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湖南农信社贷款1508亿 当起农村金融主力军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6日 11:31  华声在线-湖南日报

  担当农村金融主力军

  ——我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创新见闻

  本报记者 柳德新 通讯员 胡善良 唐造时

  扎根沃土,小苗也能长成参天大树。短短6年时间,湖南省农村信用社锐意改革创新,真心服务“三农”,已由“小不点”迅速成长为“大块头”!

  农民朋友致富的“助手”、现代农业建设的“推手”、县域经济发展的“帮手”;农民朋友的贴心银行、社区居民的亲情银行、中小企业的伙伴银行……这些词汇,简单勾勒了湖南省农村信用社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

  截至2011年10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1508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比例达85%以上。这个数据,直接印证了湖南省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的主力军地位。

  改革,强壮农村金融筋骨

  由于历史、体制等多方面原因,我省农村信用社一度举步维艰。历史包袱重、竞争能力弱、案防形势严峻、体制机制不顺等问题,制约了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能力。

  以2005年5月成立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简称“省联社”)为标志,我省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大幕开启。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我省农村信用社围绕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两大重点,积极稳妥地开展改革试点。

  在管理体制改革上,省联社成为直属省政府领导和管理的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省级地方性金融机构。根据省政府授权,省联社对全省农村信用社实行垂直管理,履行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同时,省委明确,全省农村信用社党的工作实行垂直领导和统一管理。

  在产权制度改革上,制定了“坚持标准、依法合规、分期分批、稳步实施”的方案,鼓励县级联社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至今,全省已组建浏阳、先导、星沙、炎陵、江华、宜章、潇湘、洪江等8家农村商业银行,望城、雨花、天心、芙蓉、开福、洞口等6家农村合作银行,106家统一法人社。全省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由1987个减少到121个,改变了农村信用社分散弱小、功能薄弱的局面。

  2005年11月14日,我省第一家农村合作银行--湖南浏阳农村合作银行正式挂牌开业;2010年5月5日,经过股份制改造后,湖南浏阳农村合作银行再度“蝶变”,成为全省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湖南浏阳农村商业银行,一路领跑全省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浏阳农商行董事长罗成林说,由合作制迈向股份制,浏阳农商行优化了股权结构,明晰了产权关系,完善了法人治理,服务“三农”能力大幅提高。2010年,该行累计发放各项贷款67.93亿元,其中涉农贷款50.17亿元,较上年净增12.87亿元,新增涉农贷款占新增贷款总额的91.34%。

  省联社理事长张明久介绍,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其实无处不在:全省清退了所有的业务代办站,最大的案发源头被一举清除;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用人“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每年招考专业人才1000多人,“泥腿子”队伍逐渐变成了专业人才队伍....。.

  经过改革,农村信用社不断“强筋壮骨”。与改革之前的2004年末相比,今年9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3089亿元,增长3.32倍,在全省金融机构排名由第三前移到第二;各项贷款余额1843亿元,增长2.33倍,在全省金融机构排名由第四跃升到第二。在业务规模扩大的同时,资产质量也进一步提升,不良贷款实现“双降”,县级行社全部实现盈利。

  创新,丰富农村金融内涵

  在耒阳市,不少农民踊跃种植油茶,但油茶投资期长、资金量大。2009年以来,耒阳市农村信用联社按照省联社与省林业厅联合下发的《湖南省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试点开办油茶林抵押贷款,开辟林权抵押贷款“绿色通道”,当年发放贷款4200万元。油茶种植大户李元良因此贷款3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他告诉记者:“这种贷款,只有农村信用社才办得到!”

  农民群众申请贷款,普遍存在抵押物不足、季节性强的情况。农村信用社适应“三农”特点,不断创新产品,丰富农村金融内涵。

  小额信用贷款直达千家万户。今年7月,麻阳苗族自治县隆家堡乡蛮溪村养殖户陈勇,凭借农户一级信用等级证,没有任何抵押,就从乡农信社贷款3万元。全省所有县级行社都开展了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形成了评定农户信用等级、依据信用等级授信、发放《贷款证》和发放小额信用贷款的支农信用模式,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按期归还”的办法。据统计,全省农村信用社已核发300万本《农户信用等级证》,一次授信额达300多亿元,“银行有钱不敢贷、农民要钱贷不到”的现象已成历史。

  抵押担保创新缓解农民贷款难题。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农屋、宅基地等抵押贷款和农机具等质押贷款业务,都深深打上了农村信用社的烙印。湘潭县联社创造的“农户联保贷款”模式、益阳市赫山区联社推出的“农村工商户联保贷款”模式,都被推广到各地农村信用社。近两年来,农村信用社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农村的冲击,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及时推出“青年创业贷款”、“巾帼创业贷款”、“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农村困难党员专项贴息贷款” 、“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等支持创业就业贷款,累放贷款50多亿元。

  小额存款最稳定、小额贷款最安全。农村信用社不以善小而不为,相反,却坚持“做小做优做强”,以“小”的优势形成“大”的竞争力。

  服务,挺起农村金融脊梁

  “银行撤退,农民遭罪”。部分银行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一度撤离农村,但农村信用社始终坚守在这里。

  在湖南,不论县城还是乡镇,“湖南省农村信用社”的招牌总在最醒目处,4000多个营业网点遍布全省城乡。仅就营业网点来说,农村信用社网点与其他所有金融机构网点的总和基本持平。可以说,有农村金融需求的地方,就有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

  过去,农村信用社服务有些滞后。比如,由于没有统一的省级平台,汇款要借道其他银行,有时十天半个月才能到账;存取款也仅限于本县范围。省联社成立后,在全省范围统一服务标准,迅速构建省级金融服务平台,挺起农村金融脊梁。

  以突破瓶颈为切入点,构建科技信息平台。针对长期制约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的电子化、信息化瓶颈,省联社大力实施“科技兴社”战略,成功搭建科技网络平台,推广综合业务系统和业务管理应用系统,全省所有网点与全国8万家农信社营业网点联网,实现了汇通天下。邵阳县塘渡口镇农民杨柏树经常在外面跑销售,他说,现在农村信用社“全国一盘棋”,外地存款汇款都很方便。

  以提升服务水平为目标,搭建电子结算服务平台。2006年9月,省联社开通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我省成为全国首批推广农民工特色卡服务的省份,为农民工铺就了一条直接延伸到家门口的便利取款通道和金融服务,这只是我省农村信用社快速提升结算电子化水平的一个缩影。

  以提升服务效率为重点,构建资金融通平台。依靠省联社的内控优势、信息优势、人才优势,将各家农村信用社闲置的富余资金聚集起来,改变以往信用社“放羊”式的粗放经营管理模式,通过专业化、集约化运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基层行社资金富余,可上存省联社,形成“蓄水池”;若基层行社资金短缺,资金营运中心则“开闸放水”,弥补基层农村信用社头寸不足,缓解了农村金融服务不均的矛盾。

  种粮直补资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保、烟叶收购资金在线支付....。.目前,全省农村信用社统一规范的惠农资金代发摘要项目达150余项,代理业务300余项,涉及全省绝大部分农户。

  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不管名称如何变化,其前缀“农村”二字总是不变。正如省联社理事长张明久所说:“担当农村金融主力军,是农村信用社的责任所在!”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