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香港人排队去深圳存人民币 精明理财跨境套利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16日 08:04  证券时报
深圳口岸附近的银行网点吸收港人存款有天然优势蔡恺/摄深圳口岸附近的银行网点吸收港人存款有天然优势蔡恺/摄

  去年以来,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及央行三次加息,吸引了许多香港居民到深圳的银行存人民币。证券时报记者实地调查发现,深港口岸附近银行网点的存款中,香港居民贡献了绝大部分。

  现金过口岸

  “我们行每天接待的客户90%是香港人。” 中国银行(微博)深圳人民南路支行的一位银行职员对办理业务的记者说。

  在这家距离深圳罗湖口岸仅5分钟路程的银行网点里,记者与银行职员闲聊5分钟左右,就发现连续有3位手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的客户前来咨询开户事宜。

  上述银行职员告诉记者,这家支行每天早上的座位经常坐满,其中有很多香港人,办开户、存款业务占多数。

  一位在等叫号的香港人李先生告诉记者,他今天带了几万港币,准备兑换成人民币,然后做一年期定存。年过七旬的李先生表示,内地人民币存款利率远高于香港,再加上人民币不断升值,所以他每周都过来存人民币,甚至连子女给他的生活费,他也不时将其兑换成人民币做定存。

  虽然深圳海关规定境外居民只可携带不超过2万元人民币或折合不超过5000美元的外币入境,但李先生说:“我经常把钱藏在外套里带过来,十几万港币都曾带过。”

  记者随后走进离中行人民南支行几步之遥的工行友谊支行,与港人林先生攀谈起来。今年60岁的他在香港做装修散工,因为收入不大稳定,所以他只做半年期的定存。林先生表示,他账户里现有5.19万元,打算用5.1万元再做一次半年期定存,年利率为3.3%。记者算了一下,半年后林先生就能获得841.5元的利息收入。

  “港币和人民币存在香港的回报很低,所以还不如存在内地银行,赚点小钱,来深圳消费也有点钱花。”林先生笑了笑说。

  林先生称,他去年过来深圳开户,但之后就没有带人民币现金过境,因为“带太多钱在身上不安全”,于是林先生通过香港的外币兑换店,将港币换成人民币,再付一定比例的手续费委托兑换店将人民币转账至他的深圳银行户口。不过他表示,如果要做定存,仍需亲自到深圳的银行办理。

  记者查阅网上资料发现,香港境内大型银行的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利率在2%至2.5%之间,而内地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5%。

  口岸附近的南洋商业银行职员也对记者表示,办理业务的多是香港人,除了赚取存款利息,港人也热衷购买短期高息理财产品。

  “如果他们想把到期的人民币存款本息汇回香港账户,只需通过网银操作,100万元以下面额的汇款手续费都不会超过20元,但如果他们从香港账户汇人民币到内地账户,则需要收取100多港元的手续费。”上述南洋商业银行的职员说。

  记者对比了一下,如果从香港直接带人民币到深圳罗湖口岸的银行网点,需要40港元~90港元不等的路费,但比网上汇款手续费要低,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部分香港居民宁愿带大笔现金过关。

  不过记者发现,这种存款的需求是双向的,有的银行推出了专门针对香港客户的优惠措施。

  中信银行罗湖口岸支行的一位职员告诉记者,该行专门推出了“香港居民开金卡免存款门槛”的优惠,国内异地柜台存、取款及同城跨行ATM取现免手续费,而内地人办理金卡就需要有5万元的存款。“香港客户是优质客户,他们每次存款的数额都很可观。”该职员说。

  存款靠港客

  在银行揽储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口岸附近的银行网点却不用愁,因为他们在吸收香港居民的人民币存款上具有天然优势。

  深圳罗湖区某大行的二级支行副行长刘先生(化名)向记者透露,去年某月,位于罗湖口岸的“兄弟”支行的个人存款余额曾达40亿元,该数字相当于罗湖区某些二级支行的4倍~8倍,当中可能有90%的存款是香港居民贡献的。他说,“有几次我们支行还要派人去口岸支行驻点开户,因为排队办业务的香港人实在太多了,他们支行的人手应对不过来。”

  刘先生表示,目前罗湖口岸支行的存款还在不断增长之中,是罗湖区仅有的存款能自然增长的支行,存款规模高,效益自然也好,这令其他支行羡慕不已。

  不过,刘先生也指出其背后风险:“香港人理财非常精明,存款都以短期为主,如果哪一天内地央行宣布减息,或者人民币停止升值甚至贬值,那么口岸支行的存款会下降得很快,可能会对银行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广东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表示,香港人上述存款行为是一种套利行为,这部分存款相当于增加了货币发行量,也增加了央行管控货币的难度。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