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担当金融先锋

2013年03月04日 14:44  中国金融杂志 

  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 陈 元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宏伟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夯实农业基础、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强民生保障和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为今年工作的主要任务。国家开发银行深刻领会中央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牢牢把握机遇,从容应对挑战,发挥开发性金融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复杂多变,经济格局调整步伐加快。美国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的动力仍然不足,“财政悬崖”问题存在不确定性。欧债危机处于高危阶段,欧元区可能会陷入财政金融风险和经济衰退恶性循环的局面。日本债务问题日益严重,社会老龄化、产业空心化和出口疲软引发广泛的经济下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尽管这些国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发展后劲充足,仍然是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向着更加平衡方向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是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各国纷纷通过调整发展模式寻求新优势。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形成的过度消费、过度负债的模式被打破,力图通过扩大投资和出口、重振制造业来恢复经济增长。新兴市场国家出口受危机影响,开始通过扩大内需来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资源型国家加强资源开发利用,延伸产业链,试图改变单纯依赖资源出口的发展模式。

  三是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经贸摩擦进入高峰期。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纷纷抬头,从贸易向投资、技术、就业等领域扩散。各国在人才、技术、规则、标准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

  四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新突破。为应对危机,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各主要国家纷纷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步伐,第三次工业革命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美欧等发达国家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中国家加速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技术,谋求跨越式发展。重大科技突破及其引发的产业革命,将为世界经济走出危机提供最根本的动力。

  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度调整,必然引发地缘政治格局和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从历史经验看,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要遭到守成大国的遏制。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政治、经济、外交中的地位日益提高,运筹对外关系的资源和手段更加丰富,化解各种风险和矛盾的能力不断增强。我们完全有信心把握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顺应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在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中谋求更大的发展。开行作为国家的开发性金融机构,要认清形势、迎难而上,坚定不移地推进国际合作业务,服务国家安全和发展两个战略大局。

  新型城镇化是拉动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

  从国内看,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着推进城镇化的历史性任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2012年GDP首次突破5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8%,超出年初7.5%的预期目标,物价总水平总体稳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我们既要看到形势的不确定性和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也要看到我国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坚定做好工作、推进发展的信心,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抓住战略机遇期,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不失时机地推进城镇化。城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中央已经把推进城镇化摆到了突出的战略位置,强调必须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新型城镇化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更加注重合理布局,加强国土整治和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性;更加注重绿色低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协同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城镇化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中长期建设资金的支持。据测算,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新增城镇人口超过1300万,带来投资和消费需求约5.2万亿元。不仅如此,未来城镇化的主战场将转向中小城市和重点小城镇,在这些地方推进城镇化不仅缺资金,更缺吸引资金可持续进入的体制机制,这为开发性金融发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建设市场的先锋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998年以来,开行以“芜湖模式”为开端,探索把政府的组织优势与自身的融资优势结合起来,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建立市场化的融资平台,开创了以开发性金融破解城建融资瓶颈的有效方法,累计发放城建贷款2.68万亿元,带动地方财政增收超过4万亿元,拉动GDP年均增长0.4个百分点。在开发性金融的鼎力支持下,我国城镇化步伐大为加快,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镇建设成为拉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可以说,开发性金融实践是从支持城镇化起步的,同时,也是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丰富发展的。从银政合作建设市场到共同推进规划先行,从破解城镇融资难题到支持“三农”和民生发展、拓展国际合作,开发性金融的每一次创新探索,都源自城镇化发展的内在需要,每一次成功实践,都为城镇化夯实了基础、拓展了边界,同时也为开行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面对城镇化发展的新形势,开行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发挥开发性金融优势和作用,建立强健可持续支持城镇化的金融体系,提高融资能力和效率,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在推进城镇化的历史性任务中继续担当金融先锋。

