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7日08:16 新浪财经

  来源:公众号“新浪金融” 

  无疑,2017年掀起了中国互金企业的上市狂潮。回顾挂牌公司,几乎每家机构都给自己打上了各种各样的“中国互金第一股”名号。近两年迅猛发展的互金行业可谓是个残酷的“江湖”,各家抢占红海、瓜分市场。但出来混江湖嘛,总是要对得起自己的名号,尤其是自封的。

  下面,小编带大家梳理一下各种“中国互金第一股”:

  宜人贷:中国P2P第一股

  2015年12月18日,作为宜信集团拆分上市的先遣部队,宜人贷率先登录纽交所,成为“中国P2P第一股”。

  宜信集团作为一家金控巨头,旗下坐拥保险、信托、第三方支付等多张重量级金融牌照。自2006年起,宜信开启个人对个人(P2P)借贷服务平台模式,九年后宜人贷才分拆出去单独上市。

  事 实上,宜人贷的上市可谓是一波三折。2015年春节与7月,宜人贷先后两次向纳斯达克递上市申请未果。2015年11月,宜人贷再次向纽交所递交招股说明 书。三次冲击上市,最终成功IPO。上市首日,宜人贷就跌破发行价10美元。此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股价也都萎靡不振。

  信而富:中国金融科技第一股

  2017年4月28日,中国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平台信而富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交易。

  相 比较于宜人贷,信而富的定位则是“真正金融科技第一股”。整体来看,信而富风格较低调,其创始人王征宇博士自2001年起,带领团队一直为银行提供信用评 分模型和风险管理系统。2010年,信而富涉足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服务。在商业模式方面,信而富采用“低起步、稳成长”(Low and Grow)策略,通过独有的预测筛选(PST)、自动决策(ADT)等核心技术,帮助“爱码族”建立个人信用历史,满足用户全生命周期的消费信贷需求。

  虽然风格较稳健,信而富的尴尬却在于它们并未实现盈利。梳理5家在美上市的网贷公司2017年三季报,我们不难发现宜人贷、趣店、拍拍贷、和信贷均保持了高盈利水平。趣店是以净利润6.5亿元居首位,信而富则净亏损2917.32万元(440万美元),同比扩大11%。

  趣店:中国分期信贷第一股

  2017年10月18日,趣店正式登陆纽交所,其创始人罗敏身家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万 万没想到,靠校园贷发家的趣店一上市便遭到市场口诛笔伐,被钉在“原罪”、“出卖灵魂”、“嗜血”的十字架上。趣店的前身是成立于2014年的“趣分 期”,是“校园贷”市场创业公司之一,成立之初主要业务是向在校大学生提供购物分期贷款。2016年7月份,趣分期更名为“趣店”,并将服务对象从在校学 生拓展至青年群体。

  上市之初,趣店股价涨势喜人。但随后因负面新闻与质疑声不断,再加上罗敏“滑铁卢”般的回应与国内监管层对现金贷行业的整顿,趣店股价接连遭遇暴跌。

  和信贷:纳斯达克中国互金第一股

  2017年11月3日,和信贷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互联网金融公司。

  作 为一家“小而美”的互金公司,和信贷选择在纳斯达克上市是有原因的。据悉,纽交所上市资产要求为4000万美元,而纳斯达克有两种方案,其中第二种方案资 产要求仅为200万美元,但前提是公司的经营年限要超过三年。简单来说,纳斯达克相当于中国的创业板,纽交所则是主板市场。

  因此,体量相对较小的和信贷最终选择在纳斯达克上市。

  乐信:分期电商第一股

  2017年12月21日,乐信正式登陆纳斯达克,募资规模约为1.08亿美元。

  乐信的定位为“中国分期电商开拓者”。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9月末,分期乐商城拥有72万精选SKU(商品种类),涵盖了与年轻白领品质生活密切相关的14个消费品类。招股书显示,2016年乐信总营收为43亿,其中分期电商营收为27亿,占比超过60%。

  值得关注的是,乐信也是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新规出台后首家赴美IPO的公司。

  写在后面:

  趣店上市后,靓丽财报和惊人利润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市场与监管层重新审视现金贷与P2P行业。

  12月1日,央行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银监会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对持牌经营、利率上限、多头借贷、暴力催收等问题作出明确要求。

  12 月中旬,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各地P2P整治联合工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 (57号文),要求各地在2018年4月底之前完成辖内主要P2P机构的备案登记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此外,57号文对债权转让、风险备付金、资金 存管等问题也作出解释说明。

  在央行与银监会下发通知后,各地金融办也加紧响应步伐,浙江、上海等地纷纷出台监管细则。

  监管趋严的背景下,上市的互金公司能否顺利“上岸”仍是未知,还在排队准备上市的公司又能否让投资者买账?显然,这些问题需要交给时间慢慢给出答案。但唯一确定的是,“中国互金第一股”的各种名号已被过度消费,未来上市的互金公司又将打着何种旗号、讲着哪些故事呢?

责任编辑:徐巧 SF184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