;风险管理部门设置太细,造成相同的检查重复进行,经营部门往往不堪重负。

  (二)在风险管理中,应减少过多的重复监督、重复检查

  其主要表现在两个环节:

  1. 内控合规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和风险管理部门对经营项目风险管理的监督之间可能出现的重叠和交叉。

  2. 出现在内控合规部门和内部审计之间。

  内控合规部门和内部审计的区别主要有两点:其监督对象不尽相同,前者主要监督经营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而后者是在上述两部门以外,再加上内控合规部门;其检查范围的大小不同,前者检查的个体数量很大,而后者则是抽样、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但比前者检查的范围要大。

  当然,这不仅造成内控资源的浪费、风险管理成本的猛增,还会引起经营管理人员的不满和抱怨,因为它需要接受多重检查。

  参考文献

  [1] 冯敬红,孙丽. 增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思考.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7)。

  [2] 刘晓勇.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机制研究. 金融研究,2006 (7)。

  [3] 李高芬. 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金融与经济,2006 (2)。

  [4] 沈炳熙. 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及其职责. 中国货币市场,2011(7)。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