  提升开发性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当前,开行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开发性金融作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政府调控经济、战胜危机的重要杠杆,日益得到各方的重视和认同;另一方面,开行经过10多年实践,形成了一整套支持发展、防范风险的有效模式,建立了开发性金融实践与理论的坚强自信,积蓄了进一步发展的经验和能量。在新的形势下,全行要树立更高的目标和标准,全面审视自身工作,不断提升各种能力,努力把发展的机遇变为现实。

  第一,提升创新发展能力。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推进城镇化的迫切需要,金融服务还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在保障房建设、中小企业等领域广泛存在融资瓶颈;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金融脱媒逐步加剧,同业竞争更加激烈;开行自身也面临着规模、资金来源、资本金等发展约束。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靠创新。要把握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进一步激发创新的积极性,允许摸着石头过河,通过试点不断总结、调整、完善,使创新成为促进发展永恒的驱动力。

  第二,提升综合经营能力。近几年,开行建立了“一拖二”组织架构,树立了综合经营品牌,在丰富服务手段、扩大融资总量、优化收入结构、破解发展难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开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各项业务之间、机构之间协同的深度、广度还亟待加强,综合定价和利益共享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综合经营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下一步,开行要树立一体化的管理理念,挖掘业务协同潜力,综合运用投贷债租证多种工具,实现母子公司之间资金的融合、机制的整合、力量的聚合,形成整体合力,以共同的目标和理念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

  第三,提升风险管控能力。风险控制是开行的立行之本。这些年,我们努力构建国际上最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资产质量连续多年稳居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支持发展与防范风险的统一。随着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开行越来越多地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行业和领域,差异性和复杂性不断增加,加上金融监管范围扩大、标准提高,对风险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开行必须坚持“风险面前人人平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优化流程、整合功能,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风险体系,弥补制度空白,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完善。

  第四,提升队伍建设能力。开行的发展需要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每个部门、每名员工都要树立国际一流的高远目标,抱着谦虚的态度加强学习,不断向国内外先进机构学、向同业学、向客户学,不断开阔国际视野,培养战略思维,提升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同时,要树立统一的价值理念,建设企业文化,不断增强全行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励全行员工奋发进取,创新实干,为开发性金融事业发展不懈奋斗。

  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2013年,开行将继续深化开发性金融实践,坚持规划先行、创新驱动,发挥中长期投融资和综合经营优势,以支持城镇化为重点,继续加大对“两基一支”、社会民生、走出去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确保资金供应,强化风险防控和经营管理,进一步增强引领作用和服务能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全力支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一是以做大融资总量为手段,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深化与重大客户的合作,引领社会资金进入能源、公路、铁路等重点领域,确保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十二五”重大新开工项目资金需求。大力支持城镇化及配套建设,贷款新增占比要高于50%。加大对中西部、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国家重点扶贫地区的支持。二是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和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培育现代流通和物流业,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科技创新、海洋经济和国防工业发展。三是以机制建设和模式创新为核心,破解民生领域融资难题。保持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支持力度,全年发放表内外贷款1500亿元。大力支持水利建设,与水利部共同推动国家支持政策出台,全年发放表内外贷款600亿元。以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重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加快推进小微企业融资网和社会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落到实处。

  积极稳妥推进国际业务。坚持以高访助推大项目,提升开行在国家经济外交中的作用。以境外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农业开发为重点,形成重大项目开发、储备、评审与发放的良性滚动。积极推动专项贷款业务,力争在合作方式、范围及内容等方面实现突破。落实总分行、海外机构、工作组外汇信贷管理职责。推进在亚太、非洲、中西欧等重点区域设立分支机构。针对国际业务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和培训。

  深化规划合作。抓住“两会”契机,围绕各地新时期工作思路,从规划高端入手,提供融智服务。主动参与新型城镇化规划工作,推动首都经济圈、天津海洋示范区等重点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做好相应系统性融资规划。继续稳步推进国家规划合作和跨国规划工作,将我国援外规划、双边规划编制与开行国际规划咨询合作紧密结合,更好地服务和推动我国经济外交战略。加强客户规划与国家规划和跨国规划衔接,通过项目超市、投资论坛等多种形式,推动优质项目落地。

