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3日14:38 吴晓波频道

  原标题:一个故事告诉你P2P和现金贷的“原罪” | 小巴侃经济

  作者:巴九灵

  上周,关于现金贷的新规落地,在牌照、利率、资金来源等多个方面做出了规定。今年以来,现金贷负面新闻不断。

  上一个类似的例子,是P2P。两年前的近6千家P2P公司中,目前还存活的只有1/3。

  其实,不管是P2P还是现金贷,都是换汤不换药的同一回事。它们在本质上,都属于某种程度的影子银行,不是银行,干着银行的事。

  P2P和现金贷究竟是怎么回事,它的“原罪”究竟是什么?今天我们就用巴家村的故事为大家说一说。

  巴家村是一个很大的村庄,有好多人、好多事和好多钱。有的人做事缺钱,有的人做完事有余钱,想让这些钱增值。那么村里就需要有人来干一件事:一边付利息,把大家的余钱集中起来,另一边再把钱放出去,把钱放到需要的地方去。村里大大小小的银行,就是专门来干这个事。

  经营银行是有风险的,也关系民生,于是村委会成立了一个银行的银行,叫中央银行,而另外那种对外经营的就叫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和村民打交道,而中央银行只和商业银行打交道,和村民没有什么直接联系。

  商业银行从村民那里吸收了10块钱,就必须先把其中的1块钱存到巴家村中央银行,其他的9块钱才能拿出去放贷款,这1块钱叫风险准备金。这样一来,商业银行的杠杆就有限度,不能无限制地贷款,而且万一哪一家商业银行经营不善,发生挤兑,中央银行就可以把这笔钱交给它们来应对。

  总体上,商业银行在巴家村,还是过得很滋润的,一纸上头下发的文件,存款利率多少、贷款利率多少都规定好了,也不用操心,自己只要负责找人存钱和贷款就行了,只靠其中的利差就能赚到钱。

  但是,商业银行主要是村有机构在主导,村有企业要贷款就很容易,私人想要拿到贷款就很难。

  这中间,就像是有一道围墙,行情好的时候,里面的人只要和自己人玩就可以活得很好,不会想到出来帮助外面的人,或者说帮助外面人的收益和成本不成比例;到行情不好想出来时,围墙太高了也出不来,外面需求强烈的村民,还是得不到服务。

  有需要,就有满足,村民们都是很有智慧的人,总归还是摸出了两条办法:

  一条是自己抱团取暖。村委会不让村民们自己开银行,大家还可以偷偷地干,一批人凑在一起搞互助,搞民间借贷。这样私下干,比较简单粗暴,成本当然要高很多,有时候急缺资金,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另外一条就是和银行的人一起,想办法绕开那些条条框框。说得冠冕堂皇一点,叫做“创新”,说得直接一点,就像是“走私”,就是里面的人帮着偷偷运一点里面的钱出来借给村民,利息比正常的贷款要高,不然出钱的一方就没动力了,但是比前面的办法低一点,不然借钱的人就没动力了。

  比如村里有个大款巴八灵,工作是帮人造房子,按规定,银行不能贷款给他这样的款爷。其实他的生意利润很高,土地、房子这些抵押物看上去也不错,照理是优质客户,但是没办法,得按规定来,不给贷就是不给贷。

  那么曲线救国的做法就出来了,贷款这个事,上头是要管的,不过理财产品,就不在这个范围之内。

  大款首先找另外的人,把这笔贷款,包装成一个特别的名目,反正不叫贷款就对了,比如可以叫成信托,实际上道理是一样的,就是三五年后还本付息。然后这个项目,可以送到银行,分拆成一笔笔5万、10万,当成是理财产品推销。

  5%的利息给储户,中间负责包装的信托公司拿2%,负责推销的银行再拿2%,再加上其他林林总总的成本1%,大款拿到这笔资金的成本,一共就是5%+2%+2%+1%=10%,还是比自己找民间借贷便宜。

  对银行来说,既然上头不管这类业务,还有分成,乐得做顺水人情。对于村民来讲,也搞不懂里面的道道,反正这些理财产品和定期存款差不多,利息又比它高,那何不把钱都存到前者呢?

