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2月13日电题(王涛、郑钧天)日前,部分银行出现停办存折的消息引发关注。当一些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开始出现改变的时候,一本已经渐渐被大家遗忘的“存折”的命运却再度挑动公众的神经。
分析人士认为,公众真正关心的并不只是能否办理一本小小的存折,而是在和银行面对面的时候还有没有可以选择的余地。尤其是在当前社会热议“银行暴利”的背景下,存折停办风波再度凸显银行的“霸权地位”。同时,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折射出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的时候,惯于以“我”为主、仅图自己方便的陋习仍根深蒂固。
各地现停办风波 存折渐行渐远
银行停办存折欲以卡代折,引发诸多消费者的强烈不满,使用存折不仅不用支付年费,对储户的账户收支、存取时间地点也都有直观而详细的记录,一目了然。而现在“以卡代折”无形中逼迫消费者“选择”了收费项目,产生了一定的额外费用。
记者在走访上海各大银行网点时发现,虽有个别的大银行已经停办活期存款存折,但绝大部分银行其实仍然可以办理,只不过并未“明确告知”,甚至消极回避,并且工作人员会极力推荐客户办理银行卡来替代存折,从而导致存折出现“貌似停办”的局面,但如果客户坚持要求使用存折,则仍然可以办理。
不过,大部分银行虽未停办存折,但存折的使用已经不再是往日的“免费午餐”。记者在工行、建行等银行网点了解到,办理存折可以免费,但是要求日均存款余额达到500元以上,否则将收取小额账户管理费,卡和折不能关联,是两个独立的账户。中行虽然可以进行卡折关联业务,但是此时存折只能作为非结算账户,附属于卡。
“现在不可以办存折了,具体时间不清楚,但很早就取消了,只能办卡。不过,已有的存折仍可以继续使用。”位于上海肇嘉浜路的一家银行网点工作人员表示。
正在该行等待办理业务的59岁的向女士表示,单位当时发的是卡折关联,但自己倾向于使用存折,既安全又方便,账户记录也一目了然,即使多排点队也无所谓。
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微博)等一些股份制银行在这方面则显得更为灵活。比如,浦发银行仍可以办理有卡有存折的结算账户,并且没有小额管理费,也无工本费,银行卡则只要求每年刷卡消费一次,即可免年费。
停办存折被指忽略百姓选择权
携带灵活,办理业务效率高、消费方便、功能可覆盖存折、环保……银行有众多的理由和动力来鼓励客户更多地使用银行卡而不是纸质存折。然而,老百姓似乎对此并不买账。
难道储户不愿意在银行网点减少排队时间吗?难道储户不愿意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便利吗?事实上,纵有千百条“美好的心愿”,银行作为与百姓生活千丝万缕的服务行业,其行为方式不能只图自己方便,还应顾及老百姓的感受。
“如果银行非要用卡换折,那也只能换成卡,毕竟大银行网点多,更方便。”在一家银行办理业务的75岁的陈先生无奈地表示,自己上了年纪,学习能力也差了,不会使用银行卡也不想去学,而且银行卡还要缴纳年费。
实际上,手持存折到银行办理业务的往往都是年龄偏大、对使用银行卡和电子商务等较为陌生的中老年客户。在越来越多令人眼花缭乱的银行新业务面前,他们只能一次次地“被接受”。
相比以往办理存折不存在工本费、年费等的好处,如今,即使没有停办存折的银行,也是通过对存折的使用收取一定的小额账户管理费的形式,客观上提高了使用存折的代价;而银行卡的使用则需要缴纳一定的工本费、年费,并且使用一些具有可选择性的增值服务时也要付费。
银行如此以“有偿”代“免费”,老百姓难免会有被“绑架”之嫌。
“部分银行停办存折,其实取消的并不只是存折,取消的是老百姓的选择权。”正在银行等待办理业务的黄小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她表示,虽然自己喜欢用卡,没有存折,但并不赞同银行停办活期存款的存折。老百姓的需求是多方面的,银行在将眼光放到那些大客户、方便的客户的同时,也不应该忽略一小部分有存折需求客户的利益。
存折还有市场吗?
在科技手段日益进步的今天,显然纸质存折已经越来越“小众”,甚至很多“90后”压根就从未拥有过这样一张银行最为传统的纸质凭证。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戴国强认为,从银行存款工具的材质演变来看,目前银行卡、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渠道变得更为丰富和强大;从安全性角度来看,银行卡等电子化工具确实要优于纸质存折;从环保角度而言,电子化是银行业的趋势;从银行业务处理和服务效率的角度来看,银行卡的效率也非存折可比;从成本角度来看,大面积铺开银行卡的使用的确可以缓解银行柜面的压力,降低银行成本。
“从长远趋势来看,存折趋于消失是不可避免的。”戴国强认为,但是无论是社会部分人群的适应能力还是使用习惯,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取消存折并不能急于求成。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单纯从实用便利的角度来看,存折的一些功能,银行卡完全都可以实现,比如打流水、买理财、转定期等等,其实银行卡的功能已经对存折实现了全覆盖,而且无论是在提升银行服务效率、缓解实体网点排队压力等方面,有着存折无法比拟的优势。
“其实停办存折是个伪命题。就好像你究竟是选择花一块钱坐‘牛车’,还是愿意多掏点钱坐汽车。老百姓关心的并不是牛车本身,而是可以选择的权利,尽管往往大多数人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但老百姓需要这种尊重。”该人士表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