  做好多元化筹资。周密制定发债计划,合理引导市场,稳定投资人预期,营造良好发债环境,确保完成全年发债任务。做好外汇需求预测,多渠道筹集外汇资金,全力保障国际业务发展。探索新的存款资金来源,积极推进离岸人民币债券交易、债券发行、货币互换等跨境业务。加强银团贷款、资金往来、联合主承销等业务的同业合作,从资产和负债两方面入手,创造和谐同业环境。加强资金统筹和配置,完善精细化、市场化的资金管理和综合定价管理,强化中长期信贷领域定价主导权,发挥融资优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提升综合经营品牌。健全集团协同工作机制,加大联动和交叉销售力度。积极稳妥发展中间业务,推动高附加值、低资本消耗产品的发展。积极推进表外融资,推广分组银团等创新模式,研究和推动跨市场产品发展,做大融资总量。国开金融要继续广开募资渠道,加大项目开发力度,努力防范投资风险。国开证券要做强核心业务,拓展国际业务,推进创新业务,依托协同和差异化经营,争取成为国内证券行业领头羊。国银租赁要加强表内外综合经营,提高资金周转率、专业服务能力和资本内生增长能力。中非基金要优化投资结构,强化投资效益,适度控制投资节奏,提升对非投资品牌。村镇银行要加快功能和网点建设,稳步提升经营业绩。

  加强风险管控和化解。风险管理要与业务发展紧密结合,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加强对国家、行业、地区和集团客户的风险分析,做好化解预案。继续加强内外统筹协调,关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政策变化,通过银政合作、规划咨询、融资撬动等方式,积极推动融资平台转型和健康发展,促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构建信贷动态管理体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巩固一流信贷业绩。抓好外汇合同管理和执行,落实境外项目现场监管,提前谋划外汇贷款的本息回收。增强敏感性和主动性,加强项目舆情监测,并作为评审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进一步强化日常监督,提高非现场审计能力和审计成效,用最严格的标准推进自查整改,点面结合、常抓不懈,切实促进经营合规。

  提高运行保障能力。推进管理会计客户综合效益定价,深化预算管理对全行经营绩效的导向作用,完善集团财务监管和审计指导,研究建立长效核心资本补充机制。加强IT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成数据生产和灾备“两地四中心”格局,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推动跨部门、跨产品线的需求、流程、数据和系统整合。集中全行营运监督,继续保持支付结算业务安全、稳定、高效,提升客户服务质量,提高营运业务支撑保障能力和产品创收水平。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贾庆林:政协提议建非正常上访终结机制
  • 体育NBA-科比34分湖人胜 林书豪21+9火箭胜
  • 娱乐岩女郎宋汶霏去世 患癌症叹人比沙细
  • 财经发改委副主任:台湾降油价和大陆没可比性
  • 科技马云:要欣赏看对手 竞争是要对手心情糟
  • 博客台湾版医保生小孩只要900人民币
  • 读书新浪历史好书榜上线:<邓小平时代>居首
  • 教育考研占座出恶毒标语:再占断子绝孙(图)
  • 育儿母乳派和奶粉派激辩香港奶粉限购(图)
  • 刘远举:从大逃港到奶粉限带令
  • 杨涛:地方投资冲动的背后有何隐忧
  • 洪平凡:美国财政政策窘境重重
  • 罗天昊:婴儿奶粉应由国家供应
  • 陈虎:二手房征税20%可能是对的
  • 郭世邦:电商信贷还是银行传统信贷翻版
  • 聂庆平:转融券试点启动对市场意味什么
  • 王东京:谁在妨碍扩大消费
  • 黄鸣:品牌老三度过时了
  • 于晓华:国五条只能刺激房价继续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