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信合作新规释放紧缩信号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3日 10:13  投资者报

  讲述者  陈道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综合研究室主任

  整理者  李一 《投资者报》 实习生

  今年6月份信贷新增大概是五六千亿元的规模,但是作为理财产品,特别是银信合作的理财产品,新增额达到了8000亿元,就是说作为主要金融融资渠道的银行贷款已退居到一个次要的地位,反而是银信合作的理财产品占到了一个主导地位。

  央行认为,货币实际上还是在扩张,仍需采取一些紧缩政策,进一步来回收这些流动性。因此,在我看来,银信合作新规是一个明显的紧缩信号。

  三方面监管

  银信合作业务与监管是密切相关的。首先是对利率的管制。

  银行对企业有贷款下限的管理,对储户则有存款上限的管理。银行为争夺优质的客户,需要不断地降低利率,可是又会受到利率下限的管制。但通过信托的方法,就可以把利率跟贷款的下限再向下浮动,以此来留住大客户资源。

  但是对储户,对银行的理财客户来说,尽管这个利率相对于贷款利率下降了,但他们能得到的这种收益又会高于存款利率。对银行来说,它利用自身占有的资源获得了中间收入。在市场资金量很大的情况下,不断地扩大中间收入是银行获得市场的不错方法。

  其次,是企业方面的管理。由于去年增加对房地产企业,对地方融资平台的管制,使得银行不能直接给这些企业贷款,或者受到一些规模的限制。通过信托的方法,银行能够绕开限制,提供贷款。

  第三,就是银行本身管制。银行有资本充足率、存贷比以及其他各种指标,如监管集中度、行业集中度等各种管理,那么为了保住客户获得市场,银行通过信托的方法,就可以把这种资金移出表外,从而在一段时间或某个时刻满足监管的要求。

  中小银行经营成本高

  对所有中小银行来说,企业存款应该是占较大比重的。企业需要大量的经营费用、公关费用等,而且它跟贷款是高度相关的,具有不稳定性。

  一般来说,企业存款的活期比例应该也不会太低,现在的企业存款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活期化,M1占比是相当高的,就是说企业存款里面,活期存款所占比例是比较高的,但是其不稳定性制约了企业资产的运用。实际上,这时候银行的风险管理要占用大量的资金来应付这种不稳定,所以相对来说,银行的经营成本就高。

  中小银行贷款的上浮比例上限可以说是完全放开的,大概可以到4倍。根据银行的谈判能力和中小企业的特点,贷款的上浮比例有所上升,其加权利率应该是不断上升的。

  所以,今年的净息差,相对去年来说,应该会有所改善。此外,存款的活期化,从去年底开始,其实还是比较大的。

  活期存款,占整个存款的比重比较多,M1的比重和增长率还是比较高的,高于整个M2的比例。这样,其整个加权的利率就会下降,所以就整个市场来说今年的利差相对去年应该是有所扩大。

  银行揽存 变相加息

  事实上银行已经变相地通过各种方法开始加息了,其实就是银行在揽存时,更多地给一些其他的补偿。市场已经开始通过各种渠道,突破了存款上限的限制。这个上升空间可以是10%,或者15%。虽然并不是特别大,但这至少给了市场用价格直接把资金状况表达出来的渠道。

  目前,整个市场的资金量很大,但由于很多行政管理、行业监管措施,导致部分企业可能觉得资金紧张。所以会有各种绕开管制来进行投融资的集合,也就是银信合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避免负利率,不要过多的让老百姓承担最终的成本。

  之前,我们更多地是通过各种行政手段,包括对地产、地方融资平台、银行等的管理,来管制资金的使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认为应该适当地用一些市场化的手段来逐步替代行政手段。

  此外,就是利率市场化的问题。中国利率市场化这个过程一直有很多障碍。我们一直希望市场化的过程能够不引起太大的震荡,希望能够通过各种理财市场的发展来规避利率的管制,从而水到渠成地实现利率的市场化。

  现在,理财市场其实已经发展得比较大了,我认为,适当给利率一定空间的时机已经具备。贷款利率因为上升没有限制,因此需要通过银信合作继续往低放。现在贷款利率已经扩大了一定的幅度,现在如果运用各种手段加大幅度的话,其实对整个市场的影响并不是特别大。

  货币政策局部从紧

  今年上半年,很多的货币政策紧缩效应是通过监管的做法来实现的,包括存贷比、资本充足率、拨备率,包括对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包括两高一资,就是环保的各种指标等。所有这些都产生一种紧缩效应,因为银行的钱没法贷出去,其扩张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

  我觉得下半年可能还会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是从一个结果来说的,是指货币从原来过度宽松逐步回归到适度宽松,是一个从过度宽松到适中适度的过程。所以其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表现为不断地紧缩,但是最终并没达到适度宽松。

  我觉得现在的货币量还是很大,但却是冷热不均的。不同的企业,它感受到的行政管制也是不同的。比如房地产企业跟地方融资平台,跟那些非常具有环保意识的企业,它们对行政监管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说,我认为这还包括一个结构调整的过程。

  如果让这些结构性政策逐步退出的话,就需要先把社会上的过度的流动性收缩到一定程度后再慢慢地放开。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