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荒”事件的爆发;“唱衰中国”论调的不断加强;“金十条”的出台;互联网金融的高调来袭……中国的传统银行业似乎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近日,在与新浪财经的独家对话中,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详细介绍了民生银行的战略转型,并给出了对中国银行业的预期。
文/新浪财经 鞠硕硕 权静
近日,在与新浪财经的独家对话中,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详细介绍了民生银行的成立至今经历过的战略转型,并给出了对中国银行业的预期。
对董文标来说,民生银行的成功是找到了自己的商业模式和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理念。在他看来,民生银行不可能总跟在大银行后面学;民生银行的出路,不是为了存款而存款,也不是为了贷款而贷款。而是从细节做出改变,走有自己特色的转型道路。
很多专家判断,经营小商户的业务风险大,成本高。董文标是这样回应的:“只要有完美的商业模式,有自己的核心理念,风险大、成本高,就都不是问题。小商户尤其是小微企业更加诚信,我们5年来走过的路证明这一点是千真万确的。”
做更专业的银行
作为首家由非公有制企业入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民生银行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17个年头。17年里,民生银行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董文标把它们称为“民生银行原始版”,“民生银行1.0版”和“民生银行2.0版”。
第一个阶段,从1996年创立到2000年,民生银行凭借着仅有的13.8亿元资本金,艰难地发展着。
第二个阶段,在2000年至2006年期间,民生银行提出了超常规的发展思路,经历了高速发展。
2007年以后,民生银行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开始考虑转型的问题。转型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建立事业部制度。也就是把大的公司业务集中在总行进行管理,建立专业化团队。
改革方案一经提出,就在银行内部和外部引发了激烈的争论。董文标坦言:“在民生银行内部有70%的人都反对,包括董事会。因为这不仅是制度的改革,更是利益的调整。”
他补充道:“2007年的转型,是一个突破口,民生银行走得非常好,非常成功。也是同业中目前大家比较羡慕的,没有太多争论,都认为民生银行这一步是走对的。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困难的,它动了很多群体的利益,尤其是内部群体的利益,同时它打破了中国传统银行的格局。”
在改革过程中,民生银行在股市表现不佳。改革结束之后,民生银行的行情走高。在董文标看来,这正好说明了投资者对改革成果的认可。
瞄准小商户的分行战略
“强力聚焦两小”如今是民生银行重要的战略定位之一。
第一“小”指的是“小微金融”,是贷款500万以下的小企业,小商户。
很多社会学家和银行家认为中小企业贷款是“成本高,风险大”的业务,但董文标有自己的看法:“大家没有很好的研究这种商业模式,如果建立起自己的商业模式,树立起自己的核心理念,就不会存在风险大、成本高这样一个问题。”
董文标向新浪财经解释了“小微金融”的四大商业特点。
第一,“大数定律”:一百单的业务,允许有两到三单违约。
第二,“价格覆盖风险”:针对风险高的企业,价格也比较高,风险低的企业,价格就相对低。
第三,“批量化处理”:根据工商、税务的记录,对同一商圈的商户进行分类,对每一类有不同的贷款政策。
第四,“专业化”:不同的支行有不同的分工。有的支行只做家具,有的分行只做服装,有的只做海产品,从而达到通过专业化控制风险的目的。
在董文标“小微金融”战略的指导下,2008年上半年至今,民生银行服务140万家小商户,累计贷款11000亿,不良贷款非常少。尤其是长三角地区,不良贷款只有0.54%。
董文标口中的第二“小”指的是“小区金融”,主要概念是与地方政府联手打造的1.5平方公里到2平方公里的现代金融生活圈,以方便民众生活。
在小区范围内,民生的银行卡可以给持卡人带来实在的好处。“民生银行跟区域内的商户和政府签订合约,拿着民生的卡,原来洗车要30块,现在可能20块;停车从前要5块,现在可能是3块;理发从前要50块,现在可能只要40块……”董文标举了这样几个例子。
抓住机遇是成功关键
在2000年到2006年,民生银行计划做超常规发展的时候,董文标就受到了很多的质疑。当时的董文标意识到,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银行不能放弃这个机会,一定要抓住这样一个好的历史机遇加速发展自己。
董文标选择是正确的。民生银行抓住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机遇,经历了快速发展期。 2007年,董文标提出事业部改革的时候,又在银行内部和外部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董文标坦言:“在民生银行内部有70%的人都反对,包括董事会。因为这不仅是制度的改革,更是利益的调整。”
他说:“当时推出这项改革,在同业,在媒体,包括投资人,也包括我们董事会,大家的看法非常多,但是我坚信民生银行有这样一个强大的积累,从2000年到2007年,我们有能力,也有充分的财富准备和经验准备,推2.0版的民生银行应该是没问题的。所以,顶住压力,搞事业部!”
