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
Beijing Bank: Rise of Prominence
An Interview with Yan Bingzhu, President of Beijing Bank
文/本刊记者 蔡玉冬 何 谐
编者提示:抓住了天时、地利、人和,抓住了大时代快速发展的脉搏,北京银行,这个在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夹缝”中生存的城商行,靠战略制胜,靠拼搏前行,像“竹子”拔节一样一步一步向着目标挺进,终于把自己打造成为一家国内城商行的“领头羊”,为我国城商行的发展摸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日前,本刊记者独家采访了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
过去的十年,中国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中国金融业改革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可以说是中国金融业的“黄金十年”。这几年里,很多金融机构虽然遭遇诸多波折,困难重重,但却披荆斩棘,发展得畅快淋漓。北京银行就是其中一个。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必然,有机遇也有挑战。对于金融界,外资银行即将进军中国市场,我国的银行家在兴奋、期待、担忧以及恐惧中思考着、前进着....。。“狼来了!狼来了!”成为当时业界的口头语!
在这种背景下,2002年,闫冰竹履新北京银行董事长。
十年来,他一向低调、沉稳,总是谦虚地说“我们只是一家小银行”。但是,十年时间里,他带领北京银行不断地实现着跨越式的实质性发展,化解不良资产、更名、引资、跨区域、上市等,使北京银行逐渐由一家不名经传、近乎破产的小银行发展为国内中小银行的典型。闫冰竹这个名字也逐渐成为中小银行领域的一张亮丽名片。
化解不良资产:靠的是耐力与魄力
2002年,闫冰竹刚刚上任董事长时,北京银行总部偏居于某胡同里的一栋五层小楼里,以不足1000亿元的总资产、50亿元的资本规模背负着近百亿元历史遗留不良资产,严重资不抵债。巨额的不良资产将北京银行推向了生死存亡的边缘。同时,品牌认知度低、盈利能力不足,而且人心浮动、队伍涣散。闫冰竹曾毫不掩饰地说:“当时的北京银行是个烂摊子”。
当时,国有银行大部分都在或者已经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剥离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帮助国有银行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但是,由于重重原因的限制,处于“夹缝”中的城商行却不可能像国有银行一样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来剥离不良资产,也不可能获得国家注资来冲销不良资产。如何渡过难关,消化巨额的不良资产成为北京银行当时亟待解决的难题。在这种举步维艰的境况下,闫冰竹没有怨天尤人、徘徊不前,抑或消极怠工,他带领着领导班子果断地作出决定,将清收工作体制由分散经营转变为专业化、集约化和精细化的集中清收,同时,要在发展中解决困难,壮大实力,扩大品牌知名度。
巨额的不良资产该何去何从?那是一段艰难、复杂、痛苦而又刻骨铭心的时期,北京银行一手抓发展,一手处置不良资产,按步就班地剥离、清收、核销。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北京银行逐渐消化了这笔沉重的负担。直至现在,闫冰竹都很少提及那段岁月,当记者问到,他也只是淡淡地表示,在没有政府注资和资产剥离的情况下,我们依靠自身努力创造的税后利润,化解核销了高达67亿元的不良资产。短短一句话,包含了太多的辛酸和奋斗历程。北京银行在创造成长奇迹的背后,有着太多的、不为人知的艰难时刻。但闫冰竹带领北京银行走出来了!
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和发展,截至2012年9月末,北京银行的总资产达1.12万亿元;2012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00亿元,人均创利继续领跑同业,被誉为“人均最赚钱的银行”,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为促进首都经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引进外资:靠的是胆识与智慧
2006年年底是中国银行业完全对外开放的“大限”,一旦完全对外开放,中资银行将与外资银行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迈步。面对外资银行大军压境的局面,国内银行业倍感压力。很多银行纷纷采取上市、引进外资参股等方式,提高自身竞争力,以在今后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比如,2005年,中国建设银行成功上市、中国工商银行启动股改,2005年也被业界称为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年”。同时,截至2005年10月末,有40个国家和地区的173家银行在中国23个城市开设了238家代表处,有20个国家和地区的71家银行在中国23个城市设立了238家营业性机构。而且,外资银行的经营理念严重撞击着中国银行家的神经,“以客户为中心”的口号,使国内居民开始关注外资银行,有些已开始走入外资银行办理业务。
在这种情况下,本已处于“夹缝”中的城商行发展空间在何处?似乎很渺茫和无助。但是,闫冰竹没有停下脚步,荷兰ING集团和国际金融公司(IFC)参股北京银行即是在2005年完成的。一个是战略投资者,一个是财务投资者,这两个战略型合作伙伴的加入,对北京银行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为何选择ING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闫冰竹曾经笑谈:“选择ING,除了因为其金融实力比较强之外,关键是它‘追’得比较紧!”
