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行资产质量普升 资本金压力仍凸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30日 02:36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印峥嵘 发自上海

  截至本周二发布年报的8家上市银行显示,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均实现“双降”,银行的资产质量普遍有所提升,抵御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不过根据银监会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仍有深发展和华夏银行尚未达标,而民生银行则徘徊在达标线边缘,说明上述三家银行对补充资本金的要求迫切。

  不良贷款双降

  《每日经济新闻》调查发现,从已经发布年报的8家银行数据看,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均实现“双降”,其中中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连续8年双降,显示银行的资产质量普遍有所提升,抵御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据统计,已公布年报的银行中,农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居高,不过下降趋势显著。截至2010年末高达1004.05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98.36亿元;不良贷款率2.03%,下降0.88个百分点,较2008年4.32%的不良率降幅过半。

  紧随其后的华夏银行、建行和中行不良贷款率分别是1.18%、1.14%和1.10%,不良贷款余额分别是62.54亿元、647.12亿元和624.70亿元,较2009年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除此以外,民生银行、深发展、兴业和浦发4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低于1%,分别是0.69%、0.58%和0.42%和0.51%。

  其中兴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高达325.51%,较期初上升70.58个百分点,抵御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末,国内银行业资产总额达到94.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7%;不良贷款余额4293.0亿元,比上年末减少680.3亿元;不良率1.14%,比上年末下降0.4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达到218.3%,比上年末上升63.3个百分点。

  资本充足率压力仍然凸显

  记者调查发现,2010年部分大行通过发行可转债、配股等方式及时补充资本金,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指标显著上升,使得融资计划受挫的银行再融资需求愈发迫切。

  据悉,建设银行完成A+H配股后,募集资金净额611.59亿元全部用于补充资本,使该行2010年末的资本充足率大涨380.98个百分点至12.68%,核心资本充足率高达10.40%。

  此外,中行、兴业银行、农行和深发展的资本充足率分别是12.58%、11.22%、11.59%和10.19%,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是10.09、8.80%、9.75%和7.1%,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不过中国银行2010年通过发行400亿6年期可转债和600亿元A+H股配股融资,兴业银行和农行也通过发行新股、留存利润等手段补充了资本。

  华夏银行和民生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均有所下降,华夏银行由2009年的6.84%降至6.65%,民生银行由2009年8.92%降至8.07%,资本充足率也由10.83%降至10.44%。

  从现有数据看,深发展和华夏银行并不达标,而民生银行则徘徊在达标线边缘,说明上述3家银行对补充资本金的要求迫切。

  根据华夏银行定向增发方案,将增发18.59亿股,发行价格为11.17元,募资不超过208亿元。该方案已获相关监管部门批复。民生银行再融资方案因遭质疑目前尚无时间表。

  盈利模式多元化是大势所趋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在现有的外部经济环境、监管政策下,再加上银行本身经营模式的限制,资本金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已经成了银行面临的共性问题。

  郭田勇认为,利息市场化是大势所趋,银行应该通过发展中间业务、开展混业经营、探索金融创新,包括信贷资产转让、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实现收入多元化,改变传统的盈利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银行放贷、再融资的困境。

  针对各大银行的融资需求,光大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麟认为,银行每隔3年左右融资一次属正常现象,融资补充资本金既为了满足监管需求,也为银行今后业务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金麟表示,银行业2010年的整体表现略好于预期,各类指标和2009年相比变化不大,说明银行整体运行稳健,2008年因为信贷扩张风险略有上升。

  金麟指出,银行业2010年业绩的一大亮点在于,2010年四季度银行业息差略有反弹,说明在紧缩货币的环境下,银行业的议价能力进一步上升,给银行股的表现带来利好。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