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银行业利润过高为哪般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4日 16:06  《金融博览》

  ■ 黄 隽

  2003年至今,中国银行业利润水平不断走高,但直到最近才引起关注。这是因为,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发展,企业和个人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以后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在国家对经济全面刺激的情况下,中国实体经济部门的总体经营状况还不错。大家都有钱可赚,也就相安无事。从2011年开始,在欧美国家金融危机持续和国内宏观调控政策收紧的双重影响下,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受到了较大冲击,经营困难,利润大幅度收窄。同时物价快速上涨,负利率现象严重,居民购买力不断下降。在贷款难、贷款贵等导致大量中小企业倒闭和跑路等问题爆发的同时,银行却利用紧缩的货币政策,在信贷额度短缺的情况下,直接或变相提高贷款利率,增加各种费用的收取。银行赚得盆满钵盈,利润不断创出新高。实体经济一片惨淡,与亮丽的银行利润形成了冰火两重天的巨大反差。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家坦言“银行利润高得不好意思说”,社会舆论对银行高利润强烈的质疑和不满就自然爆发了。

  银行利润的三大决定因素

  中国银行业利润的高低主要有三大决定因素在起作用。

  一是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多年保持在8%以上。2008年,中国人均GDP跨过3000美元大关,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意味着居民消费从温饱型向享受型转变。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 D P 突破3000 美元并继续向上攀升时,人们对财富管理等金融需求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再加上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外贸的突飞猛进和2009 年政府对经济的强刺激,导致货币发行量大增。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和个人,收入都大幅度增长。而处于改革中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人们对未来信心不足,导致储蓄率一直保持在高位。这些都为经营货币的银行提供了非常好的外部资源环境。

  二是国家对银行业的严格管制使银行业能够享受到政策红利。这些年,虽然几大国有控股银行的市场集中度有所下降,但是和经济发展速度所带来的银行业务量的激增相比,存在着很大的缺口。同时,国家长期以来将存款利率严格管制在较低的水平、对贷款利率浮动的大幅度放开、银行准入门槛太高等都使银行处于政策的保护中,便于银行获得更多利润。

  三是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向非利息业务的转型。2003 年开始的四大国有银行的改革,通过股份制改造、引入海外战略投资者和上市,财政核销和市场化处置了银行2 万多亿元的不良资产,使银行卸掉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建立起崭新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银行的市场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伴随着财富的快速增长,全社会的理财意识在不断地加强。中国商业银行借鉴发达银行发展的经验,开始了由依赖存贷款利差的传统业务向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并重的业务转型,贴近客户需求,不断开发以收费为基础的新兴产品和服务,例如理财、资产管理和网上银行等,非利息收入不断增长。

  客观评价银行的利润

  在商业银行理论中,有这样一个公理:0< 利率< 平均利润率,这里的平均利润率指的是实体经济的平均利润率。从这个公理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商业银行应该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市场定位。如果银行的利率大于实体经济的平均利润率,大家就都会把钱存在银行变成食利者,没有人愿意去投资实体经济,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会出现问题。

  银行经营模式与实体经济完全不同,作为金融中介,主要收入来源于存贷款利差。就资金利润率来说,以目前的1 年期基准利率为例,存款利率是3.5%,贷款利率是6.56%,银行的利差收入为3.06%,这是毛利收入,银行最后得到的净利润还需要扣除工资、房租、固定资产折旧等一系列的费用,一般来说,银行的资金利润率在1% 上下。和其他行业相比,银行的资金利润率处于较低的水平。但是为什么所有人都认为银行很有钱,而且确实银行的利润高呢?这是因为银行的营运模式中一个最关键的特点是靠巨额的资产规模经营。

  早在16 ~ 17 世纪,当时的近代银行主要为政府和封建贵族服务,因为规模较小,所以只有采用高利贷才能够覆盖住成本。18 世纪60 年代,从英国开始了以蒸汽机、纺纱机等为内容的第一次产业革命,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企业规模也不断扩大。在这种背景下,商业银行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由小作坊、高利贷式的近代银行转变为顺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股份制的现代银行。股份制银行迅速扩大了资金规模,同时分散了风险。银行有了规模,就有了降低贷款利率的可能性,才能为社会化的大生产和实体经济服务,才有了生存的可能。

  银行总体利润高,是因为银行运作的资金规模比一般的工业企业大很多。一个1000 人的工业企业运转的资金可能是5000 万元,如果资金利润率只有1% 左右,做实业的人基本会放弃。对于一家银行来说,5000 万元的资金规模太小,贷款利率就降不下来,银行也就无法生存。而一家30 人的银行可以运作上百亿元的资金,工业企业与银行的运营模式完全不同。这就是为什么银行的资金利润率低,但是人均利润高的原因这也就是为什么银行拼命竞争存款、上规模的原因。因为规模是银行的生命线。

  因此,采用人均利润指标将工业企业和银行业相比是不合适的。银行业属于典型的资本、知识密集型行业,这和大多数以劳动、技术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工业企业的运作模式有着本质区别。银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比工业要高很多,两者并不具有可比性。

  银行经营的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负债经营,也就是在用别人的钱赚钱,主要是用存款人的钱赚取利润。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8%。可以看出银行的资本要求远远低于一般行业,银行是用别人的钱在赚钱,所以R O E(资本利润率)水平一般较高。我们看到2011 年中国商业银行的R O E 水平为20.4%,即银行每投入100 元的自有资金(资本金)所能赚的利润为20.4 元,这个水平远远高于一般行业。其实无需测算哪个行业的平均ROE 的高低,单单从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都想方设法地想挤入银行业这一现象,哪个行业最赚钱,自然不言而喻。

  谁应该主导银行的定价权?

  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是企业,定价权应该由银行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自行确定。但是,中国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一方面,大型商业银行国有控股的情况较为普遍。在过去很多年中,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金和外汇储备补充商业银行的资本金、核销呆坏账。在很多老百姓的观念中,认为银行是国家的,理应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但是实际上,改革后的商业银行利益已经多元化了,既有国有成分,也有外资和社会公众的股份。作为市场的利益体之一,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天性,银行要为股东的投资回报负责,不能要求银行必须提供低价或免费的服务。

  另一方面,目前银行业处于相对垄断的市场地位。长期以来,政府对银行业实施严格的控制,银行业的准入门槛很高,拿到银行的牌照非常难,造成了银行业相对垄断的市场环境。只要拿到银行的牌照,挣钱就很容易,银行业主要挣的是存贷款之间的差价,技术含量不高。在这种相对垄断的政府政策保护的情况下,如果完全让银行自行定价,市场的话语权掌握在银行手中,消费者没有更多的选择,难以维护自身的权益,只能被动无奈地接受。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完全由银行自行定价会大大降低消费者剩余,这同样不公平。

  此外,完全由国家定价不可取。最近有政协委员提出,取消商业银行的收费自主定价权,定价权由相关政府部门制定。但是,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 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商业银行根据投入的成本和市场供求自行定价,有利于鼓励商业银行自主研发和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完全由政府定价等于又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了,会严重阻碍中国银行业的发展。

  因此,在现阶段,仍应坚持政府和银行定价相结合的原则,等市场竞争和政府监管等条件成熟后,再逐步过渡到完全由银行自行定价。(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