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票据业务孪生兄弟入场救火 银行信托抢滩信用证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6日 05:10  理财周报

  业内人士认为,在大量的信用证代付业务中,有些并不存在真实贸易背景,而仅是变相的普通贷款

  理财周报记者 冀欣/文

  监管禁令时常能够成为金融机构最直接的创新动力,不知道是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在银行票据业务监管收紧之后,之前一直保持低调姿态的国内信用证,正成为票据的替代品发展迅速,业务量激增。

  而与此同时,因为票据类业务被叫停亟须选择新投向的信托公司,此时也将目光转向了这里,信用证信托悄然登场。

  这是一个新方向。

  信用证信托产品登场,银行理财转向

  在房地产信托遭遇兑付危机、矿产信托风险隐现之时,经过半年爆发式增长的票据信托再度受阻,遭银监会紧急叫停。这意味着信托公司目前的几款主要产品均受到某种程度的严控,下一步业务如何发展,成为一个亟须解答的难题。

  而日前市面上悄然出现挂钩国内信用证的信托产品,被认为是票据信托的最新替身。长安国际信托发行的“安悦系列2号金融收益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成立规模4802万元,投资期限3年,起点100万,收益率6.3%,投资领域为银行信用证收益权,中信银行包销。

  该产品于今年2月9日正式成立后,又在四天后成立了另一款同系列产品“安悦系列6号”,成立规模扩大到了11830万元,收益率也有所提升,为6.7%。

  具体操作模式为,长安国际发行集合信托计划,买下转让方的信用证收益权并转移至中信银行,银行将信托计划出售给客户,并由银行负责国内信用证、附属单据、付款通知书的检验以及到期收款、划拨和代理收付工作。所募集资金相当于为贸易商融资进行垫款,几个月后,收益权对应的标的到期时,中信银行将托收款项直接打入信托账户。

  据了解,该系列将有6款产品发行,但目前只有2款公开了相关信息,这是市场上出现的第一个信用证信托计划,而记者致电多家信托公司,暂未有其他跟进发行。

  中信银行客户经理介绍,该产品只针对部分高端客户募集,并非每个网点都能分配到份额,发行募集状况很好。

  供职华润信托的某业内人士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票据类产品被控制后,很多信托公司都在对银行其他中间业务进行研究,寻找可以合作的空间,比如信用证、保函等,但大多都还在研究阶段,属于比较新兴的业务。

  “长安信托的这一款产品大家都在看,还是具有创新进步意义的。”

  但也有不少人对信用证信托的未来并不看好,北京某信托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做这类业务对于信托公司来说,不过是赚点“零钱”,信用证信托的结构、期限均与票据信托相仿,操作简单、低风险,所以“顺手就做了”,但是终归没有太大盈利空间,所以运作动力不强,而且“信用证占资金总规模的比例也比票据小很多”。

  在记者拿到的一份来自长安国际信托的信用证信托业务培训资料中显示,信用证信托的费率结构一般安排为:信托报酬为信托资金的0.5%/年,银行保管费为信托资金的0.05%/年,银行代理收付费为信托资金的0.6%,这一费率并不固定,随着市场调整而变化。

  上述人士还认为,从银监会叫停票据类理财产品可以看出,监管层对于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的控制力度在不断加强,所以信用证信托产品很难出现像票据类产品那样的井喷式增长,一旦大批量出现,估计也就离被叫停不远。

  不仅是信托公司,银行挂钩票据的理财产品也同样收到了监管禁令,而信用证也成了其重要的替代标的。

  渤海银行天津分行一位客户经理告诉理财周报记者,该行近期发行的一款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挂钩标的就是国内信用证收益权。

  “票据不能做了之后,这个就是风险最低又收益比较高的产品了,收益权转让方也都是我们行自己的企业客户,风控很严格。”

  银行激战信用证代付腾挪信贷规模

  当然,相关信托以及理财产品亮相市场,前提就是发展速度不断提升的信用证业务。

  存贷比大限压顶,倒逼同业代付此类表外业务成为银行隐匿信贷规模的重要手法。

  中信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指出,去年四季度末同业代付业务强劲增长4000亿~5000亿;截至2月中旬,预计同业代付总额接近1万亿,占总贷款规模约2%。

  如此超速发展引起了监管的密切关注,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证实,监管部门正加强对同业代付业务的审查,年初开始要求银行上报票据代付业务规模和非票据代付规模、操作模式、交易对手等,并向该业务高增长的银行发出了警告函。

  然而,记者了解到,目前被严控的只是票据代付业务,其他类别业务仍然畅行,比如国内信用证代付。

  如今,信用证业务不仅仅是贸易结算手段,也是企业一个“变通”的融资方式。和银行承兑汇票类似,国内信用证也是在真实的商品交易背景下,由银行纳入授信范围,并交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

  2011年三季度以来,随着贴现利率的高位徘徊,以及此后票据信托被监管严控,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开始降温。同样具备增加保证金存款和逃匿贷款规模功能的国内信用证业务受到了极大关注。

  据了解,与票据贴现普遍高于10%,且一度升至13%~14%的利率水平相比,国内信用证的融资成本一般在8%-9%左右,更易为企业接受。

  而对于银行来说,国内信用证属代付业务,不占用信贷额度,最低保证金也相对较高。虽然流程繁琐很多,银行也乐意操作。另外,承兑汇票流转会在银行体系外,存在一定程度的造假风险,而信用证都在银行系统内部流转,相对安全。

  目前各行信用证保证金比例在40%~50%之间,较承兑汇票略高。

  在此驱动下,去年下半年开始,不少银行的代付业务都出现了爆发式增长,特别是民间融资需求的江浙一带。普益财富研究员范杰介绍,如中信银行、深发展银行等股份制银行都在近几年加大了拓展国内信用证业务的力度。

  业内人士认为,通过信用证隐匿的贷款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当中,在大量的信用证代付业务中,有些可能并不存在真实贸易背景,而仅是变相的普通贷款。而借道信托等渠道开展的所谓金融创新也应引起相当程度的重视,否则信贷调控效果可能遭遇严重失真。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