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行理财产品假创新真揽储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9日 15:27  新华08网

  新华08网北京11月29日电 被视为影子银行体系重要组成的银行理财产品,在迅猛发展过程中,一些假创新、实为绕开监管的操作手法层出不穷。业内人士认为,这其中暗藏了大量风险,一旦风险爆发或将累及银行自身。

  当前理财产品绕开监管的手法大致可分为几种类型:一是伪结构性设计。随着今年三季度以来银行存款压力增大,结构性理财产品已成为部分银行变相吸收存款的工具,这被业内人士称为伪结构。比如有的设计了不可能达到的触发条件,或者设计了100%能达到的触发条件,结构设计成为摆设,到期获得收益率没有悬念。

  不管结构性理财产品业绩表现如何,均可为银行带来大量结构性存款。中国银行(微博)今年9月末交易性金融负债余额达到6125.9亿元,较年初大增183.77%,主要原因是结构性存款大增。

  二是通过资产池操作。有的银行将大量理财产品资金组成了巨大的资金池,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直接入池进行统一投资、运作、管理。由于理财产品资金入池后与其他理财产品的资金混在一起进行投资,因此外人很难知晓入池的理财产品资金究竟具体如何运作,也无法得知银行是否按照收益和风险匹配的原则分配收益。

  三是自营、代客理财混为一谈。为了规避银信合作的限制,部分银行甚至动用自营资金投资信托计划,然后再转让给理财产品,并且运作规模巨大。今年6月末,某上市银行应收款项类投资项下的资金信托计划规模超过500亿元,购买的资金信托计划主要为信托贷款。

  无论是哪种形式,都脱离不了高息揽储的本质,实为银行迫于存贷比压力的揽储需要,但这其中的风险值得警惕。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