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招行前狼后虎三大危机压顶 马蔚华倍感焦灼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6日 05:16  理财周报

  危机1,“利率市场化进展缓慢;危机2,移植性创新瓶颈;危机3,一年后诸多变数

  理财周报记者 钟辉/文

  “从去年年底以来,大会小会上,马行长讲得最多的就是‘危机感’”。招商银行(微博)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这种压力早有渊源。

  深圳蛇口招银大学,每年的7月左右,招商银行都会召集各分行行长在此开年中会议。从2009年起,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要求各分行行长不必汇报业绩,直接说问题和障碍,讲完后几个行长、副行长随即点评,各分行行长均表示“压力山大”。

  今年7月,马蔚华将在这里主持最后一年的年中会议。2013年6月,64岁的马蔚华任期将满或退休。13年,招行的每一个决策都与马蔚华密不可分。不过,高速运转后的招行,在迈进25岁门槛时,步履已显蹒跚。

  继5年前推出“危机报告”后,招商银行近期再次推出危机报告《那些追赶我们的银行》。

  马蔚华说“要有危机感,危机感不是耸人听闻,而是现实”。

  除了央视3·15曝光招行员工泄露客户信息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外,事实上,把招行推向风口浪尖上的危机来自招行内部。

  此时的招商银行正遭受前后夹击,对手都很强大。

  最后一年,马蔚华显焦虑

  2009年招行施行“二次转型”,以作为化解危机的对策,马蔚华称之为“生死存亡的时刻”。

  现在看来,二次转型的效果并不理想,招行的危机感更为严重。而马蔚华更为关心的小企业贷款和综合金融平台也遭遇瓶颈。

  “过去,我们着力拓展中小企业业务,现在,我把中字也拿掉了,因为上亿元规模的企业也可以叫做中,我们现在更强调会为小微企业服务。”马蔚华在刚刚过去的两会中表示。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马蔚华的10个提案中关于小企业贷款的就有4个,其中着重强调“贷款+PE”的小企业融资的新模式。这是马蔚华最近想得最多的问题。

  马蔚华的建议主要有两个,一是允许银行向创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或取得认股期权,从而分享创业企业成长成果,提高资本回报率;二是允许银行投资于VC/PE或向VC/PE发放贷款,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

  但是上述马蔚华的两个建议并不被同业者看好。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前者受政策限制目前尚不能施行,后者可以试点但并不是银行未来的主要业务。

  郭田勇(微博)也表“贷款+PE是一种不错的控制风险的方法,可以利用PE筛选项目的优势,提升贷款对象的中小企业资质,降低项目风险。但这只是一种辅助手法,不能成为小企业融资的主流。”

  除此之外,招行另一个动作,是试图通过建立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化解危机感。招商基金、西藏信托已是招行子公司,收购招商信诺保险只待监管批准,马蔚华更是亲任招商基金和招商信诺董事长,招行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愈加完善。

  与综合金融平台相关的,还有在此平台上的营销能力。 “银行竞争加剧,招行将会转向中国平安(微博)的风格,强调通过营销拓展客户和业务。”有分析师向理财周报记者如是表示。

  大股东的压力

  让招商银行喘息加剧的,还有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其中以近年以小微企业业务发展迅猛的民生银行的追赶最为紧迫。

  2011年9月最新数据显示,招行净资产收益率为18.45%,民生则为17.45%,仅相差1个百分点。三年前,这一差距为8.06个百分点,而且招行净资产收益率从26.51%一路下降,民生则从14.63%一路上升。

  股东最关心的指标一路下跌,无疑加重招行的危机感。追溯过往,马蔚华也坦言,强烈的危机感来自于2009年上半年的业绩。这是招行自2002年以来最差的一份中报,实现净利润82.62亿,同比下降37.62%;2009年全年,招行实现净利润182.35亿,同比下降13.48%,而民生银行2009年净利润却大增53.51%。此后,招行的净利润增长率一直低于民生。

  对于招行业绩和盈利能力的突然下降,深圳某券商分析师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2008年收购永隆银行,该行ROE其实是拖招行后腿的;二是2008年金融危机;三是行业竞争加剧,资产规模到了一定程度,增长速度自然会慢下来,客户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遇到瓶颈。

  相对其他银行而言,招行的负债结构中活期存款占比较大,2010年底招行活期存款为108万亿,占总存款的56.87%,比2008年的51.24%增加5.63个百分点。“大量的活期存款使得招行对利率敏感度比较高,另外招行零售贷款比较多,当时很多房贷按揭都是打七折,对公主要做大客户,整体而言招行的贷款定价能力也比较弱,这些都是招行的零售业务战略导致的。”上述深圳某券商分析师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