其实,北京银行的引资之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的压力、坎坷和艰辛,或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味吧。一摞摞的文件、加班熬夜、谈判....。。在整个过程中,闫冰竹带领团队经常工作到深夜。即使员工都走了,闫冰竹还要继续在办公室里思考、斟酌、权衡,就怕有哪一个地方没有考虑周全。为此,他常常夜不能寐。但是,最后终于修成正果,闫冰竹倍感欣慰。
对于外资行的入驻,闫冰竹从未将其视作对手,他说:“与其说外资银行是中资银行的对手,不如说是朋友。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入,为中国银行业提供了难得的参照体系,起到了示范、激励、交流的作用。在互利共赢的合作过程中,中国银行业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北京银行与ING集团的谈判重点也是放在了引进管理和人才上。ING集团在北京银行董事会有两个席位,一位兼任北京银行副行长,一位兼任行长助理,在风险管理、分销、管理等方面都有外资管理人员的参与。ING集团参股后,双方将在风险管理、金融IT技术、中小企业综合服务、理财顾问、金融产品“一站式”服务和直销银行服务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闫冰竹表示,引入境外投资者是北京银行推行国际化战略,大力塑造品牌、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目标是把北京银行打造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商业银行之一,以更好地服务于首都经济和市民生活。
签订战略协议后,双方在磨合中逐渐适应,北京银行开始在全国各个支行探索和开展零售业务转型,陆续推出了社区银行项目和信用卡产品,改进资金交易业务,并开始销售ING及其关联方金融产品,成效显著。
跨区域经营:靠的是占领市场的眼疾手快
闫冰竹努力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北京银行突破“夹缝”,走向全国,而“更名”就是其走向全国的第一步。2004年,经银监会批准,北京银行的名称由“北京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这对北京银行而言具有重大意义,为其长远发展创造了品牌优势,有利于提升社会认知度,也为闫冰竹带领北京银行走向全国的梦想奠定了基础。
闫冰竹说:“在银行业全面开放的形势下,城商行走出去是必然选择。而且,跨区域经营一直是城商行的梦想,只有跨区域经营,扩张版图,才有希望走出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夹缝’。”
2006年,北京银行大厦启用,北京银行从胡同里的5层小楼走向了位于金融街核心区域的现代化办公大厦。也就是在同一年,监管部门开始允许少数有一定资产规模和知名度的城商行跨区域经营。北京银行及时抓住了这一机遇,率先迈出了跨区域经营的步伐——成立了北京银行天津分行,由此,北京银行实现了从地方银行向区域银行发展的战略转型。2007年,北京银行进军长三角经济区,成立了上海分行;2008年,北京银行成立西安分行、杭州分行和深圳分行,并设立了香港代表处....。。在成立异地分行的同时,北京银行成功地将其在首都的经营模式运用到全国市场,并根据各地实际开拓出了一片新天地,各项业务迈上了新台阶。
据闫冰竹介绍,北京银行跨区域经营战略的主要目标是,实施客户跟随策略,更好地服务首都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功能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在更大范围内调配资金,实现区域间市场和客户的互补;实现规模效应,节约运营成本。跨区域经营对闫冰竹而言是其银行管理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他经常给员工举花旗银行的例子。这家全球知名的银行,成立之初的名字是“纽约城市银行”,是一家规模很小的地方性银行。但是,现在它已走过了200年的历史,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已在全球超过160个国家和市场拥有两亿客户账户。由此,闫冰竹也信心百倍,他说:“别看城商银现在还不大,我相信,到时候中国也会在城商行中诞生金融巨鳄! ”
A股上市:靠的是打造更高品牌的决心
清理不良资产、引进外资、跨区域经营,一步步走来,闫冰竹沉稳而坚定。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张,实力不断增强,北京银行迅速成长为国内资产规模最大、盈利水平最高的城市商业银行。此时,上市成为其必然的、顺理成章的选择,这也是闫冰竹一直以来的目标。
