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成本提高,盈利前景堪忧,利用市场垄断地位上涨手续费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成为银行的一种对策。在财务杠杆被牢牢限定、银行赚钱越来越难的背景下,手续费上涨通道已经打开。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 叶兰娣】
银行半年报捷报频传。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中国境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549.1亿元,不良贷款率1.30%,拨备覆盖率达186.0%。3%的稳定息差和7.5万亿的正常信贷增速都能使银行业实现较为可观的收益。
可以说,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和盈利状况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但就在此时,以几大国有银行将跨行取款费用由每笔2元涨至每笔4元为导火索,银行业掀起了一场个人银行服务手续费涨价风潮,舆论一片哗然。
而这些增收的手续费到底能为银行贡献多少利润,以业务较多且争议最大的跨行取款费用为例,以2009年约15亿笔跨行取款业务测算,30亿元的增收对于整个银行业来说甚是渺小。银行业分析师们也纷纷表示,手续费上涨对银行利润影响微乎其微。
可是,在蝇头小利和滔滔众责之间,相关银行的选择耐人寻味。
杠杆水平难以提高
按照央行公布的资产负债数据测算,2010年6月末中国银行业杠杆约为17.8倍,其中大型商业银行为18.17倍,股份制商业银行为19.29倍。
考虑到农行(601288.SH,01288.HK)和光大银行的陆续上市以及部分银行扩大再融资规模,这一杠杆比率还将进一步走低。杠杆比率的走低意味着盈利增速的放缓。
贷存比限定在75%、存款准备金率17%处于历史高位、更趋严格的资本金和拨备要求,银行业的财务杠杆已经被牢牢限定。
通过资产扩张实现利润增长已经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银行通过增收手续费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尽量提高经营杠杆便在情理之中。在不增加成本也不增加资本消耗的情况下,增收的手续费是实实在在的利润。
至于客户流失,对于拥有数亿个人客户的四大行来说,可以不用太在意。一位国有银行分行零售银行业务负责人表示,他们一直在寻求开拓个人业务高端客户资源,那些对费率敏感的低端客户,银行在他们身上其实是亏钱的。
也正由于大行占据相对垄断的市场地位,他们才可以肆无忌惮地充当涨价急先锋。
或许,2010年的规模竞争环境不再,银行的竞争秩序需要重建,银行是继续从垄断制度中挖掘更多的租金,还是从市场中去寻求利润?不同的银行会有不同的选择。
成本和盈利前景堪忧
2009年以来的这一轮信贷增长,中长期贷款增速远高于总贷款增速,尽管2010年上半年出现了快速下滑,但其绝对值目前仍处于历史高位。上半年,新增中长期贷款占全部人民币贷款的比重达85.4%。
在宏观经济进入减速期,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的背景下,银行业难现高增长。
华泰证券预计,银行下半年通过调整信贷结构提高净息差的空间较为有限。目前,中长期贷款余额占比为59.8%,继续大幅提升空间不大;票据占比处于历史较低水平,继续下行空间有限。
而银行获取资金的成本却在上升。受持续负利率影响,居民的储蓄热情正逐渐降低。这意味着储蓄存款的增长可能将继续趋缓,而更多流向理财产品、保险或黄金。
对银行而言,这实际上是利率市场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这种趋势具有中长期难以逆转的特征,在这种趋势下银行将不得不面对更高的资金成本。
国家统计局8月10日公布的7月份存款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7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609亿元,同比少增2494亿元。瑞士银行的债券交易员认为,这与储户存款回流理财产品以及企业销售额下降和贷款减少有关。
同时,一些银行在6月份流动性紧张的时候,恶性竞争拉存款,给出超高的收益率,也提高了资金成本。
中信证券认为,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在可控的范围内,预计未来不会以坏账的集中暴露和大幅计提拨备的情形出现。对于潜在风险的贷款,更可能的是通过银行、企业、地方政府采取债务重组、展期、更换抵押物等更为柔和的方式处理。
而这将影响银行长期的贷款增长和息差水平。
而最近银监会要求银行进行房价下跌60%的压力测试,也显示了监管层对银行业风险的忧虑。
未来,银行业赚钱越来越难,而手续费上涨通道已经打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