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平台贷属于天才式发明 贷款回归商业化才能化解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15日 02:21  证券时报网

  日前有消息称,银行监管部门正在研究有条件允许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延期偿还。据称,未来3年内将有35%的平台集中到期,在偿还高峰到来之前允许有条件延期,有助于暂时缓解贷款风险。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监测,此事引起媒体广泛关注,成为五大门户网站的财经频道周二早间头条的共同选择。

  平台贷款在我国存在了较长时间,但真正开始大规模积累是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后。由于应对危机的任务紧迫,加上贷款没有额度管理,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得以充分释放,随之而来的是平台贷款快速增长。

  从2010年开始,中央政府和各个职能部门就开始关注平台贷款的风险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着力化解存量贷款的风险,此次有条件展期可归入此类;二是尽量控制增量平台贷款的产生。目前来看,这两个方面的工作都有明显进展。增量方面,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透露的消息,融资平台规模膨胀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银行对平台公司的管理加强,机关事业单位的违规担保承诺行为基本得到遏制。

  存量贷款风险化解是工作的重点,成效同样可观。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末,全国共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超过10000家,平台贷款余额9.1万亿元。其中,已退出平台、纳入一般公司类贷款管理贷款余额近3万亿元;其余仍按平台贷款管理的余额约6万亿元。平台贷款的抵质押担保整改率已达65%,这意味着至少有超过65%的平台贷款是安全的。

  相关部门工作重点与外界的担忧多有重合,比如落实贷款的还款来源、追加抵押物、增提拨备等等。担忧地方政府的还款能力有一定道理,但如果考虑中央地方两级政府的财力水平、资产状况,财政仍然具有可持续性,总的债务水平还远未到全面爆发风险的程度。

  不得不承认,从金融创新的角度来说,平台贷款属于“天才”式的发明。金融创新往往是应对管制或者限制的产物,平台贷款也是在重重限制之下发生的。这些限制包括地方政府没有自主举债的权力、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等。

  银行的风险管控当然也存在明显的漏洞,不过这应该不是问题的核心。银行之所以对平台贷款客户趋之若鹜,根本原因还是看重各级政府或明或暗的担保,而且政府的层级越高,担保的效力越强。担保的效力来源于政府对大量生产要素的掌控,政府对贷款的担保不是凭空而来。作为追求利润的企业,银行的热情不难理解。

  所以,要想彻底切断平台贷款产生的根源,还需要从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和完善预算管理体制的角度下功夫。在化解存量平台贷款的过程中,很重要的内容是将贷款回归商业化,与政府的隐形担保脱钩。

  地方政府热衷于平台贷款,根本的原因还是缺钱,要想让其不打银行贷款的主意,则需要赋予地方政府从其他渠道融资的权力,允许自主发债可以作为一种选择。在金融危机较为严重期间,中央政策曾代替地方政府发债。从今年开始,又在部分地区试点自主发债,这些都是有益的尝试。当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不可低估,对于发债额度和发债条件进行管理仍有必要。

  (作者系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观察员)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