董文标这样解释事业部的意义:“比如说我建立能源金融事业部,主要是做能源,但能源有很多种类,究竟选择哪一点去做,同时还要切合我们自身的实际,所以选准这一点、这一块,然后建立起自己的商业模式,建立起自己的专业团队,打造这样一个王国。”
事实证明董文标的选择又一次成功。民生银行通过专业化,向客户提供了符合其需求的优质服务。
加强科技创新的现代商业银行
按照董文标“小区金融”的战略理念,民生银行将来要开设上万家金融超市,有着强大的优势。
董文标向新浪财经的记者解释了金融智能超市的理念。“拿着卡到门口一站,自动门就开了,里面有一个两平方米的高清屏,前面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平台。买产品,买保险,买机票,买报纸都可以通过平台来实现。”
在金融超市的基础上,民生银行还将提供大量的增值服务。比如持卡买汉堡的折扣,买牛奶的折扣,甚至出国旅游或者医院挂号都有相应的折扣。 “打造1.5公里的现代生活圈,为老百姓提供最完美的生活服务,在这个过程中间,商业机构考虑的是赚钱,所以有很大的合作与发展空间。”董文标抛出了这样的观点。
民生银行在构建现代生活圈的同时,并没有忘记推出新的银行系统。不久前,民生银行宣布经过了7年研发,新一代银行系统成功上线。董文标对这个系统给予了很高评价:“这套系统上线以后,现在运行非常正常,并且非常强大,它会为民生银行未来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一个非常强大的基础。”
前不久,阿里巴巴[微博]推出了余额宝服务。通过余额宝,用户既可以得到收益,还可以随时消费和转出,甚至在支付宝[微博]网站内就能购买基金等理财产品。有人说,这是互联网金融颠覆传统银行业的一个开始。
董文标认为现在谈互联网金融颠覆传统银行还为时过早。在他看来,银行经营的是特殊产品,是货币。而马云[微博]的企业经营的是传统产品,也就是商品。概念不同,所对应的制度也不一样。
转型是中国银行业的未来
董文标非常肯定未来中国银行业的竞争会越来越惨烈。“如果没有抓住机遇加速转型调整,就存款而存款,就贷款而贷款,就银行而银行,银行的生存都会遇到问题。”
未来三五年,在中国市场经济深化,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之后,中国银行界将出现兼并和收购的浪潮。“没有完美的商业模式,有很多银行不再做了,因为不赚钱。所以就被别的银行兼并了。”董文标如是说。
在董文标看来,中国银行业的出路在于民营化和市场化。他认为,银行如果不具备市场化的概念,那它就是一个机关,更别提深化市场经济了,甚至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也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关于中国银行业的未来。董文标向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提出了三条不同的建议。
董文标针对国有银行的建议是政府减持一部分股份,将股份卖给一些大的民营公司。他认为政府把这些钱拿来以后可以用于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养老保险的问题、医疗保险的问题、补充医疗保险的问题等。
对于股份制银行,董文标建议现有的12家股份制银行加速推进民营化改革。在他看来,民生银行虽然是一家比较纯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但有很多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政府和国有企业控股。“让这些银行,比重只占中国金融业的20%多一点,拿出2/3搞民营化,有什么不好?”
按照董文标的判断,改革的突破口还是加速城商行和农商行的民营化。他告诉新浪财经:“地方政府搞银行好像没有太多成功的案例。所以,应该在当地选择最好最优秀的民营企业家,政府把股权卖给那些优秀的纳税比较多的民营企业,然后让它建立起完善的董事会,然后按市场规律去运作,政府既能减轻很大的负担,又能减少很多麻烦,还可以收税,意义非常之大。”
他预见到改革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困难,比如有些地方政府可能不愿意把股权拿出来。“他们认为那个挺赚钱的,其实那个是小钱。只有加速推进市场化进程,市场要素才会增多,市场经济才会深化,中国经济才能健康的发展。”董文标这样解释。
对中国经济依然乐观
最近一段时间,实体经济暴露出一些风险,银行业是否也暴露出了风险和危机?面对新浪财经的提问,董文标分享了他认为中国银行业依然稳健的几个原因。
第一:存款银行没有改变。美国、欧洲一些银行,在60、70或者80年代,就放弃了存款,后来遇到了危机。现在中国各家银行都在拉存款、拉贷款,中国银行业相对比较审慎,所以也不会遇到像美国、欧洲那种银行危机。
第二:央行的准备金政策比较审慎。为了防止商业银行的杠杆能量,央行就给打八折,100块钱存款,20块中央银行拿走做准备金。在全世界,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可能是最高的。
这也是为什么董文标没有为前不久的“钱荒”发愁。他对新浪财经分析:“民生银行在中央银行就有4000多亿的准备金。前一段有的地方‘钱荒’,这是银行之间资金融通出现的技术方面的问题,实际上不存在钱荒的问题。”
董文标看来,正是中国银行业重视存款的传统和当局的监管措施,使中国的银行永远不会犯西方银行“没有存款,完全靠发债”的错误,也就不会陷入西方的银行危机。
面对最近的中国银行业局势,董文标的结论是:“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我们大家要充满信心,不要去唱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