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CEO唐宁在突围互联网金融讨论专场上称,国内P2P有很多认识误区,并不是所有事都必须在互联网上完成的。
新浪财经讯 2013新浪金麒麟论坛于11月25日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梦想之路:改革深化和经济转型”。宜信CEO唐宁在突围互联网金融讨论专场上称,国内P2P有很多认识误区,并不是所有事都必须在互联网上完成的。
以下为发言摘要:
唐宁: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向大家交流汇报我们在互联网金融大潮当中的实践和体会。刚才其实尹董事长提的问题我觉得非常好,给我很多启发,我想试图回答其中的一些问题。他其中提到境内、境外的不同之处,美国是不是有互联网金融?
我正好前段时间和我们公司十几位同事到硅谷去游学,去体验创新,在那边其实互联网金融也很火。美国,特别是在硅谷有很多互联网和金融跨界的一些创新工作,创新企业。另外,那边华人很多,我记得到伯克利跟当地的学生、学者交流的时候,很多人都问我有关国内的互联网金融方面的一些情况。
那么,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呢?其实你现在到硅谷去看,刚才尹董事长讲的一个大数据,这是挺明显的一个趋势。在那边有一个说法是所有的数据都是信用数据。也就是原来我们评估信用、进行风险控制主要的是集中于一些这种金融借贷方面的一些交易信息进行风控。那么,现在来讲所有的信息,特别是在互联网、无线互联网上,例如像个人的一些行为信息,社交网络身份信息,等等这些信息都可以被用来进行信用风控方面的使用。
那么,我的一个观点就是所有的信息都是金融服务信息,所有的数据都可以用来进行不仅仅是风控,还有市场营销这方面。就像刚才尹董事长讲,它到底喜好是什么。大家知道过去几年很多互联网公司使用的时候都有购买这样的产品的客户还购买了这个产品,看过这个视频的还看了这些视频等等。就是这样的一个推荐引擎,它占互联网公司业务的比例由几年前的少数派现在已经占到了多数派,有的都是主要的这种收入的来源。那就是说,其实大数据来讲,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发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在理财方面也有很多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其实在美国我还记得我十几年前在纽约做投行的时候,那个时候有一些企业,包括像把E加在前面,现在还有很多把I加在前面,E这个,E那个,要么什么.net等等。就是第一波互联网泡沫的时候,当时我还记得E-Loan它就是到网上获取借款,那个借款来自金融机构这样的一个模式,后来我可以在网上获取借款,这个借款可以来自于个人,当然后续演进了。
十几年前E-Loan的创始人最早是希望搭建一个互联网的平台作为一个渠道,你如果缺少贷款找贷款,可以通过互联网方式这样的一个渠道找到你心仪的提供的贷款的方式,过去可能要靠电话的方式,门店的方式等等。所以,最早互联网金融的尝试是类似把互联网当成一个渠道。后来它在做美国的P2P企业Prosper的时候,它就说你还可以从个人那边获取借款,你获取这个借款来讲,他当时希望用社区的形式,如果你的好友证实你有信用,你可以有正好的信用等级等等,也是基于大数据信息,基于移动互联网这样一种信息进行风控并且便利交易这样的一个形式。所以,它也是在不断的去演进。
那么,今天来讲,美国这样的P2P也是最近发展的也非常好。去跟他们沟通交流来讲,发觉有另一个特征,就是其实咱们国内很多的一些认识也都是误区。就是在美国来讲,这样的互联网金融有标志性的企业,就是什么事情都是在互联网金融上做,什么事情都是在虚拟世界发生的。其实不是这个样子。
到了美国那个最大的P2P机构,他们讲其实最有效的客户获取手段是发信,只有传统的这种给潜在的客户寄信的手段,是他们最有效的获取手段。但是,他们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客户获取手段,互联网上获取的,其他广告方式获取的等等,他们都是多渠道的这种获取。但是,其中最主要的客户获取的手段,最有效的就是平信。当这个平信到底发给谁,它用了很多互联网的手段和信息,以及大数据这样的技术,能够去很好的做客户分级,它找到它的目标人群,谁最可能去接受它这样的一个贷款产品,这些工夫也利用了互联网。
但是,实践上来讲,它在发信的这样一个朴素的方式上来讲那就是很传统的。那么,从风控的角度上来讲也不是说什么事情都是在互联网上就能够解决的。那么,如果有一些需要确认的,有一些需要人工介入的来讲,他们也有这样的人工的方式。
那么,中美两国来讲,美国相对金融体系来讲比较健全,信用体系比较健全,几大征信局,我们这次去发现除了几大征信局之外,还有零零种种的一堆小的征信局,包括有的是从社交网络上找一些信息。他们希望可以作为信用评估过程之中几个重要的数据点之一,除了主要的征信局之外,还用他们征信的这些数据等等,它还在这个数据环境,征信环境上面还要继续有这样的创新。
那么,回到中国来对比是什么一个样子呢?咱们没有这样的市场化的几大征信局。咱们在座的都没有信用评级,没有信用评分。如果谈到咱们的这些小微企业主,刚才焦局长谈普惠金融,谈到经济上活跃的农户来讲,他们连信用记录都没有。那么,你面对这样的信用环境来讲是完全不一样的。那么,从客户需求的角度上来讲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美国,在小企业和微企业方面仍旧是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最近有很多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在美国是集中在小企业、微企业服务上面,也有一些创新的模式。但是,回到中国来看,这样的一个市场是巨大无比的,中国几千万的小微企业主,兼职创新的工薪阶层,几亿农村活跃的用户来讲,过去就很难通过非信用的方式去获取小额资金,他们没有什么社会资源,没有什么实物资产可以做抵押担保,那么他够必须得用心用的方式获取投资。