  一套流程走下来,大家也都发现了这个办法很好,缺钱的借到了钱,有钱想要增值的提高了收益,做资金中转站的提高了利润,三赢。然后村里各种有资格包装和推销通道的,都参与进来了,除了老本行之外,银行干信托的活,保险、券商、基金干银行的活,总之就是大繁荣。

  你看啊,上面这些都是大玩家,还是有一定门槛的,借钱项目动辄就是上千万上亿的,投资金额至少也是5万、10万,多的需要几百万。小玩家,借个几十万、几万甚至几千的,投资金额一两万,甚至几百几千的,还是没有得到满足啊。

  又一个聪明人巴七灵瞄到了其中新的机会。原来没人做这个,是因为贷款是多麻烦的一个事,这么小的金额,要把规模做大,还是那句老话,收益和成本不成正比。不过这两年巴家村里互联网很发达,人手一部手机,做大规模就没那么麻烦了。

  巴七灵觉得,做一个平台,做起类似贷款拆分的事。一种做法是手里有钱,那就去找借钱人,一种做法是手里有借钱的需求,那就是去找存钱的人,总之小额的存款和借钱需求,是广泛存在的,狂做互联网广告就是了。

  村里最近几年在网络上热播的电视剧,几乎每一部里面都有一个给你推荐相关产品的广告。比如前两年,大家比较缺钱,就想要找存钱的人把钱存进来,这一类项目叫P2P;今年,钱不是问题,大家又开始找借钱的人,叫作现金贷。

  其中有的人是在真做事,毕竟三方的需求都在,是一个潜在的市场;也有人,只是觉得这是一个机会,拆东墙补西墙,叫作庞氏套路,反正不用交保证金,规模不受限制,没出事之前多做一笔就多赚一笔。

  总之不管什么情况下,要大钱的时候,比如炒股加杠杆,要小钱的时候,比如买个手机,需要用钱的,就会告诉你,总有办法帮你搞定。

  一笔钱存进来再贷出去,一进一出有利差,名义上不是银行,不受村委会下面的央行管,本质上干的却是银行的事。不管是大玩家,还是小玩家,在这个游戏里,都绕开了银行繁复的程序和条框。

  做同样的事,一个情况下受监管,另外一种情况下不受监管,那大家肯定就往后面那种情况跑了。

  但是,不受监管的时候,就很容易出问题。当超常规的利润放在眼里,巴家村里的一部分人很快就把对金融的敬畏丢到一边,做法越界的越来越多,高利贷、逼债都来了。

  村委会的头头们,看了一段时间,也算把事情弄清楚了。对大玩家们,信托、保险、基金本来都还是有监管的,只不过和银行监管是分开的,那现在把他们凑一块去,互相通气,过程是复杂了点,终究可以解决。对小玩家们,我先给你们下几个严格的规定,把口子封上再说。

  金融市场上的钱,往往被比喻为水,治理金融市场也像治水,有堵、疏两法之争。就像在现金贷以及现金贷的监管上,存在两种显著对立的观点:

  ①现金贷的高利率和逼债等行为,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和社会的秩序,需要被严格管理。

  ②现金贷的存在和快速扩张,以及资本的涌入,说明了它符合市场需求,不该被严格管制,反而应该将管制放开。

  在小巴看来,中国金融市场的难题不仅在于堵塞之多,更在于供需错配。随便找一个地方强行疏导未必有效,比如现金贷,就是找到了围墙的一条缝隙,以高成本向可能无偿债能力的人借款,社会整体效益很难说得到了改善。所以,关于现金贷是否需要管制,小巴认为的是需要。

  但另一方面,这一座围墙上的缝,其实是越来越多的,不论是大玩家们的,还是小玩家们的,找缝、挖缝的效率也越来越高,如何在这一整个体系上建立一条全社会各取所需的疏导,才是更重要的事。

  就像汉代的张戎所言:“(治理黄河)可各顺从其性,毋复灌溉,则百川流行,水道自利,无溢决之害矣”。中国金融,关键在“各顺其性”,合理地疏、堵并用。在此之前,P2P和现金贷的问题结局了,其他的问题总还是会出现的。

责任编辑:张琳珮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