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昌华 | 文
在扰攘了大半年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也到了该解决的时候。通过“解包还原”,大家对这些贷款的规模有了一个大致了解。根据银监会的口径,直至今年6月末,地方融资平台共从银行贷款约为7.7万亿元,其中23%存在严重偿还风险。按这个比例计算,约1.8万亿元的地方平台贷款是有待解决的。
基于银行业板块在中国股市(不论是A股或H股)占据主导地位,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将对股市今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将来的中期业绩公告和未来一段时间内,上市银行可能会拿出如下几种解决方案,而这些办法的效果将截然不同。
一是维持口径不变。在过去几个月中,不少大型上市银行都对投资者表示,它们对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中不良贷款率十分低,还不到1%。如果在此次中期业绩公布中,它们还保持这个口径而不对这些贷款作出一定拨备的话,那银行的公信力将受到很大质疑。这对它们的股价并不是一件好事。
二是如果银行对这些“问题贷款”作出一次性处理而全数拨备的话,那将对自身业绩产生很大冲击。根据银监会的统计,在2010年6月末的时候,中国商业银行(包括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4549亿元,拨备额为8461亿元。
目前公布的有关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中,约有30%来自政策性银行,而银监会公布的不良贷款数字并不包括政策性银行。因此,如果我们假定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在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中出现的“问题贷款”比例相同,那就等于说商业银行手中的“问题贷款”约为1.26万亿元,是目前银监会已确认的不良贷款总额的2.8倍。
若这些“问题贷款”全部划为不良贷款的话,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将暴涨至17149亿元(4549亿元原有不良贷款+1.26万亿元新增不良贷款)。倘若这些商业银行把拨备率从现在的186%下调到100%,它们还需增加8688亿元的拨备。在2009年时,我们推算商业银行的税后盈利为5636亿元,若它们果真如此大幅提高拨备的话,今年的转盈为亏将不能避免。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市场将出现很负面的反应;但从积极的一面看,这或将使中国银行业改革“毕全功于一役”——商业银行在经历这场“灾难”以后,将变得十分独立,今后它们也不太可能如此“无保留”地支持各级政府的投资项目。
还有一种可能,是在有关政府部门(可能需要国务院居中调停)的协调下,银行和地方达成某种妥协。其中一个可行的方法,是把一些风险最高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例如对镇、区和下级政府公益性项目(即没有现金流以供还本付息的项目)提供的较短期贷款(5年以下),转为一个较高级别地方政府(省市一级)的长期债券(10年以上)。
这样的做法将有两个好处。首先,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将大幅降低,因为在这段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地方政府可透过经济增长得到相应的财政收入以供还款;同时,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把地方政府负债透明化的过程。如果能借此机会把中国地方财政进行一番梳理——把镇或以下政府的预算独立权取消,将它们由省一级地方财政统一管理,这对中国地方财政的长期发展将更为有利。但这个方案的最大缺点,在于它没有很好地解决道德风险问题,亦很难避免银行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当然,相比第一和第二种情况,市场会更期待第三种情况的出现。而且,在这个解决方案下,银行板块价值被重估的机会将会较高。但不论如何,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即将公布的银行业中期业绩报告。
作者为瑞信证券中国研究主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