那么,这个信用怎么建立呢?我们八年前创业的时候说我们要围绕中国个人信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当时还做了一些市场调研。当时一路做下来,那时候什么数据都没有,今天还算有一些数据,今天我们有百万级客户的数据,可以基于这个数据做这样的发掘,用这样的挖掘技术,或者评分卡做决策引擎。现在这几年来讲,随着互联网金融开始火起来,社交网络开始火起来等等,应该说在数据的量上来讲应该是越来越多了,但是从职场来说也说不好。但是,比几年前应该说好多了。
所以,那时候面对中国这样的广大需求来讲,美国的P2P模式、P2P企业,美国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讲面对的金融需求是完全不一样的。等于中国有一半以上的人未被金融服务体系所很好的、充分的覆盖。那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创新,需要在理念上有创新。咱们说人人有信用,信用有价值,如何能够在中国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完善信用体系?与此同时,也需要模式上的创新。
我还记得最早的时候,我说宜信的P2P是逼出来的,因为当时没有P2P这样的一个概念。我们是之后一两年才知道欧洲、美国有这样的概念。当年来讲,是我天使投资的一些职业培训的就业的机构,他们的老师,他们的学生家长,他们的学生跟我说说他们有一两万的边培训、边付款,先培训、后付款这样的需求,我说我帮助你们解决。因为那时候已经有外资、内资的金融机构、银行说他们关注创新,我说我这个需求找这些机构,看这些机构愿不愿意接受这些人。
我跟那些机构说,我有一大批毕业生愿意参加职业培训,他们想做更好的自己,有做好人的意愿,同时他们参加完培训之后,又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腰包里更鼓了,他们有了更好的还款的能力,又有引用,又有环境,你们帮助他们吧,一个人只需要一万多块钱。
所有那些大家看到在互联网站上和小册子上说创新的这些金融机构,没有任何一家机构愿意帮助这群人的。说大学生、毕业生不靠谱。我说那要不我们这个当时说培训机构征信一下,搞一个什么担保类似的,他说你这个培训机构更不靠谱,什么都没有,就是一堆电脑更不靠谱,那怎么办?没有机构愿意去做,如果当时有机构愿意面对这些小微企业主,面对这些活跃的用户,可能中国就没有这个P2P模式了,于是我拿出自己的钱借给第一批100多位同学,这是个人对个人这样的模式的起源。所以,就是这样,后来非常的成功,因为我们把信用工作做到位了,我们把信用教育做到家了,我们分析了每个人的还款能力,我们现在有近千位信用管理专家是中国最牛的端到端的信用管理风险控制者,从第一天开始就是如此。
做好了之后,学校的老师,领导觉得这个事情有意思,既可以把钱借给学生帮助他,同时又有回报,我们那些同事也觉得很有意思,以前觉得很难作,现在至少有一个成功的模式了,于是说我也想参与,所以他们也成为个人对个人模式的参与者。所以,这样就做起来了,这边有更多想帮助别人,同时获得较高的回报的群体,这边有几百万的小微企业主,有兼职创业的工薪阶层和经济上活跃的农户,所以这个是当时中国来讲P2P模式成长的这样的一个缘起。
当然,后来一两年之后我们知道原来国际上有这样一个模式叫P2P,也有叫C2C,把这个抄袭到中国来去做,还有不同的一些模式之争,线上线下等等。其实这些来讲,我觉得几年下来这样的这种实践,实践出真知。
那么,有哪些这样的阶段性的总结呢?我们认为一个是客户需求,基于客户需求诞生出来这样的这种模式创新是非常宝贵的。这个并不是编出来的,一定要规避一些什么,一定要走什么样的擦边球,不是这样,是基于客户需求诞生出来的模式。
第二、风控工作一定要做。大家觉得互联网金融的门槛很低,其实门槛很高,P2P的门槛很低只是显性门槛,隐性门槛非常高。原来在中国大家觉得做信用这个事情不可能,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容易呢?我觉得有一些问题,风控极为重要,应该说是风控是互联网金融下一阶段发展的一个基础。必须要解决风控问题,必须要解决信用问题。
最后我也想分享一下,我觉得互联网金融来讲和传统金融它的一个关系,我认为是一个融合的关系,而并不是取代。我还记得1998年、1999年第一波互联网泡沫的时候,凡是有.com,有名字都是新经济,没有的都是大恐龙,都是要进历史垃圾堆的。所以当时大家拼命的站队,到底你是属于新经济,还是属于大恐龙。大家知道最后发生了一些什么,所谓的新旧经济拥抱了彼此。
那么,现在咱们看到很多互联网企业有了一定的用户群,它希望基于这些用户群给用户推荐一些金融服务。那么,最终洛江,它能不能够去有这样的金融的基因?有这样的好的产品,好的服务,持续的能够提供给他们的用户,现在叫客户,我觉得这样的对于内容的把握,对于产品,对于服务的实质的把握,对于传统金融风控这方面的把握来讲是重中之重,那么对于有志于跨界从事互联网金融这样的互联网机构来讲,那么这样的一个我认为基因方面的获取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面向未来,渠道重要,更重要的我认为是内容,是产品,是服务,是风控。老百姓要的是便利的获取好的产品,好的服务,那么最后这些好的产品,好的服务也就是原来咱们金融机构非常擅长的这样一部分,当然也要与时俱进。
在互联网金融的大潮之下,也要有与时俱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我觉得这个来讲是最关键的。所以,最终线上、线下、实体体系、虚拟体系,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融合。一些体会分享,谢谢大家!