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银行行长细解履职27月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5日 07:31  东方早报[ 微博 ]
上海银行行长瞿秋平自称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对工作的要求是“极尽完美、精益求精”。早报记者 王炬亮 图  上海银行行长瞿秋平自称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对工作的要求是“极尽完美、精益求精”。早报记者 王炬亮 图

  瞿秋平:这两年主要工作是使上海银行在上海整个金融格局中凸显出来

  瞿秋平

  1961年生人,上海市人,经济学硕士,毕业于复旦大学货币银行学专业,高级会计师。2002年到2003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任上海银行行长、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

  曾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南市区办事处会计员、副科长、科长,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南市支行副行长、上海市分行会计出纳处副处长(1995年-1996年曾主持工商银行嘉定支行工作)、宝山支行行长、上海市分行会计结算处处长,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助理、副行长,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副行长。

  早报记者 张飒

  位于上海银行大厦43楼的行长办公室可以尽览陆家嘴高楼林立的金融机构版图。

  1月4日上午,在这个办公室内,上海银行行长、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瞿秋平接受了早报记者专访,回顾他在上海银行履职的27个月。

  在同事部下眼中,瞿秋平一向为人低调,对工作的要求是“极尽完美、精益求精”。瞿秋平本人则自称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在他案头,最新摆放的一本书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按照计划的日程,昨天很可能是瞿秋平在上海银行的最后一个工作日,6日他将飞赴北京,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

  上任恰逢雷曼宣布破产

  东方早报:2008年9月,你被任命为上海银行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同年11月出任上海银行行长,如何评价自己在上海银行的工作?

  瞿秋平:到上海银行已经两年有余,确切地说是27个月。 

  加入上海银行,正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时,经过这次难得的百年一遇的危机历练,可以说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上海银行这两年全行存款、贷款、中间业务收入、净利润等基本实现翻番。

  上海银行业务特色在不断培育,比如小企业业务、个人业务、港台业务以及资金业务不断成长。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对全部网点的门头招牌进行了统一,营业机构焕然一新。

  同时,上海银行的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在机构创新方面,上海银行的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已经开业、村镇银行获批筹建;产品创新方面,并购贷款、新台币兑换等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此外,深圳分行、北京分行、苏州分行等相继开业,网点布局不断完善。

  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实际上历任上海银行的领导团队付出很多,在上海银行的这两年我感到很幸运,既感受到创业的艰辛,作为一个继任者又分享到一代又一代上海银行人所付出的努力。

  东方早报:正如你所说,你调任上海银行时的时代背景有点特殊,当时国际金融危机正在深化,同时上海也在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蓄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从管理分行,转向管理一家法人银行,你是如何快速进入角色的?

  瞿秋平: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对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我们经营团队,对我个人而言,都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历练机会。

  这其中有一件事至今记忆犹新。(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的股票剧烈震动随即宣布倒闭,而我在9月16日正式到上海银行上班。我们的经营团队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快速反应,确保在整个金融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稳健良好的经营状态。

  上海银行是以上海命名的银行,上海银行在当时也处于非常关键的发展阶段。我们考虑比较多的,是如何使我们这家银行在经营理念上与国际接轨,在经营方式上能够按现代商业银行标准推进。

  东方早报:管理上海银行这样一家区域性的城商行,与你之前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省级分行机构担任管理者相比,有何不同?

  瞿秋平:上海银行是一家正处于成长关键期也是一家非常有活力的银行。

  在区域布局战略持续推进、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上海银行的发展模式、发展道路还在不断探索之中,需要以更加创新的精神和思路,不断优化体制、机制、流程、制度等。

  上海银行是一家法人银行。作为独立法人机构的行长,需要以更加战略的思想、更加创新的思路、更加准确的决策,来领导一家总资产近5500亿元的银行。

  原来我是在工商银行最大的两家分行里担任主要领导之一,来到上海银行,考虑问题的角度需要结合国家宏观经济大势的背景与上海经济金融环境的大发展,以及如何推动好贯彻好董事会对经营班子的要求。

  这两年我们的主要工作放在提升上海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上,使上海银行在上海的整个金融格局中凸显出来。

  跨区域经营:找准定位

  东方早报:这几年上海银行的金融创新方面取得哪些进展?

  瞿秋平:从跨区域发展的战略推进,到中小企业专营平台建设的机制创新,上海银行都有比较大的动作。

  上海银行是根植于上海的,发起是源于上海本土的一家商业银行,这两年我们跨区域发展的步伐迈得很坚实,也迈得很快。到去年年底为止,我们已经有8家分行,此外还有无锡支行以及去年年底刚刚获中国银监会批准的绍兴支行。

  我们去年11月成立了小企业服务专营机构。这也是围绕中国经济发展周期,特别是解决全球性的中小企业融资难,我们创新这样一个机构,得到了监管部门的核准,为我们的业务流程、产品在原来基础上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东方早报:区域化进程?考虑最多的是什么?

