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求生
文/本刊记者 刘立新
编者提示:联盟成员银行的合作应致力于超越“1+1=2”的局面,取得“1+1>2”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对现有银行格局形成一些冲击或真正的影响。
“‘带头老大哥’民生银行从战略层面上发起这个亚洲金融合作联盟,首要目标可能是扩大业务规模,然后是发挥合力、扩大话语权、市场影响力以及政策对话能力。”中国工商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高级经理何崇阳在接受《当代金融家》记者采访时直言。
作为资深银行分析人士,何崇阳对亚洲金融合作联盟有着独到的分析视角。在他看来,中小金融机构上有大(银行),下有小(银行),旁有新(新兴金融机构),面对复杂宏观形势、变幻金融政策、日增竞争压力,寻求合作、成立合作联盟是中小银行的因势之举。
困境中突围
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用“抱团发展、创造多赢、共同超越”来概括亚洲金融合作联盟的宗旨,“抱团发展”,一方面是中国市场经济深化的客观要求,共同抵御由利率市场化、激烈竞争所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也是银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身要求。只有抱团发展,才能创造一个全新的局面,才能在大风大浪面前应对各种各样的挑战。
对于“各种各样的挑战”,何崇阳认为无非是中小银行面临的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环境。
首先,中小银行的生存无法摆脱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未来经济金融形势难定,欧债危机影响难说会在可以预期的时间内消退,惠誉评级公司又扬言调低美国信用评级,国际形势可以说是“多事之秋”“阴霾密布”。
其次,国内经济转型进程推进艰难,上半年通胀困扰形势稍有好转,平稳增长又在面临考验。此外,近两年来,中小银行在跨区扩大经营方面的步伐几近停滞,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并获取区域、业务、盈利的多元化优势,是多数中小银行面临的共同问题。而中小银行要想做大做强,更不可回避提升风险管控层次、客户服务能力、信息技术水平以及更高的战略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的挑战和压力。
无疑,联盟是中小银行在困境中求突围、逆境求生的“良方”。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银行业生态或将大调整的前景。目前,银行经营环境复杂,尽管《巴塞尔协议III》在中国落地的时间延至2013年,但社会上声讨银行“暴利”的声音仍不绝于耳,呼吁降低银行业准入门槛者有之,倡导加快民间资本进入者有之,且有不断增高之势。存贷比等传统监管指标已趋紧绷,新的资本约束压力陡然而至。
“在这种情势下,以大型央企财务公司为代表的多方机构积极谋划,意图涉足银行业市场。银行业市场的新晋者或许会拼力一搏,采取各种手段以求得分羹一杯以立足市场,未来中小银行竞争压力有增无减。”何崇阳预计。
要避免“搭空架子”
“通过合作,产生更多的思想火花,并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董文标说。他用“共同超越”四字表达其对联盟的诸多期冀—亚洲金融合作联盟的“共同超越”:
第一,联盟成员可以通过建立一个共同风险基金,使成员之间都感觉到后边有一座“泰山”,很安全很可靠;第二,通过成员间共享柜台,疏通彼此的渠道,将使业务更流畅、更完美;第三,在联盟间建立共享信息平台,使成员银行及时掌握更多信息、了解更多情况,帮助成员银行在投资和决策时更准确、更少犯错误;第四,科技水平是现代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联盟将着力通过建立共同的科技平台,来共同实现科技兴行的目标愿景。
事实上,对“多赢”的憧憬不仅体现在董文标的数次公开演讲中,也是成员银行在谈起亚洲金融联盟时共同提到的愿景。
不过,“多赢”的点究竟在哪里?联盟是否能最终不负所望地发挥明显作用?对此,联盟在成立大会及其后的委员代表会议上没有进一步阐释,关注联盟的各方至今也未寻得答案。
在何祟阳看来,在中国,银行家通常都有一种政治情怀。亚洲金融联盟,如果议事规则公正高效、责权界定清晰明确、合作多于冲突,就会由“松散型组织”向“紧密型组织”过渡,发挥较大的实质作用;否则,可能就由“松散型组织”转为一个中小银行间的“发展论坛”,合作将趋向于务虚、止步于探讨性。
如果合作联盟银行成员之间无刚性合作约束,只提合作、责任与贡献,缺乏明确的合作收益预期的话,联盟的成效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打折扣。
“观察联盟的初期运转情况,应该说还是停留在‘松散型组织’层面。” 何祟阳判断。
他的想法是,联盟成员银行的合作应致力于超越“1+1=2”的局面,取得“1+1>2”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对现有银行格局形成一些冲击或真正的影响。在风险基金的成立、打通柜台、建立共享的信息平台、建立共同的科技平台等方面,要避免“搭空架子”,让联盟真正发挥作用。
公开信息显示,民生银行等发起建立联盟的灵感来自于欧盟的启发。一个有趣的对比是,欧盟的体制是货币政策统一,但财政政策独立(财政政策的独立,背后象征着国家主权的独立);亚洲金融合作联盟若实现“管理和咨询研究”等方面的合作,则相当于欧盟的货币政策统一,但是,由于各家中小银行的客户资源、核心技术、柜面资源是各家银行实打实的“家底”“财富”以及竞争优势的体现,这方面的统一还有赖于各家中小银行背后主权的统一,也即银行股东利益的统一,这相当于欧盟的财政政策。
从这个角度说,亚洲金融合作联盟能够实现真正合作的历程还会比较漫长。
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如今,利率市场化是金融市场上最热门的话题。对于中国的银行业而言,利率市场化无疑是一次“大考”。
从世界各国利率市场化历史来看,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伊始,银行利差即银行的净利息收益率(NIM,Net Interest Margin),它反映了银行综合运用生息资产和计息负债获取利差收入的能力,则会有收窄趋势,会对中小银行的传统赢利模式产生较大冲击。
可以想见,中国在实现完全的利率市场化之后,中小银行存款利率可能出现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或超过大型银行。在赢利保持可持续增长的假设前提下,存款资金成本的上升将倒逼中小银行提高贷款收益率,由此将迫使中小银行寻找更高收益率的资产运用项目,然而,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更高的风险敞口要求中小银行具备更高的风险防控水平。
何崇阳提醒,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后,更高的风险防范要求也对中小银行提出了另外一项重要挑战。
在应对利率市场化这一层面上,他认为,发展阶段接近、市场竞争压力感受雷同、主要风险特征相似的中小银行通过成立一个联盟,至少可以获取一个风险防范互为借鉴、成功经验互相比照的平台,对于中小银行迎接、化解利率市场化以后的风险防范也会起到良好效用。
其实,联盟前景好也罢,不明也罢,如今,至少让何崇阳感到欣慰的是,联盟有一个看点就是服务中小企业,一则顺应国家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宏观政策;二则符合联盟成员银行较为专注为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经营定位;三则满足银行服务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导向,实现了政府政策、银行经营与实体经济发展三方面统一。
作为发起行之一的民生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已走在了国内银行业前列,其他联盟成员银行,也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如果这些银行能够有效、深入地相互借鉴和分享服务小微企业的经验,少走弯路、互相促进,也可以走出一条自己的路,走出一条有别于大型银行以及非联盟成员银行的特色化发展新路。
(文中被访者观点仅为个人观点,与所在机构无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