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11日17:05 新浪综合

  互联网公司近年撼动了中国金融业,第三方支付、理财以及个人消费信贷成为最大的增长领域。当金融遇上互联网,如何兼顾安全与用户体验?如何平衡金融稳妥性与互联网流动性?成为了整个行业最大的挑战,对于微众银行来说,这也是一个备受重视的命题。

  日前,微众银行首席战略官陈峭在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分论坛“全球金融创新峰会”上发表演讲,分享他在微众银行过去的15个月所收获的心得体验。“总结起来,我认为是平衡木的概念。”他这样表示,“在五个不同的层面追求平衡,在保持平衡的前提下一步步地上台阶,最终达成传统银行模式与互联网创新之间的融合平衡。”

  陈峭认为,创建互联网银行的第一个思考,是传统模式与创新手段之间的平衡。他举了一个例子,微众银行虽为互联网银行,但在获客宣传方面仍会遵守营销的法则,通过建设品牌影响客户的自主选择,并不断地巩固客户忠诚度,从而培养良好的客户黏性;而又如,在征信手段上微众银行采用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评估手段,不仅会利用腾讯提供的社交大数据在反欺诈、贷后管理等方面建立有效的模型,也会采用人行征信数据,完善客户的整体负债率等信息,形成多维度用户信用画像,有效地控制风险。

  第二个层面是银行发展定位的平衡。在中国目前的金融环境和市场条件下,微众选择做“精而美”的银行,服务客户最基本的金融需求,从体验痛点最多的金融产品开始,开启互联网银行的征程。比如,微众银行主打产品“微粒贷”是一个随借随还、动态管理客户的产品,微众银行主动授信的客户在不超过1分钟的时间内就可以获得小额贷款,这就是微众为用户带来的惊喜体验,微众的“精而美”,并不奢求用户将所有的银行关系都转移到微众,但希望以惊喜的产品和精致的服务陪伴用户,成为用户的“你的另一个银行”,这是微众银行在市场定位中寻找到的平衡点。

  第三个层面是企业文化的平衡。作为一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内部人员架构内有来自互联网行业的人才,他们追求客户体验为先,善于将客户需求导向产品设计;也有来自传统金融行业的人才,他们更重视产品的风控流程,善于将传统产品设计通过多样渠道推送给客户;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在日常工作中会发生碰撞并进而寻得客户体验与严谨风控的平衡点,双边并不会成为互相之间的瓶颈,而是在碰撞中寻找满足客户需求与满足盈利需求的平衡点,这便形成了微众最具竞争力的、多元的企业文化。

  正是在这样的企业文化支撑下,微众银行的运营到目前为止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成为国内首个建成“去IOE”科技架构的银行,在强大的风险控制基础上,得以触达亿级海量用户,人脸识别、声纹识别、机器人客服等创新技术也陆续运用于实际业务场景,有效提高客户体验。

  第四个层次是思考与行动之间的平衡。在微众这样的互联网银行,有时候高效率的行动比思考更重要:快速将产品推送到用户面前,让用户来对产品进行评价,或是让“Test & Learn”的营销活动的以结果考核营销创意,是微众银行所采取的模式,这也是极具互联网风格的。做到快速行动并不容易,银行整体的组织架构,KPI考核方式、IT系统支持以及数据支持都要达到支撑系统快速行动的要求。

  第五个层次是组织架构上的平衡。微众银行在传统银行部门制的基础上,融合了互联网行业的组织架构和人才机制,以团队形式为主,以产品为单位运营,跨部门组成小而快的团队,团队拥有共同的目标,年终考核参照团队绩效,形成了更加适应跑步发展的互联网银行组织架构,为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互联网技术的加入,使整个银行业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也让这个正在丰富化的生态更有活力,但互联网银行的本质仍是银行,银行有发展的自然规律,银行发展的自然法则是做好风控管理、做好客户服务、做好与每一个跟客户的接触节点。银行的风险管理的关键就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纯线上运营的互联网银行,没有网点和面对面服务,主要依靠数据信息分析应用替代传统人工核查和经验判断,所面对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环境与传统银行截然不同,如何在互联网海量和高并发交易背景下做好、做实、做精风险管理工作,是互联网银行发展面临的最重要课题。陈峭说,在客户服务方面,也许微众银行提供的产品选择并不多,但我们力求做到“精而美”,用惊喜和精致向用户传递国内首家互联网银行的诚意。而这些成果的生成和存在,始终都基于“平衡木”选择。

责任编辑:王琳琳 SF181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