  瞿秋平:对城商行来说,区域化进程的步履还是比较艰难。

  银行的业务发展有一个规模效应,像我们城商行要在异地新设分行,最为关键的就是建立第一年、第二年的业务定位、市场定位,以及今后业务发展方向的定位。

  城商行的规模起飞、经营理念转变,跨区域化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与此同时,如何加强对分支行的管理和业务指导,包括对市场细分中的原则制定,对城商行的总行而言很重要。

  我这两年在任上海银行行长的过程中,思考得最多的是这个问题,在行长办公会议上我们讨论得最多的也是“全覆盖”——即全流程地对分支行业务的覆盖、指导和风险监控。比如对风险的识别、风险控制的制度安排、解决风险问题的作业流程安排,设立统一标准,而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又有分类指导办法,在一致的标准下,分类安排风险容忍度。

  审慎原则是放在第一位的,风险控制必须牢牢记住。

  这两年,我们跨区域发展战略步伐越来越快,两年间,我们建了5家分行,外加两家支行,管理半径越来越长。我们也已经具备对分支行的市场、业务、风险全覆盖的能力。

  统一标准,我们这几年的进步也很大。这项工作是一个“马拉松”,随着业务推进和跨区域提速,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没竞争,注定死水一潭

  东方早报:大家觉得上海银行业的竞争不断在升级、越来越激烈,你怎么看?

  瞿秋平: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上海地区的投入力度在提升,外资银行也在加速进入上海市场,台资银行在上海已有3家获准开设分行,股份制银行在全国布局基本完成后,正在重要地区深耕市场。与此同时,城商行区域布局策略在不断推进,近三年,就有北京银行、杭州银行、南京银行、大连银行、渤海银行等10家城商行在上海地区设立分行。

  竞争的激烈程度,我们在从业过程中有切身体会。今天的竞争不同于10年前或20年前,原来我们可能是把拉存款、扩大规模作为主要竞争目标或者希望达到的阶段性经营成果,以后竞争的焦点首先是人才,还有企业经营理念和创新意识。我们现在更注重的是人才培养,打造能够适应全球视野又能立足于本土业务的专业团队。在创新过程中,法律制度、业务流程跟一些操作平台的搭建都非常重要。

  我们认为,银行业聚集,反映了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成就,反映了上海对于银行业的吸引力和上海所蕴含的机会;银行业竞争,能够更好地促进各家机构加快创新;促进整个金融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促进上海作为资金流、物流、知识流聚集地的不断发展。

  竞争激烈能加速一个地区的业务国际化。竞争残酷,但竞争可以催人成长;没有竞争,注定成为死水一潭。

  东方早报:对上海金融业软环境的发展有何建议? 

  瞿秋平:一个地方要成为金融中心,它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非常重要,这里边一定要按国际准则游戏规则、法律环境,这些都是构成金融软环境的重要因素。

  环境建设永无止境。特别是在上海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大背景下,更加需要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我个人认为,软环境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比如相关金融管理政策、法制建设、金融中介机构建设、金融市场完善、金融人才建设等,需要在多个方面持续发力。

  人物素描

  “会计”瞿秋平:难忘导师郑霖孙

  早报记者 张飒 

  瞿秋平回顾了自己将近30年的银行生涯。

  首先,谈及对自己近30年职业生涯影响最深刻的一位导师,会计出身的瞿秋平第一个想到的是已入耄耋之年的老领导郑霖孙。

  他高兴地向早报记者展示郑老寄来的新年贺卡,随即思绪回到了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

  瞿秋平曾在中国人民银行南市区办事处当过团委书记。

  “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总让我想起共青团的那些日子,在共青团的工作对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很大,那段经历很有意思。”

  “(20世纪)80年代初,我需要从团委书记转岗到中国人民银行会计科的专业技术部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有不少‘老法师’给予我帮助,尤其是时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的前身)副行长郑霖孙。他曾经找我谈过话,希望我能够在从业过程中做一件自己最喜欢的事,矢志不移、始终如一地在职业生涯中做下去,那就是会计。”

  郑霖孙是中国银行界会计领域的知名专家。回忆至此,瞿秋平有些动情:“后来从事银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这位老先生的话一直在激励我,在职业生涯中始终激励我要干一行、学一行、专一行,要成为一个专业级的行家里手,专业技术始终不能丢。”

  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从事会计工作期间,瞿秋平获得过上海市金融红旗手的荣誉称号。

  另一个对瞿秋平职业生涯影响至深的是提出金融从业者要有“一技傍身”的老领导姜建清。上海金融志披露,姜建清曾在1997年6月至1999年8月间任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

  瞿秋平在2000年6月出任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现任浦发银行董事长的吉晓辉曾于2000年1月至2002年9月任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

  据介绍,瞿秋平曾任上海市两届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第一届金融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资料显示,与瞿秋平同届的上海市金融青年联合会主席为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