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婷婷
一起或将成为国内涉案金额最大的票据诈骗案的细节正渐浮出水面。
案发
2010年12月6日,一家银行在受理业务咨询过程中发现已存款单位所持“存款证实书”系伪造,立即向济南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报案。接到报案后,济南市公安局立即采取措施,将主要犯罪嫌疑人刘某某及有关涉案嫌疑人抓获归案。经初步侦查确定,犯罪嫌疑人刘某某通过伪造金融票证多次骗取资金,案件涉及一些金融机构和多家企业。
12月23日,济南当地公安系统公布的一则新闻通稿将事件公布于众。公告显示,当月6日,济南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接到报案,某银行在受理业务咨询过程中发现一存款单位所持“存款证实书”系伪造。公安机关已将主要犯罪嫌疑人刘某某及其他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某银行”就是齐鲁银行。
12月31日,银监会表示,针对近期有报道称“山东省济南市部分银行牵涉到一起伪造金融票证案”,目前当地公安机关对该案的侦查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监管部门和相关银行正积极配合公安部门侦破案件,目前当地相关银行运行正常,各项监管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
齐鲁银行是由济南市16家城市信用社和1家城信社联社的基础上组建而成,并引入澳洲联邦银行(CBA)持股20%,为第一大股东。截止到2009年底总资产618亿元,资本充足率为11.66%,不良贷款率仅为1.99%。
案发后,随着案件内幕不断爆出,一份由普华永道出具的《齐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度财务报表及审计报告》也被媒体翻出。这份出具了“保留意见”的报告显示,齐鲁银行的第三方存款质押业务存在借款人营业收入与贷款规模不匹配、存款质押合法性等诸多问题。这起震惊全国的票据诈骗案原早有警示。
该份报告称:“贵行部分贷款及承兑汇票业务,由第三方共计48亿元人民币的存款作为质押。我们从独立渠道获取的上述业务借款人2008年度财务数据显示其营业收入与贷款规模不能匹配,且与贵行信贷业务系统中的信息存在较大不一致。”另外,报告对由担保人提供的存款质押的合法性也存在疑问。
涉案资金几何
案件的内幕仍在不断爆出,但目前涉案金额却仍是未知。从前期传闻的60亿元,到10-15亿元,再到近百亿元,一桩可能是国内最大规模的伪造金融票证犯罪案件正在逐渐浮出水面。
截止到目前,此案仍在调查之中,1月7日山东银监局局长廖平之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 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这一案件涉及包括齐鲁银行在内的几家银行和部分企业。事件发生后,监管部门立即要求各家银行以及相关人员积极配合调查。因为案件还在进一步侦查中,总体涉案金额尚需进一步核查。
他同时表示,从报案到现在的一个多月以来,济南市金融秩序稳定。相关金融机构资金流动性正常,资金准备充足,居民和单位存款绝对安全。
还有谁牵涉其中?
为了减轻舆论压力以及改善信誉受损的形象,齐鲁银行1月4日晚间公布了2010年业绩。公告显示,截至2010年末,该行资产总额达到821.2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3.03%,再创历史新高;各项存款余额656.93亿元,增长20.20%;各项贷款余额421.53亿元,增长19.49%。公告同时称,截至去年底,该行各项经营指标全部达到监管要求。不良贷款率1.12%,较上年下降0.87个百分点;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达到721.63%以上;拨备覆盖率达到346.39%以上。
同时,公告中强调2011年齐鲁银行将坚持为中小企业和城镇居民服务的市场定位,以强化风险管理为主线,进一步调整优化资产、负债、收入结构,全面强化风险与运营条线的垂直管理,立足中小企业和零售业务发展。
1月7日,处在舆论风口浪尖的齐鲁银行,再出动作,高调宣布济南为100余家优秀中小企业新增授信33亿元,加上此前的额度,授信总额达到60亿元。全行80%以上的贷款均投向了中小企业。
不过,和强大的舆论相比,这显然作用不大。而公众此刻更关心的是,另外几家涉案金融机构和公司的身份以及案件的进展。
廖平之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保全资产,挽回和减少损失。他表示,这起案件由外部诈骗引起,暴露出涉案银行不严格执行监管要求,存在内控不严和内部人道德风险等问题。山东银监局已对此类风险进行了全面排查,待案件侦破后依法问责。
根据早先传言,除了齐鲁银行外,工行、中信等银行也牵涉其中。
不过,近期,针对中信银行涉及济南伪造金融票证案的传言,中信银行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表示,该行济南分行已按照当地银监局统一要求,迅速进行了认真的排查,截至目前,济南分行的业务操作流程合法合规,尚未发现问题。目前,该行已将检查结果报送当地监管部门和公安部门。
另外,工行也在第一时间澄清,工行并没有卷入上述案件。工行称虽和齐鲁银行有一些业务往来,但是并没有和该案有关的业务,工行和齐鲁银行伪造金融票证案没有任何关系。
| 记者观察 |
齐鲁银行骗贷案拷问信贷风控
■ 东 方
2011年伊始,齐鲁银行惊曝出特大金融诈骗案,这一事件不但让市场高度关注,也折射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能力和力度不够的现实。
去年银行的集体融资冲动,让我国银行在资本市场上成为明星一族。而年初齐鲁银行事件,则由于涉案的银行众多,涉案金额巨大再度让银行业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除了齐鲁银行骗贷案外,天宝系贷款案、北京农商行骗货案等金额巨大的金融诈骗案不断发生,在拷问我国金融机构监管制度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拷问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能力。
齐鲁银行特大金融诈骗案的浮出水面,让人们看到了部分银行对于自身风险的视而不见。齐鲁银行对于审计单位揭示的风险警示不但没有去完善管理,而是更换审计所。此外,银行内部管理出现漏洞,如个别利欲熏心的员工与银行外部犯罪分子内外勾结,伪造各种票证。正是对银行操作人员要求不到位导致审查不严,才使得犯罪分子有机可乘。近年来,各银行纷纷招兵买马,全国范围内圈地扩军,而这种只重规模不重质量的发展模式,也导致风控能力提升节奏跟不上规模扩张速度。
应该说,近年来,监管部门对大型银行的监管趋于严格和规范,相关政策相继推出并完善。而此次金融诈骗案却恰恰发生在这些年来快速发展的地方银行身上,不得不让监管层加以警觉。盲目追求规模大小、速度和排名正愈发明显的在地方银行上得以体现,而这背后的风控环节更应加强。
尽管涉案的齐鲁银行运行正常,没有发生挤兑等意外情况,但此案由于信息不透明、事件影响恶劣已经严重伤害了涉案银行的企业信誉和金融监管部门的公信力。银联信分析师王艳就认为,对于齐鲁银行来说,不仅会使其声誉严重受损,导致一部分客户流失,或是大量客户转移在该行的存款,更重要的是只追求规模扩张而不注重风控建设的经营模式会使公众认为该行对客户缺乏应有的责任心,降低客户对该行的信心,进而造成信任危机,这会使其在以后的发展经营中面临重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