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周轩千
本报讯
齐鲁银行近期曝出60亿元特大金融诈骗案,涉案银行众多,涉案金额巨大,令人瞠目。金融诈骗案的不断发生,拷问着我国金融机构监管制度和商业银行风险防控能力。银联信总经理符文忠表示,齐鲁银行骗贷案折射出我国商业银行监管能力和力度不够,让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趁、见缝插针,对我国经济秩序的健康发展有巨大的破坏作用。
银联信分析师赵大勇认为,齐鲁银行特大金融诈骗案的背后有三方面的原因———
其一,银行自身对风险视而不见。对于审计单位揭示的风险警示,齐鲁银行没有完善管理,而是更换审计所。
其二,银行内部管理出漏洞,如因忽视对员工的教育管理,导致个别利欲熏心的员工与犯罪分子内外勾结,伪造各种票证。对银行操作人员要求不到位,导致审查不严。在实际操作中有章不循,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考核机制不完善,“激励”了银行“内鬼”和骗子相互勾结。
其三,只重规模不重质量的发展模式,导致风控能力提升跟不上规模扩张速度。
除此之外,赵大勇认为,该案不是个例,涉及金融票证的违法犯罪案件频繁发生,主要是因为:一方面,目前仅有一部分承兑汇票实现了电子化,大部分尚为纸质,加上大小银行的系统不统一,银行无法当场识别承兑汇票的真假;另一方面,不法分子造假手段变化多端,高科技手段较为隐蔽,使银行短时期内难以发现。这也说明整个金融业的监管和票据的技术防范亟待加强。
监管上的不力也是造成齐鲁银行出事的原因之一。符文忠表示,虽然监管部门近年来对大型银行的监管趋于严格和规范,但对地方性中小型商业银行却失之于过宽。银联信报告此前曾警示:要避免此类案件的发生,银行首先应加强内部管理,不仅要加强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工作尽职尽责教育,防范员工道德风险,而且要改变和完善考核机制,一是合理确定和调整存贷款及利润等考核指标,取消对存贷款时点指标的考核;二是淡化对规模、速度的考核,防止因激励不当导致弄虚作假或短期行为。
在战略经营上,赵大勇认为,金融机构一定要制定好发展战略,不应盲目追求规模大小、速度和排名,要有取有舍,要走差异化、特色化、精细化的发展道路,追求稳健的资本和资产回报率。
采用高新技术手段,提高科技含量,加强技术防范,对商业银行的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赵大勇认为,可以对银行票据统一制版、统一编号,使各种票据既便于识别,又难以伪造;配备先进防假、辨假、识假的专用设备,积极推广和应用支付密码等。同时,应加强与其他部门协作,坚决打击票据诈骗犯罪,如与公安部门、企事业单位密切配合,共同防范和打击票据诈骗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