2007年,北京银行启动上市进程。仅仅经过半年多的紧张筹备,北京银行就通过了监管部门的重重关卡和市场的层层检阅,创造了股权清理最难、上市进程最快、融资效率最高、冻结资金最多等多项成绩,成为业界佳话。2007年9月19日,北京银行人都难以忘记的一天——北京银行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首次公开发行12亿股,募集资金150亿元,发行市净率为3.19倍,市盈率为36.38倍,处于上市银行最高水平。上市锣敲响的那一刻似乎仍然在耳边回响,闫冰竹深有感触地说:“那一刻是北京银行所有参与上市的人员都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时刻。”在上市仪式上,闫冰竹说:“有幸成为首只募集资金超百亿元的城市商业银行股,这体现了监管机构和广大投资者对北京银行的信任与期待,我们深受鼓舞,更感责任重大。我们将以此作为新的起点,努力在中国金融市场上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实现北京银行基业常青,打造资本市场优质品牌。”之后,北京银行的业绩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梦想之门已经打开。上市后的北京银行在逐渐拉大全国性网络的同时,开始走向国际化。截至目前,北京银行已在香港、阿姆斯特丹设立了代表处,从而构建起覆盖十大中心城市和我国香港、荷兰的200多家分支机构,一个“植根首都、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梦想之网已经铺开。
服务中小企业:靠的是错位竞争战略
作为地处首都的一家城商行,闫冰竹一直十分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2008年,闫冰竹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他每年提出的议案都少不了“中小企业”这一话题。对于业界一些银行不“理会”中小企业的做法,闫冰竹十分不赞同,他说:“银行不能只‘傍大户’,要全方位地服务于中小企业,真心诚意地支持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
目前,在北京的中小企业市场中,北京银行占据近1/3的市场份额,为首都近十万家中小企业提供结算融资服务。中小企业贷款在北京地区的市场份额居所有上市银行首位,小额担保贷款占北京市场份额的97%以上。
闫冰竹有一个很有名的中小银行“错位竞争”论——“别的银行不干的事情我们干,别的银行做得少的业务我们多做。”他告诉记者:“比如,其他银行都忙于抓大企业时,我们就抓中小企业;其他银行都抓中小企业时,我们就去抓文化创意产业、抓版权质押;而当其他银行在全力拓展政府平台贷款时,我们就去进一步深入农村市场。”对于中小企业业务,北京银行也一直都是这样做的,其明确将中小企业贷款放在贷款发放最优先之列,从根本上避免因总量调控“保大压小”、“以大挤小”的情况发生。闫冰竹的目标是实现北京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和谐共赢。
近年来,作为一家立足于中小企业的城商行,北京银行成功打造出了一系列中小企业融资方案,形成了“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绿色金融”三大行业特色产品包以及各式“贷”字系列产品,全方位服务于中小企业,帮助中小企业渡过一次又一次难关。比如,其推出的“创意贷”深受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的欢迎。
今年3月,北京银行作为唯一一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代表,参加了由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业发展司以及北京市文化局共同举办的“2012国家动漫精品工程项目投资推介会”,为到场的动漫企业介绍北京市支持小微文创企业发展政策及北京银行增大距离创意贷”文化金融特色产品,积极支持动漫产业发展。7月,北京银行受邀参加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科技金融品牌得到社会各界充分肯定。
对于未来利率市场化后的发展,闫冰竹提出:“在利率市场化推进过程中,应给予相对弱势的中小银行差异化的扶持政策。”但他同时表示,中小银行应走特色化发展之路,摒弃同质化,才能在竞争中立足。相比较而言,正是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变通,闫冰竹带领北京银行由弱变强,打造了一幅中国中小银行成长的精美样本。相信,在闫冰竹的部署下,今后的北京银行也必将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更加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