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行理财能否缩短跑马圈地过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30日 02:53  金融时报

  金立新

  “你们投资亏了就没有责任吗?当时向我推销的人简直是信誓旦旦,有亏损的可能怎么不早说?”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人说。

  “理财出现损失显然是各方面最不愿看到的情况,投资收益较低是由于理财产品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银行方面并没有过错。”银行理财产品销售人员说。

  危机来了,这样的事情似乎变得更多了。几乎每天人们都能看到这样的报道,而这似乎也成了一个永远也打不清楚的官司。

  其实这样的事情一点儿不新鲜。保险销售曾经有过“忽悠”投保人的时代;银行卡销售中至今仍可看到关于销售人员“忽悠”人们办卡的现象。有业内人士称,这是在“跑马圈地”式的发展初期不可避免的现象。细打听才知道,所谓企业的“跑马圈地”式发展就是指为占有市场份额、扩大市场影响力而不顾质量地扩大市场占有率。

  无论从发展的时间上还是从发展质量上,我们只能说银行理财尚处于“跑马圈地”的粗放式发展阶段。这种粗放式的发展让人们有理由相信:银行理财是在用银行信用透支市场占有率。但是,这是否就会对银行产生巨大的不良冲击呢?未来不可预知,但历史告诉人们,无论是保险业还是银行卡,“跑马圈地”式的发展都没有让哪家银行或者保险公司倒下,粗放式发展中的问题是应该在发展中解决的问题。如此便让人们产生了一种意识:“跑马圈地”式的粗放发展是发展中必须经历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会影响发展。

  但是,“跑马圈地”式的粗放式发展毕竟是在用客户的信赖换取市场。或许这种粗放并不足以毁掉一家金融机构,不会阻碍业务的发展,但无论是从社会责任的角度还是从银行经营的角度,缩短这一过程应该不是一件坏事。

  虽然我们没有证据表明银行在为了市场放任理财业务的粗放式发展,但银行理财销售人员高涨的热情可以透视这一现实。假如在银行对理财产品销售人员的考核中不是以销售业绩为主要考核标准,销售人员的热情还会这样高吗?有调查表明,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中,20%以上的产品销售终端对销售适应性原则只字未提,多数购买者根本不知道这是发行人的义务。而在客户调查中,仅有8%的客户接受过风险承受能力测试。如果银行在对销售人员的考核中真正考虑到了客户的风险承受力问题,并把它作为对销售人员考核的重要标准,还会出现销售人员“忽悠”投资者的现象吗?

  既然“跑马圈地”式的粗放式发展并不是银行理财独特的发展模式,那么许多东西就是可以借鉴的了。为规范保险业的发展,2005年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保险分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加快保险业标准化建设。针对保险销售人员利用投保人不熟悉保单条款“忽悠”投保人,规范人身保险合同的内容与格式,提高保单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及可读性,保护消费者利益,11月保监会就出台了《人身保险保单标准化工作指引(试行)》。可以说,这种标准化的推进帮助保险业尽快走出了“跑马圈地”时代。如果说银行理财的发展也必须要经历“跑马圈地”这一过程的话,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更快地对银行理财业务中的方方面面也来个标准化?有些东西既然早晚都要做,何不早些做?当我们在教育投资者“投资有风险,责任当自负”的时候,还应该考虑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尽快建立行业标准,约束银行“跑马圈地”式的粗放式经营模式。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