  招行零售银行部相关人士也承认零售模式的困境:“活期存款的利息成本随着经济周期变化较小,在经济危机之前不断加息的紧缩货币政策下,我们利润十分喜人,金融危机后就恰好相反。”

  招商局的压力不仅来自招行业绩和盈利能力增长疲软,还有再融资的举步不前。马蔚华表示,二次转型的直接驱动来自大股东、股市、银监会和外部融资约束的压力。随着监管对资本充足的要求提高,股东资本补充乏力,招行必须另辟蹊径,通过提升管理来节约资本。

  在2010年200亿完成配股后不到一年,2011年招行再次推出配股方案。大股东推动招行以节约资本为主旨的二次转型,是为了省钱,但招行伸手向股东要钱的频率却越发频繁,大股东招商局集团的压力越发强烈。

  招行原计划去年完成的350亿配股方案,尽管国资委已批准大股东认购,但目前尚未得到监管的最后批准。

  “招行的融资方案都采用配股而不是增发,除了市场因素之外,其实就是招商局在向招行施压,如果大股东有钱的话自然会首先考虑增发。”东海证券某分析师表示。

  危机1:利率市场化进展缓慢

  招行发展零售业务以来,虽然成绩不错,但也充分感受到“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中间业务发展得很快,但大家总觉得还是搞批发贷款来得快,批发贷款当然来得快,人来得少,也很成熟,做零售业务则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还有很多制度、观念上的制约。”马蔚华表示。

  “在利率市场化之前,受利差保护的传统业务利润还是十分丰厚的,银行做零售的动力就小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进入降息周期,招行的零售业务优势就没那么明显了。”东方证券分析师金鳞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

  郭田勇则表示:“尽管招行的理财产品等零售业务也可以反向促进利率市场化,但利率市场化并不意味着利差一定降低,这是两个概念。只要资金刚性需求在,利差就不会降低。”

  危机2:移植性创新瓶颈

  产品创新曾是招行的代名词,一卡通、一网通、信用卡、金葵花理财等优势明显。但是,近年产品创新的频率越来越低。

  “招行当初的优势是通过一卡通、信用卡等产品驱动建立起来的。那个时候,国外的很多银行产品都成型了,照搬过来就行了,他们的信用卡就是借鉴台湾的,整个团队都是从台湾挖过来的。”深圳某券商分析师透露。

  “开始你搞的时候可能是蓝海,大家都搞的时候就是红海。有些产品推出后可能有一两年的优势,可是现在一两个月都保不住了,你前脚推出,后脚别人就跟上了。”马蔚华习惯用“世界是平的”理论来解释招行产品创新的瓶颈。

  有银行业知情人士透露,“招行前些年惯用的移植性创新遇到了瓶颈,创新点都被做了,再往下就越来越难了。尽管同城通兑、综合理财平台这些也做得不错,但还没有形成一卡通、一网通那么大的优势,效果还是不明显。”

  “客户认为招商银行经常有许多创新的东西,所以更期待你有更多创新的产品。这些都是我们的责任和动力,也是压力。”马蔚华这样解释。

  危机3:一年后诸多变数

  招行本届管理层从2010年6月开始,任期为3年,2013年6月将再次换届。届时,64岁的马蔚华将会退休。

  “其实在2010年换届的时候,马蔚华想与董事长秦晓一起退的,但在大股东招商局集团的挽留下,马蔚华又留了一届。由于年龄问题,明年马蔚华肯定会退了。” 深圳某券商分析师表示。

  马蔚华并没有向理财周报记者否认:“我个人不好说这个,到时看公告吧。”

  尽管马蔚华没有持有招行股权,但马蔚华的离开,对招行影响不可估量。招行内部人士也表示:“我们根本就没有想过没有马行长该是什么境况。”不过,中信建投某分析师认为,马蔚华离开对招行实际影响应该不大,“但他是招行的旗帜,马蔚华走了招行这杆旗帜就没了。”

  马蔚华卸任之后,将由张光华接任招行行长,这已经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了。“张光华是原广发银行的行长,是对公业务出身的,为人低调,目前还不知道他的管理理念是什么。”深圳某券商分析师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理财周报记者注意到,招行的六位副行长中,只有张光华与马蔚华一样,均在招行董事会、管理层以及永隆银行任职。目前,张光华在招行分管投资业务、人力资源和办公室等工作。

  “不管是张光华接任,还是大股东直接空降行长,马蔚华退休之后,招商局集团的思路如何,新任行长的理念怎样,这些都让招行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上述分析师表示。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